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29日22:4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抗疫開始以來,公眾、媒體對各地的關注視角,大多是按照行政區單元展開,看某省怎么做、某市某縣如何。今天咱們換個視角,把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放一塊兒,看看他們怎么“抱團”抗疫。
長三角三省一市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上緊密“抱團”
為什么是“滬蘇浙皖”?過去一提“長三角”,人們習慣性地說“江浙滬”。2018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上海進博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12月,也就是這場抗疫斗爭開始前一個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其中,安徽全域被納入長三角規劃范圍,并強調“進一步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因此,現在的長三角,可稱“滬蘇浙皖”。
2月7日,滬蘇浙皖三省一市開了一個很重要的會議——長三角地區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視頻會議。會上形成了五個工作機制:疫情防控信息互聯互通機制、重大疫情管控舉措互相通報機制、重要防疫物資互濟互幫機制、疫情防控交通一體化聯動機制、新冠肺炎病例醫療救治工作聯動機制。
五個機制的名字都很直白,要做什么,一目了然。健康證明互認、省際交通管制通報、防疫生產性物資及生活必需品互濟互幫、專家跨省會診、救治中的“血液聯動”等,都在機制推動下,陸續得以落實。
比如,2月21日,通過上海白玉蘭遠程會診平臺,上海的兒科專家對浙江嘉善一名4歲發熱患兒進行了遠程會診。再比如,蘇浙兩省毗鄰的吳江桃源與桐鄉烏鎮,實行了“1+3+N”疫情聯防聯控模式。青浦、嘉興與吳江,金山與平湖等,都跨省市形成了聯防聯控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23日重要講話中強調,“區域之間要加強上下游產銷對接,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在長三角區域內,產業鏈上下游的關聯非常緊密,且多是跨省市。關鍵時刻,“一體化”的協同,發揮了作用。比如上海松江、浙江湖州、浙江金華之間,加強無紡布、鼻梁條等協同供給,保障重點防疫物資穩定生產。上海嘉定與江蘇昆山實行了《工作通勤證》兩地互認。
2月27日,三省一市又開了一次視頻會議,強調樹立“一盤棋”思想,不斷深化一體化的合作機制。這次又確立了針對當前階段的五項工作機制:長三角健康碼互認通用機制、產業鏈復工復產協同互助機制、企業復工復產復市就業招工協調合作機制、跨區域交通等基礎設施加快落地協同會商機制、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區域經濟政策協調通報機制。
“抱團”之勢、之制,進一步鞏固。
△上海兒科專家對浙江嘉善患者遠程會診
在大戰、大考中落實長三角一體化規劃綱要
“一體化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高級形態。“一體化”比“協同”“協調”的要求更高。
翻開《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其中提到,要“探索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制度體系和路徑模式”;要“著眼于一盤棋整體謀劃,進一步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要建立“城市間重大事項重大項目共商共建機制”;要“推進都市圈協調聯動”等等。
這些雖都是長期的制度建設要求,但與抗疫之際三省一市的做法相對照,能看出其中的內在聯系。《規劃綱要》提出“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合作,推動重大傳染病聯防聯控”。當前三省一市的做法,正是在突發大考中,落實這一要求。
按照《規劃綱要》,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共同形成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它和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算是長三角一體化的兩個“尖兵”。抗疫開始后,1月29日,示范區內主要路口就實現了“站點合并,一站兩檢”。在復工復產中,這兩區一縣建立了6項相關的推動機制,示范區內企業復工率已接近100%。
《規劃綱要》提出要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打造數字長三角、打造健康長三角、打造誠信長三角等目標。不妨這么講:眼下,滬蘇浙皖正在努力打造一個“抗疫長三角”。
“全國一盤棋”不只是應急時的“振臂一呼”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經濟總量占全國的1/4左右。做好這一地區的疫情防控,穩住長三角經濟基本盤,是關系全局的大事。
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抗疫“一盤棋”,正是“全國一盤棋”的一部分。在突發重大疫情面前,“全國一盤棋”既體現在“中央號令、舉國動員,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樣應急時的“振臂一呼”之中,也體現在把黨中央國務院針對“全國一盤棋”的長期部署,結合抗疫實際,作出堅定、具體的落實。
近期,在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在廈漳泉都市圈、廣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沈陽都市圈等地,區域內跨行政邊界的聯手抗疫努力,也都各有呈現。
應急時,大家要“抱團”抗疫。在不急時的長期“抱團”制度建設,則為應急時的有力“抱團”,打下基礎。此番應急時的“抱團”實踐,又將為今后下一步的制度建設,積累經驗。
這都是“全國一盤棋”的具體體現。(文丨特約評論員 楊禹)
(編輯 單宏鑫)
日前,部分中東歐國家駐華使節受邀參訪江蘇昆山長三角經濟區。塞爾維亞駐華使館臨時代辦 伊萬·坎迪亞斯:我們期待未來特別是疫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來塞爾維亞投資,參與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
日前,部分中東歐國家駐華使節受邀參訪江蘇昆山長三角經濟區。使節們高度肯定中國發展前景,認為隨著“十四五”規劃的出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將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機遇。十多個中東歐國家的駐華使節到訪江蘇昆山,深入了解長三角一體化下中國中東歐合作。
梳理明確三年開工項目計劃,建設總規模約6000公里,加快建設一批條件相對成熟的城際和市域(郊)鐵路項目。把握好城際鐵路功能定位和建設標準,加強市域(郊)鐵路的統籌規劃和設計建設,實現鐵路建設與城市融合和多網融合,科學規劃項目建設。
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擘畫了下一個五年以及到2035年的中國發展藍圖。這是一次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看齊之旅,河南堅守初心使命,將自身發展置于新發展階段中謀劃未來;
大會成果展示廳內,服裝生產“柔性制造”、無人駕駛車輛、智慧港口、智慧礦山等一系列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的應用場景集中亮相。在加快設施建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方面,肖亞慶表示,將全面推進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建設,完善標識解析體系布局。
11月16日到21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啟程赴上海、江蘇、浙江學習考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度對接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發展經驗,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11月16日到21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赴上海、江蘇、浙江,學先進,談合作,收獲滿滿。河南真誠務實的態度、日新月異的發展,也收獲
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學謀劃“十四五”發展的關鍵時期,11月16日至21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到上海、江蘇、浙江學習考察。從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到嘉興南湖紅船,代表團沿著早期共產黨人的足跡,重訪黨的精神家園,探尋黨的“精神密碼”,堅定理想信念,砥礪初心使命。
金圖解丨看長三角“研學”之旅 河南如何借“東風”
河南廣電全媒體記者 趙丹楓 蔣啟明 馬亞光/文 張子琪 李慶宇 于巖/視頻 2003年,年僅36歲的他 成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上 最年輕的終身正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