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1日09:4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彰顯自信踐行法治促進和諧——法律工作者等各界人士熱議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實施特赦
新華社記者鄒偉、羅沙、高蕾
2019年6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發布特赦令,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對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的決定,對九類服刑罪犯實行特赦。
廣大法律工作者等社會各界人士認為,這次特赦是在重大歷史時刻作出的一次重大舉措,集中展現了我們黨的執政自信和制度自信,創新踐行了全面依法治國理念,將有利于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樹立我國開放、民主、法治、文明的國際形象。
展現制度自信 體現國家意志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新時代第一個逢十的周年,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入歷史交匯期的關鍵之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第二個重要節點。
“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在我國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持續安全穩定‘兩大奇跡’的時代背景下,對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是順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中國建設的重大創新實踐,既體現了莊嚴的國家意志,也體現了國家情懷、民族情懷和人文情懷,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法治意義和社會意義。”中央政法委執法監督局副巡視員卞忠民說,這充分展示了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和執政能力,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徐漢明認為,這次特赦在新中國七十華誕之際實施,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全體人民的意志,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體現了中華文明慎刑恤囚、明刑弼教的優良傳統與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的現代國家治理理念的有機統一,具有高度的自信和強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必將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仔細閱讀有關新聞后,重慶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輔導員向彩霞深有感觸。她說,對部分服刑罪犯實施特赦,讓他們也能分享舉國歡慶、萬眾歡騰的節日氣氛,可以充分昭示黨和國家從來沒有忘記那些為民族獨立和新中國成立,為保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浴血奮戰的人,從來沒有忘記那些為社會主義事業和現代化建設做過突出貢獻的人。
推進依憲執政 創新法治實踐
在國家重要紀念日或節假日,對特定罪犯赦免余刑,世界各國已成慣例。我國自唐代起就形成了“盛世赦罪”的歷史傳統,現行憲法和有關法律中也對特赦作出了規定。
“作為我國一項重要的刑事政策和法律制度,特赦體現了我們黨依憲執政、依憲治國的理念。”公安部監所管理局副局長游蓉認為,特赦遵循“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精神,是對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的貫徹落實,有利于教育、感化、挽救罪犯,讓他們心懷感恩,平穩回歸社會、努力反哺社會。
相比2015年特赦,此次特赦的罪犯從四類擴大到九類。陜西省法學會刑法學會副會長王浩公表示,將對國家做過貢獻、涉及防衛過當以及老、少、婦等特定類型的罪犯納入特赦范圍,進一步彰顯法治價值、弘揚法治理念。對特赦罪犯的刑種、刑期等作出明確限制,將貪污腐敗犯罪、嚴重暴力犯罪等罪犯排除在特赦范圍之外,體現了制度安排的科學周密,有助于進一步推動特赦規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助推國家治理進一步走向成熟。
在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婦聯退休干部韓同花看來,這次特赦既維護了社會主義法治權威,也照顧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相信這些特赦對象將受到感召,心懷對黨和國家的感恩、對法治的敬畏,遵紀守法向善向上,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力量。相信人民群眾也會接受他們回歸家庭、融入社會。”
嚴格依法實施 確保公平公正
確保本次特赦工作如期圓滿完成,做到“不錯放一個,不漏赦一個”,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特赦案件中感受公平正義,司法機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監督庭副庭長羅智勇表示,依法審理特赦案件是重要的法治實踐,也是重大的政治任務。本次特赦對象的覆蓋面更廣,情況更為復雜,人民法院將準確把握國家主席特赦令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特赦決定的精神,忠實履行法定職責,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正審理每一起特赦案件,體現依法依規、公開公正、程序規范的要求,確保本次特赦成為維護憲法權威、建設法治國家的成功典范。
特赦工作的順利進行,離不開檢察機關嚴格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
“檢察機關將依法對刑罰執行機關報請特赦和人民法院審理、裁定特赦案件全程同步監督。”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廳一級高級檢察官周偉說,將重點審查被提請特赦罪犯是否符合法定條件,依法應當特赦的罪犯是否提請特赦,提請活動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等。絕不允許特赦中有權錢交易、失職瀆職,堅決防止錯漏現象發生。
“我們將指導全國監獄系統嚴格依法辦案、接受監督,確保各個環節都符合法律規定。”司法部監獄管理局副局長李靜表示,在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特赦后,監獄將對特赦罪犯進行釋放前的教育,告誡其珍惜機會,回歸社會后遵紀守法,做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同時,監獄將加強對服刑罪犯的教育引導,開展特赦專題教育,確保監獄安全穩定。
18世紀法國思想家盧梭給出的答案是:“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于國家而言,必須真正敬畏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以保障公民權利作為行動的出發點。
□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在歷史中造就,維系著一個國家的基本認同。憲法生活的發展與豐富,折射出國家、社會的發展與個人自由的拓展,而這些來自于中國的生動憲法實踐也影響著世界法治。
憲法,國家的根本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弘揚憲法精神,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進行深刻論述。(記者羅沙 視覺劉媛媛)
以“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為主題的第三個全國“憲法宣傳周”在各地同步展開。建立憲法宣誓制度,設立國家憲法日;國歌法、國旗法、國徽法等,以國家立法形式,落實了憲法規定的關于國家象征和標志的重要制度;
題:為千秋偉業夯基固本——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紀實 習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的內涵,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得到集中凝練的概括—— “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李克強主持 栗戰書汪洋趙樂際韓正出席 王滬寧講話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重點抓好的工作提出了11個方面的要求。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全黨全國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明確工作要求,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
最后,“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就包括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堅持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不動搖。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全面依法治國擘畫了藍圖,而作為根本大法的憲法,發揮著引領新時代法治發展的重大作用。
今年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同時也進入第三個“憲法宣傳周”,今年憲法宣傳周的活動主題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揚憲法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憲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思想深邃,立意高遠,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