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4日17:46 來源:內蒙古客戶端
10月21日,在2019興安盟大米產業發展論壇上,“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院士,談起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興安盟的鹽堿地綜合利用基地的試驗區平均畝產時高興地說:“鹽堿水稻初戰告捷,這個成績很不錯,興安盟水稻種植有廣闊發展前景。”
袁隆平院士在與內蒙古自治區及興安盟領導進行會談。
而袁隆平院士所說的興安盟的鹽堿地綜合利用基地試驗區就在該盟科右中旗巴彥淖爾蘇木白音塔拉嘎查。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在科右中旗的鹽堿荒灘上“崛起”了水稻小鎮,并為這里的老百姓,乃至為我國同等條件下的鹽堿地的水稻種植帶來了希望。
鹽堿荒灘上“崛起”的水稻小鎮
巴彥淖爾蘇木白音塔拉嘎查,新一季海水稻在秋風中揚起一穗穗稻谷,迎來又一收割季。該蘇木是科右中旗發展比較靠后的“南三”蘇木之一,土地條件差,當地農民還清晰地記得,這片“春天白茫茫,夏季水汪汪,只聽機聲響,不見糧歸倉”的鹽堿地,種植傳統玉米的時候,一年下來常常顆粒無收。
然而這塊撂荒地,如今成為“聚寶盆”。2018年10月16日,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在興安盟揭牌,2019年,袁隆平院士專家工作站在科右中旗巴彥淖爾蘇木白音塔拉嘎查種植的耐鹽堿地水稻喜獲成功。
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耐鹽堿水稻測產驗收評議會現場
2019年9月24日上午,在白音塔拉嘎查耐鹽堿地水稻種植基地舉辦的“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耐鹽堿水稻現場測產驗收評議會”上,由黑龍江農科院、揚州大學、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的6位專家組成的測產專家組現場對“興鹽系列”水稻進行取樣收割測評。
經過專家測評,在PH值8.8至9.6,鹽度含量在5—6‰的土地上,均畝產達508.8公斤,超過了袁隆平院士的300公斤“及格線”。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數據對于改善科右中旗“南三”蘇木荒漠化土地環境,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促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和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義。更為興安盟鹽堿中低產田提升為中高產田注入希望。
而在巴彥淖爾蘇木雙榆樹嘎查,第一書記韓軍也帶著農牧民,讓1350畝鹽堿地里飄出了陣陣“稻香”。為改變糧食絕產絕收狀況,自上任第一書記開始,韓軍大膽嘗試,采取“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相結合的方式,以“黨員帶頭入股+嘎查集體入股+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的模式,對鹽堿地進行“旱改水”,并成立雙榆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抱團發展。
巴彥淖爾蘇木雙榆樹嘎查第一書記韓軍在鹽堿地稻田旁
韓軍說:“起初,老百姓不相信在鹽堿地里能種出水稻,大家覺得這是在開玩笑。于是,黨員們又挨家挨戶跟老百姓做工作。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2016年,合作社試種的600畝水稻收了39萬斤。慢慢地,農牧民從看熱鬧、觀望,走進了大棚,拿起了農具。”昔日鹽堿地,如今米糧川,僅2018年雙榆樹嘎查水稻產量就達到90萬斤,嘎查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萬元。
在科右中旗,鹽堿地變良田的探索還在繼續,一條高質量、綠色發展的轉型之路徐徐鋪展。
當優質稻米“遇上”電商扶貧
一方好山水,饋贈一抔好大米。科右中旗位于大興安嶺南麓,大自然賜予這個地方天然的種稻條件:位于北緯45度,黃金水稻帶;潔凈的霍林河從它的腹地流過,水資源豐富;晝夜溫差20多攝氏度,有利于直鏈淀粉的積累;此處暗棕壤分布廣,有機質含量達4.5%以上,糧食作物在雨季的長勢也特別旺。
但由于農產品標準化銷售體系的不健全,品質的優勢并沒有帶來市場上的品牌影響力,造成很多產品出產不出名,優質不優價。
去年,中宣部協調引進阿里巴巴電商平臺,與科右中旗政府及當地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包銷4萬畝優質水稻,通過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提升“興安盟大米”品牌;推動“全鏈路數字化升級”,打造全國首個數字農場,向“畝產1000美金”的計劃發起沖擊。
如今興安盟大米迅速搶占各大電商渠道優質推薦資源,更是深入接觸社交電商新渠道,甚至成為“網紅”產品。就在今年4月24日,通過淘寶直播平臺興安盟大米銷量突破45萬斤;4月30日,通過快手平臺直播銷售興安盟大米22萬斤;6月18日通過淘寶直播,5分鐘銷售興安盟大米17萬斤;9月17日,興安盟大米走進《2019豐收節公益直播盛典》銷售超20萬斤……一串串數據背后是科右中旗與阿里巴巴助農團隊積極對接、密切配合取得的豐碩成果,“興安盟大米”終于從籍籍無名變成較有影響力的地標大米品牌。
從依靠“黑土地”到嫁接“大數據”,當地農民也賺得盆滿缽滿,杜爾基鎮雙金嘎查嘎查達韓玉亭對于阿里的項目入駐感受最深,“這兩年阿里幫助咱們種綠色大米,稻谷收購價格也比原先貴了兩三毛。按畝產1200斤稻谷算的話,每畝每年能增收240塊左右,整個嘎查年可增收240萬元。”
“電商扶貧”為科右中旗種下鄉村振興的希望種子,阿里巴巴淘鄉甜數字農場的入駐,通過和國內外農業領域服務供應商合作,讓普通大米披上了科技的外衣,也讓科右中旗搭上互聯網快車,加速了當地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更是把農產品推廣到了全國。
農業旅游跨界“玩出”新花樣
微風輕拂,稻花飄香,悠悠風車,潺潺流水,在哈日道卜嘎查萬畝綠色休閑觀光農事體驗區,游客們徜徉萬畝蹈海,感受親子自行車觀光、網紅繩索橋、稻田景觀木棧道、野外燒烤、采摘觀光、下田摸魚。
一個好的產業不僅可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還能有力拉動消費升級、助力經濟發展。科右中旗圍繞水稻產業,積極發展稻田養殖、觀光農業、休閑農業、認養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深入挖掘農業的旅游功能,發揮第一產業“接二產連三產”的作用。
科右中旗舉辦的稻田藝術節
“本以為鄉村游多半是看看自然風景,沒想到娛樂休閑項目、新型體驗活動也不少,讓人眼前一亮,小孩都舍不得走了。”在巴彥呼舒鎮生活的文龍帶著孩子在環園親子騎乘路線上邊走邊拍照留念,還體驗了網紅繩索橋,“以前總愛去熱門城市湊熱鬧,現在發現家門口也可以體驗這些網紅項目,真不錯!”
行走在鄉間稻田的田埂上,青翠欲滴的稻田里,很多寫著人名的紅色牌子格外亮眼,其實這些優質水稻早已“名稻有主”。哈日道卜嘎查黨支部書記白金泉說:“現在我們主要打造農業加旅游,并推出私人訂制農業——‘我在哈日道卜嘎查有1畝田’,手機上可以實時查看監控,了解產品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的一系列相關信息。”
農旅融合“稻”路越走越寬
秋收之際,在哈日道卜嘎查認養了“一畝三分地”的徐鵬前來體驗“鄉愁”:“這邊兒的環境特別好,大米、魚、蟹味道好,還健康。而且認領稻田也是一種情懷吧,大多數中國人都有一種農耕的情結,自己家有一畝地,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向往。”
“田園夢鄉,詩意棲居”,水稻種植與休閑旅游、文化等產業進行深入互動,特色農產品和旅游景點實現整合包裝,水稻產業釋放出了更強勁的發展動力,經濟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者在這里有機結合,充分激活了鄉村經濟。
時下,云南大理市喜洲鎮洱海流域邊的近萬畝水稻進入收割期。在蒼山洱海之間,一片片成熟的稻田仿佛一塊塊金色的地毯,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拍照留念,成為又一網紅打卡勝地。在洱海邊的喜洲古鎮,村落周邊流轉的3100畝的稻田里,收割機一趟又一趟的往返著,儼然一幅豐收的景象。
幸福東北 | 灘紅葦綠、稻香蟹肥——遼寧盤錦奏響鄉村振興“幸福曲” 9月22日,為期三天的第二屆中國·盤錦鄉村振興產業博覽會在遼寧省盤錦市開幕,近800家企業參展,300余家采購商參會,“線上+線下”“博覽會+專業展會”“專業論壇+現場觀摩”全方位展示了鄉村振興“盤錦模式”。
9月17日拍攝的欽堂鄉的稻田(無人機照片)。近年來欽堂鄉著力打造集賞景、采摘、品嘗、教育等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業態。近期,浙江省建德市欽堂鄉的2000多畝水稻進入成熟期,當地舉行“稻香節”,向游客展示豐收美景,推動美麗鄉村特色旅游發展。
網傳前往朝陽區歡樂谷游玩的房山區居民宋某核酸檢測呈陽性一事系謠言。北京稻香村鄭重聲明,自北京市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北京稻香村積極響應相關政策號召,組織公司各部門、各門店做好防御和保供工作,疫情防控周密細致。
技術人員正在鹽堿地改造成的水田中進行插秧作業。趙倩攝/光明圖片 “經過插秧,海水稻的試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8畝。” 據了解,海水稻百畝示范基地將作為新的起點,逐步輻射格爾木市以及青海省其他區域,為高原農業生產再創新路。
今天是正月十五,往年紅紅火火搖元宵,買元宵的場面,在今年有點特殊,在疫情的影響下,今年很多商家都取消了現場制作元宵。在北京稻香村第三營業部東直門店,前來購買元宵的市民自發的排起了間隔一米的隊伍,銷售的工作人員也做好了引導工作,讓市民們能夠減少聚集,有序購買。
” 長楹天街源丁農場門店里,售貨員流利地向顧客介紹著幾種搭配,引起記者的興趣。” 發源于上海的源丁農場,把來自長白山的優質中草藥帶給快節奏的現代城市,為人們置辦年貨提供健康選擇。
風吹稻香 我們生在 這片熱土 聽見時代的號角
歷經近多年的傳承與發展,“老字號”品牌承載著一代代人的共同記憶。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梧州冰泉豆漿館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登記注冊,它的豆漿制作技藝也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減稅降費的爐火燒旺了“老字號”的新傳承,讓梧州冰泉豆漿這一傳統老作坊老品牌走向了更加廣闊的天地。
光明日報記者 王忠耀 吳春燕近日,中科院原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被中宣部追授“時代楷模”稱號的消息傳回了他長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