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8日16:38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拉薩5月17日電(記者王艷剛、格桑邊覺)記者17日從西藏自治區新聞辦發布會了解到,西藏出臺政策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將各類自主創業人員申請創業擔保貸款額度由原來最高10萬元提高至15萬元,高校畢業生可申請最高5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
西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達娃次仁說:“對大學生合伙創業的,創業貸款可以累加,貸款總額不超過300萬元,貸款期限不超過3年。對符合條件的個人、合伙創業者和小微企業擔保貸款,給予全額貼息。”
西藏還大幅提高西藏籍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到區外企業就業的生活補貼、住房補貼、探親路費補貼、安家補貼等。達娃次仁說:“在區外就業的大學生,每人可以領取8000元的一次性安家補貼,并可在5年內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50%按月享受生活和住房補貼,3年內每年可領取6000元的探親路費補貼,在區外企業工作滿3年的還可參加西藏自治區機關事業單位公開考錄,并享受筆試加分政策。”
在積極落實各項激勵政策的同時,西藏進一步加強就業創業服務,實行“一人一檔”跟蹤服務,實施“送一次就業政策宣傳、送一個就業崗位、送一次就業培訓、送一次精準就業服務、實行一包到底”的就業幫扶,做好企業走訪對接和就業援藏回訪對接,大力開發就業崗位。
2019屆西藏籍高校畢業生共23651人,比上年增長10.7%。(完)
祖父和外祖父經常為兒孫講述他們經歷過的戰斗故事,勉勵后輩“好男兒志在四方,一定要立志報國。在葛立兵家的客廳里,三塊“光榮之家”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這三塊牌子分別來自父親、兒子和自己。”葛立兵說,他會讓愛國愛家的軍人情懷和家風家訓,在家里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今年35歲的張聚飛是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東三召鄉侯一村人,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北京打工。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11月22日,張聚飛(左)在溫室大棚內向合作社社員講解香菇管理技術。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11月22日,張聚飛(右)和合作社社員在溫室大棚內采收香菇。
寧夏持續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政策,使123萬搬遷群眾逐步實現“穩得住、能致富”。記者日前從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現場會上了解到,自20世紀80年代起,寧夏先后實施6次大規模易地扶貧搬遷,從中南部地區向引黃灌區、縣內有條件引水灌溉的地區累計搬遷123萬人,占全區總人口的17.8%。
追憶往昔,一方面是為了紀念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另一方面是為了堅定繼續奮斗的步履。灘區的居民過上了幸福生活,對于城里老百姓來說,身邊變化也不小。追憶往昔,一方面是為了紀念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另一方面是為了堅定繼續奮斗的步履。
9月24日,“幸福東北”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大連市高新區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探究大連市如何成為人才的“幸福之城”。大連市高新區是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地,軟件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迅猛,企業人才規模增長主要來源是本科以上的高校畢業生。
9月24日上午,大連市高新區人才中心內排起了長隊,許多高校畢業生正拿著相關資料在辦理租房補貼和購房補貼。大連高新區是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地,軟件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迅猛,企業人才規模增長主要來源是本科以上的高校畢業生。
9月24日,“幸福東北”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大連市高新區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了解大連市如何成為人才的“幸福之城”。大連市高新區是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地,軟件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迅猛,企業人才規模增長主要來源是本科以上的高校畢業生。
(記者李昌禹)由民政部、財政部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救助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已在民政部官網公布,征求社會各界意見。草案征求意見稿還提出國家建立突發公共事件困難群眾救助機制,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困難群眾急難救助納入突發公共事件相關應急預案。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受新冠肺炎疫情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嚴峻。要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在新興領域、新興業態就業創業,提高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支持高校畢業生通過臨時性、非全日制、彈性工作等多種形式就業。
在近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社部、民政部、農業農村部等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和農民工就業創業相關舉措情況。通過對《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和《關于做好當前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文件的解讀,進一步凝聚共識,積聚合力,全力以赴穩定就業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