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5日08:09 來源:參考消息
赴美有風險,出行需謹慎。
今天(6月4日)下午,中國外交部、文化和旅游部在國新辦接連發布中國游客赴美旅游安全預警,提醒中國游客近期謹慎前往美國旅游。
▲6月4日,中國外交部、文化和旅游部在國新辦發布中國游客赴美旅游安全提醒。(新華社)
這也是繼昨天下午教育部發布2019年第1號留學預警后,中國官方發出的又一“高能預警”。
兩天,三部門,三條預警……
如此力度和頻度的官方出手,對于曾分外重視和依賴中國市場的美國留學、旅游行業而言,都無疑稱得上是“重磅炸彈”,而這一后果,又顯然與近期美方單方面實施的一系列限制措施不無關系。
效果不可謂不明顯——三條預警之后,美國有人已然坐不住了……
兩天之內,中國多部門連發對美安全提醒
今天下午在國新辦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看上去有些不同尋常——中國外交部領事司副司長陳雄風和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副主任喻劍南同時列席。
會上,兩位官員先后發出赴美安全提醒。
陳雄風指出,近期美國執法機構多次采取出入境盤查、上門約談等多種方式騷擾赴美中國公民,外交部現發布在美國注意安全的相關提醒。
▲外交部領事司副司長陳雄風(國新辦網站)
喻劍南則表示:近期,美國槍擊、搶劫、盜竊案件頻發,中國游客要充分評估赴美旅游風險,及時了解旅游目的地治安、法律法規等信息,切實提高安全防范意識,確保平安。
前者提醒在美安全,后者預警出行風險——中國官方發出此番警告的背后原因,皆明確指向近段時間以來美國單方面展現出的一系列“不安全感”。
事實上,同樣讓美國的不安全現狀暴露無遺的,還有昨天(6月3日)中國教育部發出的留學預警。
當天下午,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這樣強調留學預警發布的背景:
“一段時間以來,中方部分赴美留學人員的簽證受到限制,出現簽證審查周期延長、有效期縮短以及拒簽率上升的情況。”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新聞辦主任續梅(國新辦網站)
毫無疑問,當前中美關系背景下,中方發布預警的舉動引來外媒高度關注。
路透社3日在報道中指出,中國人赴美留學已形成一項規模達140億美元的產業,其中大部分是中國赴美留學人員的學費和其他費用。
報道援引中國媒體人士觀點稱,這次發布的留學預警與最近針對中國學生的歧視行為以及貿易爭端有關,是對美國最近針對中國采取的一系列歧視性措施的反應。
但英國《金融時報》4日分析認為,即使是美國對華鷹派也不愿意更廣泛地阻止中國學生獲得簽證,因為中國留學生對美國大學的預算相當重要。
美國從業者心急如焚
事實上,在中國有關部門發布預警之前,美方教育和旅游等行業從業人員早已從市場中感受到了諸多警示信號。
美聯社5月28日報道稱,中國赴美旅游人數在2018年為290萬人,較前一年下降了5.7%,這是自2003年以來的首次下滑,逆轉了此前持續增長的態勢。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報道引述的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有24.9萬中國人赴美旅游,2010年增加了3倍,到2015年又增加了兩倍。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5月31日提供了更多數據:在夏威夷,今年4月中國游客數量比去年同期下降四分之一;在有大峽谷的亞利桑那州,中國游客的數量2018年下降了3.7%——此前在2010年至2017年期間幾乎增加了3倍。
面對這一轉變,美國各大城市、旅游景點和購物中心等心急如焚,推出各種措施迎合中國游客的需求,如提供中文導覽、接入中國的移動支付軟件等。
▲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大峽谷(NPR)
“我們正在加緊努力,因為我們看到了巨大的增長潛力。”美國華盛頓特區一位旅游部門負責人表示。
但僅靠這些地方自己努力就夠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在分析中國赴美游客數量下降時,美國各大媒體都重點強調了兩件事:
一是去年夏天,中國駐美大使館便曾發布中國公民赴美旅游提示,提醒中國游客美國醫療費用昂貴、槍擊、搶劫、盜竊案件頻發,以及可能受到邊境海關執法人員檢查等問題。
其次就是當前的中美貿易爭端。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網站6月3日刊登對萬豪集團首席執行官索倫森的采訪指出,由于中美貿易爭端升級,中國游客對美國漸失興趣。
▲5月11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2019年中美文化旅游節上,游客在中國舞獅展臺旁拍照。 (新華社)
在教育領域也是如此,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3日報道稱,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中國學生開始更多選擇其他國家留學,英國高等教育數據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近年來,英國大學中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大幅增加,2017至18學年上升至10.653萬人,5年前這一數字為8.79萬人。
報道稱,英國各大院校“樂見其成”。
外交部:美方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他們自己心里清楚
然而,無論是中方接連預警,還是赴美中國人事實性減少的現狀,這些顯然都是美國高校所不樂見的。
美國《華盛頓郵報》6月3日注意到,在中國發布留學預警后,美國各大高校正在“爭先恐后”了解他們的入學率是否會受到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高校所展現出來的緊張,并不僅僅是因為“預算”問題。例如喬治·華盛頓大學招收了數百名中國本科生,該校招生辦主任索洛穆表示,“他們的貢獻不只是收入,還有良好的表現。”
報道指出,截至3日,已有10名被該校錄取的中國新生退出了下一學年的計劃,美國其他高校也有類似情況出現。
“我們都對此感到緊張。”索洛穆說。
▲資料圖片:2016年5月18日,在美國紐約,幾名中國留學生參加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新華社)
面對嚴峻現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言人莫古洛夫則表示,該校將繼續確保校園里的每個學生,無論他們來自哪個國家,都感到安全、受尊重和受到歡迎。
這也呼應著續梅昨天在發布會上所說的:“美國高校對華交往合作的態度是開放的,對于中國留學生的態度也是歡迎的。”
由此,在中國政府和美國高校都積極支持教育交流合作的情況下,到底是誰在從中作梗,一目了然。
而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耿爽應詢就中方多部門連發赴美提醒一事作出回應時,也給出明確表態。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新華社)
他指出,中方始終支持同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開展留學生交流,以及教育及人文領域的合作,但是這種合作不應該是單向,應該是基于雙方的共同意愿和相互尊重。
提到中國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安全提醒,耿爽則表示:這是形勢使然,沒有這個必要性,中方也不會這么做。
“美方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設置了哪些障礙?造成哪些影響?他們心里應該是清楚的。”耿爽說。
譚主最近看到一篇報道,說的是中國在境內發現并現場抓獲了執行情報交聯活動的澳大利亞間諜。提起向中國索賠的聯邦議員喬治 克里斯滕森,甚至稱疫情是“好事”,因為幫澳大利亞反思了與中國的關系。
在今天(11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針對澳大利亞是否會繼續受到來自中國的打擊,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稱,澳大利亞是一個開放貿易的國家,永遠不會因為受到脅迫而改變自身價值觀。
教育部官網消息,近期,澳大利亞主要高校計劃于7月前后陸續開學。相關新聞:澳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上升 文旅部:中國游客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游 近期,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大利亞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明顯上升。
近期,澳大利亞主要高校計劃于7月前后陸續開學。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國際旅行和開放校園存在風險。教育部提醒廣大留學人員做好風險評估,當前謹慎選擇赴澳或返澳學習。
美方的關稅大棒來回揮舞,看著有點上癮,顯得更起勁兒了。中國立場沒有絲毫動搖,不僅在6月1日如期啟動對美國加征關稅的反制措施,還在多個領域開始對美進行針鋒相對的回應。
開封市副市長被查;河南城市藍皮書;端午假期出行指南;周口科技職業學院更名;留學預警;5G商用牌照將發放……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3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中國學生赴美留學遇到一些障礙,對此教育部決定發布2019年第1號留學預警,提醒廣大學生學者出國留學前加強風險評估,增強防范意識。
教育部提醒廣大學生和學者,需要在留學前加強風險評估,增強防范意識,做好相應的準備。
預警指出,一段時間以來,中方部分赴美留學人員的簽證受到限制,出現簽證審查周期延長、有效期縮短以及拒簽率上升的情況,對中方留學人員正常赴美學習或在美順利完成學業造成影響。教育部提醒廣大學生學者出國留學前加強風險評估,增強防范意識,做好相應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