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非法侵占保護區千余畝 循環產業園緣何成為污染源?

2018-07-04 10:28 來源:新華網

  作為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位于寧夏靈武市的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為何建到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頂著“循環經濟”帽子的產業園,為何竟成為當地最大的污染源?

  近日,中央環保督察組對園區進行督察“回頭看”發現,兩年來,自治區發改委成“甩手掌柜”,地方政府寄希望于“保護區重新勘界”,均無視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提出的整改要求,導致園區始終未退出侵占的保護區土地,環境污染問題依舊突出。

  產業園建到保護區里,“再生資源”成“二次污染”

  近日,記者跟隨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督察組走進位于寧夏靈武市的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發現,盡管頂著“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的名號,但園區的很多企業卻與綠色產業相距甚遠。廢舊汽車拆解露天作業,工作人員的衣服布滿油污已看不清顏色,成片成片的油污滲入土壤中……

  走進杰瑞邦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廠區,約2000噸屬危險廢物的油泥,堆放在未做封閉處理的簡易貯存池中。

  而面對督察組的追問,企業人員謊稱企業早已停止生產。直到督察人員當場拿出此前暗查的照片,并抽查企業生產運行記錄后,企業工作人員才不得不承認白天故意制造停產假象,實際晚上偷偷摸摸生產。而就是這樣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危廢處理設施,企業竟拿到了當地環保局的環評批復。

  類似污染現象在靈武市再生資源循環經濟試驗區并非個例。廢鋼鐵、破碎廢料、各種垃圾亂堆亂放,廢機油等危廢物去向不明,刺激性化工氣體肆意排放……督察組當天隨機抽查了6家企業,環境污染或風險問題均十分突出。據了解,截至目前,園區內“散亂污”企業20余家,約占企業總數的1/4。

  靈武市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是覆蓋寧夏、內蒙古、陜西、甘肅、青海等周邊500公里范圍內的區域性資源再生利用基地,并于2011年正式成為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

  一座原本旨在消納廢舊物資,變廢為寶的循環產業園,除了成為城市“藏污納垢”之地外,還非法侵占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土地上千畝。

  2016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在向寧夏反饋督察意見時指出,2013年7月,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批復的《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總體規劃》,侵占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1293畝。

  “假整改,真變通”,整改政令淪為空文

  針對靈武市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存在的問題,2016年寧夏督察整改方案中明確,2018年年底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牽頭,調整《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總體規劃》,將侵占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土地調出規劃范圍。

  然而,中央環保督查組此次“回頭看”發現,在2016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后,園區侵占保護區,以及一些手續不全、環保設施運行不正常的企業非但沒有整改清退,反而繼續引進新項目。2017至2018年間,仍有6個新建、擴建再生利用項目在園區落地。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和靈武市以敷衍整改,甚至弄虛作假的方式應對中央環保督察,情節嚴重,性質惡劣。”督察組如此評價。

  督察組認為,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作為整改主要責任主體當起“甩手掌柜”。園區侵占保護區的問題整改應由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牽頭,但近兩年來,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僅是致函靈武市政府,要求其加快修編規劃,并未采取其他實際行動,致使規劃調整、生態恢復等整改任務未有實質性推進。因自治區林業廳等部門提出異議,規劃調整中途擱置,為了推卸責任,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另辟蹊徑”,竟然在2018年4月發文撤銷《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總體規劃》,以“一撤了之”來應付整改。

  而靈武市在園區整改過程中也表現出“重發展、輕保護”“不擔當、不碰硬”的態度。在實質性整改工作基本沒有開展的情況下,還擅自于2017年12月對整改任務自行進行銷號處理。

  在現場檢查時,督察組詢問靈武市有關負責人“兩年來做了哪些工作”,他們表示曾“寄希望于自然保護區重新勘界,將產業園區調出保護區”。

  嚴肅問責,讓地方真正擔起環保責任

  據了解,日前,自治區發改委已會同靈武市政府依法責令21家違法侵占保護區企業6月底前全部停產,9月30日前完成搬遷,退出占用自然保護區的1293畝土地。

  銀川市也對相關整改不力涉及人員進行了問責,其中,對靈武市委常委、政府常務副市長朱立峰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行政撤職處分,另有幾名黨政領導干部分別受到黨內警告、記過等處分。

  專家表示,中央環保督察是手段,不是目的。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干部。對于督察中發現存在突出問題、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負有責任的領導干部,必須嚴肅追責。

  “應通過督察切實傳導環保壓力,提升責任意識,在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的同時,不斷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建設,讓環保工作真正成為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寧夏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祿勝說。

  新華社記者高敬、趙倩

責編:張迪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