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6日13:16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探討“中國精神”的時代內涵
——“精神的力量·新時代之魂”網絡主題宣傳專家座談會觀點摘編
編者按:24日,“精神的力量·新時代之魂”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的線下走訪行程在江西于都結束,同時舉行“精神的力量·新時代之魂”座談會。該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網絡理論傳播局)主辦,光明網聯合浙江、河南、重慶、江西、深圳等地網信辦共同承辦,中國社會科學網提供理論支持。座談會上,9位專家學者進行主題發言,探討“中國精神”的時代內涵與重要意義。
新時代如何弘揚“中國精神”
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 鐘君
“中國精神”有著豐富的科學內涵,主要包括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其實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精神呈現,本質上具有意識形態的屬性,因而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和引領力。但“中國精神”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呈現方式上又有區別,“中國精神”是隱形意識形態,是潤物無聲的政治傳播。
弘揚“中國精神”極端重要,必須以凝聚民心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建設、以立為本、立破并舉,既要注重傳播方式的建設與創新,又要避免空喊口號,防止形式主義,杜絕高級黑、低級紅。一是注重具象化,深挖文物、自然和文化遺產等的精神價值,梳理、篩選、打造“中國精神”的可看、能感、啟悟的精神標識。二是注重故事化,善用人物、情節、細節講好“中國精神”的故事。三是注重市場化,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時,探索用經濟效益驗證“中國精神”的弘揚效果。四是注重年輕化,用年輕化的話語和形式弘揚“中國精神”。比如,年輕人的網言網語,以及動畫、漫畫、音樂、快閃、游戲等形式。五是注重系統化,善于系統規劃,注重頂層設計,形成傳播合力。
中國航天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力精神支撐
原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研究員 李光亞
中國航天的發展之路是一條不斷突破封鎖、自主創新、勇攀高峰、彎道超車、跨越發展之路。中國航天的發展成就,集中展現了國家力量、國家速度、國家精神,也形成了中國航天精神。中國航天精神具有兩大紅色基因:人民軍隊的基因、尖端高科技與科學家精神的基因。前者決定了航天人始終保持了對黨、對祖國和對事業的絕對忠誠,永遠高度堅持黨對航天事業的絕對領導;后者決定了航天人永遠尊重科學,永遠高揚科學家精神的旗幟。這兩大紅色基因助力中國航天取得一系列輝煌成就,也預示著中國航天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
中國航天精神從發端之日起,就是激勵中華民族奮斗自強的巨大精神力量。每一次重大的航天發射,都極大地振奮了炎黃子孫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中國航天不僅從技術上,更是從精神上強有力地支撐中國夢的實現。
改革開放精神是“中國精神”在新時代的體現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陶文昭
“中國精神”從中國歷史和實踐中不斷汲取營養,悠久的歷史增加了“中國精神”的深度,豐富的國情與實踐拓展了“中國精神”的寬度。偉大的改革開放精神正是“中國精神”在新時代的具體體現之一。
改革開放精神包括拼搏奮斗、吃苦耐勞等重要內涵。新時代,我們在國內大力推進改革攻堅,在國際上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尤其需要精神的力量幫助我們凝心聚力、克服困難,化挑戰為機遇。此外,愛國精神也是改革開放精神的重要體現,并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豐富。新時代的愛國精神不是“關起門來”,而要具有開放包容、兼濟天下的情懷,從而將“中國夢”與“世界夢”相連。
上海改革開放精神的三種鮮明特質
上海社科院副院長 王 振
上海的改革開放精神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精神的一個縮影,包含三種鮮明的精神特質:國家使命的擔當精神、海納百川的開放精神、穩健精細的實干精神。第一,濃厚的紅色基因使上海天然具有承擔國家使命的擔當精神。第二,自近代開埠以來,上海一直是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最重要的通道,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匯的重要窗口,由此形成了海納百川的開放精神。第三,精耕細作的江南文化,培育了上海穩健精細的實干精神。我們要把這種精神變成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磅礴動力,在改革發展當中更好地發揮精神的作用。
以“中國精神”激勵新時代“新長征、再出發”的決心
國防大學安全學院教授 張文杰
遠大崇高的理想信念、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是“中國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領導下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凝結而成的精神結晶。實現遠大崇高的理想信念,要求共產黨人做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常補精神之“鈣”,防止得“軟骨病”;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要求共產黨人時刻銘記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始終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要求共產黨人永遠秉持著“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堅持不懈、永不言棄之志。進入新時代,共產黨人更應以“新長征、再出發”的決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系統思維是新時代“中國精神”的基本構成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社部副教授 徐浩然
系統思維是中國古人推崇的思維方法,也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思想品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改革和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越來越多地被重視。
新時代的“中國精神”是具象化的,而不是空洞的。它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之中,發展壯大于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秉持系統思維,堅持從全局、整體上把握事物,堅持從運動的、演化的角度把握事物的性質狀態,就能真實地反映客觀世界的復雜性,從而助力“中國精神”化為改造客觀世界的堅實力量。
新時代“中國精神”的五大特性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社部副教授 郇 雷
新時代的“中國精神”具有五大特性:人民性——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實踐性——黨領導人民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美好生活而奮斗的偉大實踐;導向性——引導人民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問題;內在貫通性——將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內容相貫通;包容性——以中國文化為基礎,吸收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
為“中國精神”筑牢堅實后盾
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宮長瑞
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昭示著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時代弘揚紅船精神,就是要將人民利益置于首位,依水行舟、忠誠為民,使人民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著力夯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群眾基礎,從而為“中國精神”筑牢堅實后盾,彰顯“中國精神”的強大戰斗力。
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堅定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中共贛州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主任 胡日旺
牢記偉大長征精神、學習偉大長征精神、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呼喚,也是時代的需要。一要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正確看待前進道路上的各種挑戰和風險,踩著困難一步一步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二要具有堅如磐石的革命意志,發揚艱苦奮斗的好傳統,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在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繼續前進。三要繼續發揚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形成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四要大力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強大信仰力量,真正成為百折不撓、終身不悔的馬克思主義戰士。
(光明網記者李澍、鄭芳芳、武鵬飛整理)
《光明日報》( 2019年07月26日 08版)
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3日介紹,北斗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北斗“中國芯”,凝聚著勇攀科學高峰的“中國力量”。北斗“中國芯”,彰顯了勇攀科學高峰的“中國精神”。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白皮書,全面記錄中國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介紹中國人民歷經疫情磨難的感受和體會,分享中國疫情防控和醫
從敢闖新路、百折不撓的井岡山精神到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長征精神,從開拓創新、實事求是的延安精神到不驕不躁、繼續創業的西柏
誰也不曾料想,一種高致病性、強傳染性的未知病毒突然襲擊人類。面對傳播速度極快、感染范圍極廣、防控難度極大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人民堅決打響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一個英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烈士就是一座豐碑。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10日專門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問一線工作者和居民群眾。疫情來勢洶洶,嚴重威脅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擾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秩序;全國人民萬眾一心,上下聯動組織起密不透風的“防護網”,風雨同行攻堅克難。
“中國共產黨采取史無前例的安全措施,體現出中國政府各機構各部門極高的協作水平,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出色的治理能力”,哈薩克斯坦共產人民黨中央書記科努羅夫如此評價。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為了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中國人無法過上正常生活。
7月24日,“精神的力量·新時代之魂”網絡主題宣傳走訪活動在江西于都結束,同時舉行“精神的力量·新時代之魂”專家座談會。在座談會上,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鐘君就“中國精神”的本質內涵,以及新時代如何弘揚“中國精神”進行了交流與分享。
仲夏時節,新華網記者從北京出發,由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浙江開始,先后到河南、重慶、深圳、江西等地采訪,開啟了一場紅色之旅。【“精神的力量·新時代之魂”深度特稿】浙江:“紅船精神”聚人心 創新發展立潮頭
在開封黨員政治生活館和蘭考縣焦裕祿烈士陵園、焦裕祿展覽館,采訪團成員實地感知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的公仆情懷和道德情操。接下來,中央網絡媒體采訪團還將奔赴重慶、深圳、江西等地,探尋“中國精神”推動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