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9日10:07 來源:人民日報
一季度流向企業部門的信貸融資占比達77.1%,較去年同期的61.6%大幅提升金融活水涌 經濟動力足(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今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明顯增長,廣義貨幣增速創下去年3月以來的新高。其中一季度流向企業部門的信貸融資占比達77.1%,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信貸投向結構逐漸改善優化。
貨幣增速的回升,得益于貸款投放帶來的有效貨幣創造,也因為在積極財政政策下,減稅降費促進了企業流動性改善,企業投資意愿和居民消費意愿逐步改善。金融活水滋養實體經濟的力度進一步增強。
中國人民銀行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8.1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34萬億元,其中3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8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28萬億元。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88.94萬億元,同比增長8.6%,創下去年3月以來的新高。
人民幣貸款對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貢獻了超一半的增量,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5.81萬億元,同比多增9526億元。3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69萬億元,同比多增5777億元,較2月有顯著提升。其中,居民短期貸款增加4292億元,創歷史新高。
貸款、地方政府專項債增幅較大,帶動社會融資規模增長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認為,總體來看,3月份廣義貨幣增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新增信貸等關鍵數據增高,是前期貨幣政策、減稅降費等措施發揮作用的體現,同時企業貸款需求也在逐漸恢復,金融活水滋養實體經濟的力度進一步增強。
從社會融資規模的內部結構來看,貸款仍然是資金投放主力,其次還包括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等表外非標融資,企業債券、股票、地方政府專項債。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分析,貸款是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的重要來源,非標融資逐步轉正,地方政府專項債大幅增加并提前發行,都帶來了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長。
具體來看,去年相關部門整治銀行表外業務,清理在通道內空轉的信托貸款和委托貸款,兩項業務增速下降。央行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委托貸款減少2278億元,同比少減1031億元;信托貸款增加836億元,同比多增109億元,是近一年以來的單月新高,表外業務有保有壓,開始復蘇回升。而地方政府專項貸款規模則快速增長,到3月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余額達到7.81萬億元,同比增長40.4%。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總體來看,3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速逐漸企穩回升,市場流動性處于合理充裕水平,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信貸有所改善,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增強。下階段,在融資規模“量”的改善情況下,應更加關注政策傳導的通暢性和“價”的合理,不斷推進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低。
信貸投向結構優化,企業融資環境改善,貸款需求增加
3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69萬億元,同比多增5777億元,較2月有顯著提升。
溫彬分析說,3月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新增短期貸款和新增中長期貸款都創下歷年或近年3月增量的新高,各項數據的全面改善推動人民幣貸款超預期增長。
居民貸款方面,3月末,居民短期貸款增加4292億元,創月度歷史新高。居民短期貸款的主體是消費性貸款,過去幾年,房地產市場的回暖,往往與消費性貸款的增長趨同,部分消費性貸款有流入房地產市場的跡象,因而相關部門出臺政策,明令禁止商業銀行發放無指定用途的個人消費貸款,防止貸款作為首付流入房地產市場,一度導致消費性貸款增速下降,目前開始復蘇回暖。
企業貸款方面,3月企業新增1.07萬億元,同比多增5047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約1960億元,票據融資同比多增約1100億元。
企業中長期新增貸款增長,表明企業的貸款需求逐步回升。央行最近發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一季度企業貸款總體需求指數為70.4%,比上季提高7.4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貸款需求指數為62.5%,比上季提高3.9個百分點,大中小各類型企業融資需求均提升。
信貸投向結構逐漸改善優化。“3月份通常是財政存款下放月,貨幣投放力度加大,加之多次定向降準后,銀行體系流動性也相對充裕,這為信貸的增長創造了良好的流動性環境。”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一季度新增5.81萬億元人民幣貸款中,2.57萬億元投向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1.38萬億元投向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一季度流向企業部門的信貸融資占比達到77.1%,較去年同期的61.6%大幅提升,顯示出2019年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明顯增強。
市場流動性相對充裕,金融機構配置資產的積極性增強
3月末,M2同比增長8.6%,增速出現明顯反彈,達到13個月以來的新高。連平分析認為,3月,除信貸超預期增長因素以外,M2明顯反彈的原因是市場流動性相對充裕,金融機構配置資產的積極性增強,信用創造能力增強。年初,金融機構配置債券資產的積極性高,目前隨著股市回暖,金融機構參與權益類資產的積極性也在增強。加上今年減稅降費政策正在逐步落地,財政持續發力,助推M2大幅增長。
潘向東認為,M1、M2增速同時回升,顯示市場流動性保持在合理充裕水平。“貨幣增速的回升,既得益于貸款投放帶來的有效貨幣創造,又是因為在積極財政政策之下,減稅降費政策措施促進了企業流動性改善,企業的投資意愿和居民的消費意愿逐步改善。此外,本月M0同比增速由-2.4%回升至3.1%,M1由2%回升至4.6%,反映出企業流動性正在改善。
責任編輯:李鋒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6898億元,環比少增約1.21萬億元,符合季節性規律;同比則小幅多增285億元,略低于市場預期。王青預計,11月新增信貸、社融規模將季節性反彈,同比也將保持多增勢頭,但信貸增速大幅回升難度較大,年底前將保持在13%左右。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廣東進一步打破“唯抵押論”,以信用換錢用。從全國來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4.6萬億元,同比增長29.6%,增速比上年末高了6.5個百分點,近7個月連創新高。
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26萬億元,同比多增2.63萬億元;人民幣存款增加18.15萬億元,同比多增4.93萬億元。孫國峰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26萬億元,同比多增2.63萬億元;人民幣存款增加18.15萬億元,同比多增4.93萬億元。孫國峰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14日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26萬億元,同比多增2.63萬億元。央行數據顯示,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69.37萬億元,同比增長13%,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個百分點。
央行日前公布了8月份金融數據,社融表外格外亮眼。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841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84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571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579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7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252億元,票據融資減少167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474億元。
(記者吳秋余)中國人民銀行11日發布的金融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5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39萬億元。截至8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209.49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1.9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9月11日發布的8月份金融統計數據顯示,8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13.68萬億元,同比增長10.4%,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2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8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5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39萬億元;8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8萬億元,同比多增694億元。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金融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M2增速仍然明顯高于去年同期。
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是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重點之一。降低資金利率水平,進而把低利率傳導至企業的關鍵是要疏通傳導機制。下半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綜合利用多種政策工具,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
【開欄的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人民銀行果斷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利率下行,創新推出了多項直達政策支持工具,為實現國民經濟快速恢復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