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5日11:40 來源:新京報
時隔不到一個月,央行第二次澄清降準傳聞。4月23日晚間,央行旗下媒體《金融時報》援引央行方面回應稱,當天市場流傳的“25日起定向降準”傳言不實。雖未降準,央行隨即推出2674億元的中期借貸便利操作“特麻辣粉”(TMLF)。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短期降準的可能性不高,主要是因為一季度社融放量后,二季度經濟有支撐,同時二季度CPI通脹存在上行的風險,也限制了央行降準的空間。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短期來看,市場上部分投資者對降準的預期結果很可能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央行近一個月內兩度辟謠降準
“消息不屬實,央行目前并沒有新的定向降準政策。”4月23日晚間,央行旗下媒體《金融時報》對當日降準傳言發聲。據傳言,央行25日起擬對部分農商行及農信社等農村金融機構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
不到一個月前的3月29日,市場上也曾有人以“新華社權威消息”的名義,散播“央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的謠言。傳言中降準執行日期是4月1日,央行當晚在官微表示,此為不實消息。并就此事致函公安機關,對編造發布虛假信息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
今年以來,央行已實施過兩次降準,均在1月。分別在1月15日和1月2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市場預計凈投放資金約8000億元。
在3月底至4月初,央行曾一度連續13個工作日未開展公開市場操作。聯訊證券高級宏觀研究員張德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3月關于降準的呼聲較多,4月中旬以來有關央行將降準的聲音少了一些。
此次降準傳言恰逢又一次國常會結束。4月17日,國常會討論主題再次聚焦“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會議提到“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而華創證券梳理發現,歷史上國常會部署降低融資成本后,通常央行會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落實國常會決議。
央行補上2674億“特麻辣粉”
沒有等來降準,但央行貨幣政策工具還是如期而至。
4月24日,央行公告稱,開展2019年二季度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操作金額為2674億元,操作利率為3.15%,比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優惠15個基點。這是TMLF去年12月推出以來的第二次實施操作,被業內稱為“特麻辣粉”。
央行同時在公告中介紹,此次TMLF操作對象為符合相關條件并提出申請的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大型城市商業銀行。操作金額根據有關金融機構2019年一季度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貸款增量并結合其需求確定為2674億元。操作期限為一年,到期可根據金融機構需求續做兩次,實際使用期限可達到三年。
“特麻辣粉”是支持實體經濟、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重要工具之一。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稱,“當前貨幣政策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結構性調整,在這樣背景下,通過續作2000多億‘特麻辣粉’,一方面可以使金融機構進一步把信貸資金向民營和中小企業傾斜,另外TMLF利率相對較低,也有助于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從24日股市表現看,早盤兩市震蕩下行,午盤后翻紅。銀行板塊方面,早盤一度下跌約0.72%,午后跌幅縮小,截至收盤整體板塊上漲0.09%,但和其他板塊相比,漲幅排名靠后。
具體來看,平安銀行、西安銀行全天保持領漲,日內分別上漲2.63%、0.77%;招商銀行、貴陽銀行、蘇農銀行、張家港行等11只銀行股在午后翻紅;工商銀行、青島銀行等7只銀行股漲跌幅為0;興業銀行、無錫銀行等12只銀行股下跌,其中常熟銀行股價下跌1.86%,為當日跌幅最大銀行股。
對于銀行股的表現是否與降準相關消息有關,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表示,目前銀行間流動性比較充裕,“看不出(銀行股價波動與是否降準)有什么關系。”
■ 追問
1 怎么看待兩次辟謠?
分析:傳遞短期降準概率較低的信號
對于央行一個月內接連兩次辟謠,聯訊證券高級宏觀研究員張德禮認為,央行近期兩次就降準辟謠,屬于央行預期管理中的方式之一,通過辟謠想向市場傳遞短期降準概率較低的信號,扭轉市場對央行將降準的過強預期。
董希淼分析稱,很多貨幣政策主要影響市場預期,所以像美聯儲等機構很注重和市場的溝通,而像謠言這樣不正確的信息會影響到與市場溝通的效果,所以應該進行打擊。不過,謠言和學術研究的預測是有區別的,一般對市場走向、政策走向的預測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個是應該允許存在的。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則表示,投資者熱切盼望央行能有動作繼續推動市場上升,但央行的目的并不是要通過放松政策推動市場上升,貨幣政策非常清晰,是要疏通貨幣供應渠道,讓釋放的流動性更多地導向實體經濟,而不是股市。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回應新京報記者稱,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社會心理預期處于敏感階段,金融市場易受一些不實傳言擾動,而包括及時辟謠在內的明確政策信號是穩定市場預期的關鍵。近期央行兩次打擊降準謠言,一方面表明這類謠言有可能對央行實施貨幣政策形成嚴重干擾,需要及時澄清、嚴肅處理;另一方面,這也體現了監管層注重市場溝通、積極實施預期管理的態度。
2 目前是否需要降準?
分析:存在降準空間,短期必要性不高
對于當前是否有降準需要,受訪人士普遍認為存在降準空間,但短期降準的必要性不高。
董希淼分析稱,現在看降準存在空間和可能。從宏觀層面看,當前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仍然處于下行趨勢,下半年經濟增長壓力較大,降準有助于穩定市場信心。從基礎貨幣投放來看,用降準的方式對沖基礎貨幣缺口可能仍是央行的較好選擇。從具體操作看,二季度共有中期借貸便利(MLF)11855億元到期,可能通過降準置換到期的MLF。此外,近期貨幣市場利率有所上升,短期資金面趨緊。因此,在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之后,央行可能在4月中下旬決定是否降準。預計央行2019年仍將可能降準,繼續保證流動性合理充裕,實現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但他同時強調,不降準也有一定的理由。三月的金融數據顯示,經濟在回暖,中國經濟的問題仍然是結構性問題,這些問題難以通過降準來解決。展望二季度乃至未來一段時間,不要總是把對貨幣政策的關注放在降準與否上,而是要更關注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框架、利率市場化改革、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疏通等問題上,這些問題比降準更重要。
圍繞近期披露的幾組經濟數據,張德禮也認為,短期降準的必要性不高,主要是因為一季度社融放量后,二季度經濟有支撐。此外,二季度CPI通脹存在上行的風險,也限制了央行降準的空間。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同樣表示,今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全面超預期,也使得短期內降準降息預期有所下降。另外看到一些城市房地產調控后房價回升,加上近期“豬周期”的回歸,特別是下半年豬價格的上漲可能帶來的通脹壓力,都使得貨幣政策對預期保持謹慎,所以短期降準概率有所下降。
3 如何看貨幣政策走向?
分析:二季度可能會邊際收緊、未來一段時間堅持逆周期調節
對于未來一段時間的貨幣政策預期,董希淼認為,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不會突然收緊,同時市場已經穩健寬松,貨幣政策再放松的可能性也不大,只是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但總體不會有大變化。總之,央行堅持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逆周期調節的總基調沒有變化。比如,今天央行操作了TMLF對沖MLF到期,釋放流動性。
張德禮認為,二季度貨幣政策可能會邊際收緊。從近期召開的政治局會議看,重提結構性去杠桿、房住不炒,貨幣政策目標正從短期的穩增長向長期的防風險切換,貨幣政策最為寬松的時候已經過去。而下半年的貨幣政策走向,需要看二季度的經濟基本面和CPI通脹情況。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稱,4月以來短期利率上升較快,逆回購的投放可以有助于保持短端利率平穩,“短長結合”在穩健的貨幣政策下,是保持流動性充裕和利率市場平穩的一個體現。
王青告訴記者,在近期經濟金融數據回暖的背景下,下一步央行貨幣政策向偏松方向調整的步伐會有所調整,二季度實施普遍降準、乃至下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等降息措施的可能性基本排除。考慮到今年全球經濟減速態勢難以扭轉,國內經濟仍面臨一定下行壓力,未來一段時間央行會繼續堅持逆周期調節,貨幣政策向寬松方向微調的大方向或將持續,相機抉擇特征會更加突出。
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升。10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收盤價與2019年末相比升值了3.3%,與2019年的平均值相比升值了2.5%,升值幅度低于歐元等其他國際主要貨幣。
(記者羅知之)據央行官方微信消息,央行決定于2020年7月1日起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溫彬認為,完善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機制,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仍是當前貨幣政策的核心基調,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證券時報記者6月30日從多個信源獨家獲悉,央行近日發文,決定于7月1日起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其中,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調整后,3個月、6個月和1年期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利率分別為1.95%、2.15%和2.25%;再貼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
中國人民銀行30日發布公告,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500億元逆回購操作,期限7天,中標利率2.2%,此前為2.4%。中國貨幣政策的工具箱里既有價格工具,也有數量工具,還有結構性工具,都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加以運用。
3月13日,央行發布消息稱,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決定于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2. 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
2月2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表示,為維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中國人民銀行2月3日將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
2月2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表示,為維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中國人民銀行2月3日將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
2020年1月20日,人民銀行授權同業拆借中心發布了新的LPR報價,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為4.15%和4.80%,均較上月持平。馬駿認為,實際上,1月份很可能部分銀行已經根據資金成本變化下調了自身報價,但尚未達到使LPR整體下調的閾值。
此次全面降準將釋放長期資金8000多億元,有助于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降低銀行資金成本。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此次全面降準堅持穩健貨幣政策不變,通過釋放低成本長期資金置換短期高成本資金,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流動性結構更加優化。
近期發布的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市場利率平穩運行。”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強調,我國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穩健,但是也要防止通脹預期擴散,甚至形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