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2日16:06 來源:人民日報
本報上海7月11日電 (記者沈文敏)記者從“2020年中國航海日”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4月以來,港口貨物吞吐量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6月份,煤、油、礦等主要貨類港口吞吐量均已達到去年同期水平。
今年以來,水運行業堅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一是發布了港口企業、客運站、船舶疫情防控指南和分區分級防控指南,印發了分區分級做好水路運輸保障工作的通知。二是推動降低物流成本,階段性免征進出口貨物港口建設費,減半征收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等。三是及時解決企業、船舶、船員相關證書延期問題。四是對運輸防疫物資和重點生產生活物資的船舶采取“四優先”措施。五是積極推動港航企業復工復產,保障了港口、水運網絡正常運營和國際物流暢通。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2日 01 版)
“十三五”期間,我國港口發展取得重大進展,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有效地發揮了“一帶一路”重要支點作用,為暢通雙循環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部灣港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斯祿:“十三五”期間是廣西北部灣港發展最快的五年,新增吞吐能力8000多萬噸,集裝箱吞吐量年均增長超過29%。
“十三五”期間,我國港口發展取得重大進展,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有效地發揮了“一帶一路”重要支點作用,為暢通雙循環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部灣港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斯祿:“十三五”期間是廣西北部灣港發展最快的五年,新增吞吐能力8000多萬噸,集裝箱吞吐量年均增長超過29%。
(記者劉志強)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10月份,交通運輸經濟持續回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保持高位,貨運快速增長,客運穩定恢復。10月份,我國完成營業性貨運量44.1億噸,同比增長7.1%,增速自8月以來逐月加快,連續6個月保持正增長。
交通運輸部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以來,隨著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我國貨運量持續正增長,國內客運逐步恢復。數據顯示,7月10日至16日,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共計發送旅客近1.88億人次,與上7日(7月3日至9日)的1.81億人次相比,環比增長了4.02%,公眾出行在逐步增多。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54.6億噸,同比下降0.8%;集裝箱吞吐量完成9752萬標準箱,同比下降6.8%,天津港、青島港等港口同比實現增長。山東港口開辟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聯合英國石油公司,啟動外貿原油國際中轉新模式,實現原油外貿運輸穩定增長。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交通運輸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3月份以來,交通運輸主要指標不斷回升,行業回暖跡象持續顯現。3月份,部分交通運輸指標較去年同期出現增長:高速公路網車流量9.2億輛,增長10.1%;民航全貨機完成運量25.3萬噸,增長28.4%;快遞業務量完成59.8億件,增長23%。
作為世界港口大國,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海上物流通道正恢復強勁脈動,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全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荷蘭鹿特丹港和中國廣州港5月7日締結為友好港口。大會火熱的背后,是全球港口的建設者和運營者對“中國方案”“中國要素”“中國智慧”寄予更多期望的火熱現實。廣州安特衛普港口教育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健說,在兩年多時間里,GAPEC已經為1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學員提供了各種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