2020年09月28日17:18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眼下正是水稻成熟的季節,在貴州黔西南州的水稻超高產試驗示范基地的稻田里,這里的水稻最高畝產達到了1081公斤,創造了貴州省水稻高產的新紀錄。
這片280多畝的水稻超高產試驗示范田,2013年開始試驗種植。通過品種選優與技術配套,稻田科技人員根據水稻不同階段的生長特性進行施肥和“間歇式”灌溉,采用超高產栽培技術,不僅增加了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也提高了土壤通透性,還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
貴州省農學會專家組成的驗收組,在聽取了項目實施單位示范情況匯報后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塊田進行了測量,均超過畝產900公斤,其中有兩塊田的水稻超過了1000公斤,最高產達1081公斤,創造了貴州省水稻高產新紀錄。
據統計,黔西南州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14.13萬畝,比上年增加5.91%,預計總產量91.45萬噸,比上年增加8.28%。
發軔于農耕社會、農業文明的傳統佳節,本身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節日形態,重陽節由此形成了一種對年老者崇拜的文化心理。節日中蘊含的人文理念,幾千年來薪火相傳、代代流傳,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體現著對家國情懷的認知與追求。
今年,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全國五大類鹽堿地區建立“海水稻”試驗示范種植基地,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作為東部濱海鹽堿地類型,土壤含鹽量在千分之二至千分之六之間,是江蘇省唯一入選的試驗示范種植基地。
金秋九月,稻浪滾滾,在北大荒的千里沃野上,一幅幅壯麗的豐收畫卷正在徐徐展開。通過現代化大農業的展示和觀光農業的體驗,圍繞農場“優質、綠色、生態稻米基地”“產業結構調整基地”和“稻蟹種養基地”,進一步擴大了農場“界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編者按:日前,央視播出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光明日報連續全文刊載了節目解說詞,連日來全國各界反響強烈。早在習近平同志擔任正定縣委副書記、書記期間,就留下了很多尊賢重才的佳話,“尋找武寶信”就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