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省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學習貫徹全省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近期省屬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工作。
陳潤兒指出,早改革早主動,早改革早受益,早改革早發展。省內外國企改革發展的實踐證明,改革滯后必定發展落后,率先改革才能領先發展。面對國企改革這個硬骨頭、攻堅戰,必須以堅定的信念、務實的作風、擔當的精神,迎難而上,扎實推動我省國企改革走向深入。
陳潤兒說,省屬國有工業企業債務負擔重、企業冗員多、改革成本高,加之受國內外諸多因素影響,企業生產經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企業改革進入深水區。困難面前還要不要改革、怎么改革,一些人存在模糊思想。要清醒看到,企業發展活力不夠、轉型動力不足、創新能力不強,正是改革滯后的結果。反而觀之,滬浙深國企改革工作起步早、推進快、措施實,國企發展已經進入健康運行的快車道;我省雙匯、宇通、鄭煤機、首山焦化先行先試、率先改革,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國企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將深化改革作為企業擺脫經營困境、推進結構調整、加快轉型發展的"關鍵一招",下定決心,堅定信心,敢于碰硬,加快實施。
陳潤兒說,省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和下設7個專項工作組,是省屬國有工業企業改革的堅實組織領導。他對領導小組和各工作組成員提出四點要求。一要掌握政策。省里即將出臺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1+4"系列文件,還將陸續出臺相關配套政策,這些政策規定為改革提供了依據與遵循,必須熟練掌握、精準解讀。二要把握節奏。要大力弘揚務實作風,扎實有序開展工作,當前主要做好企業的全面清產核資、厘清產權關系、完善治理結構、規范資產監管等工作,為下一步"因企施策、一企一策"推進改革奠定基礎。三要協同推進。國企改革是復雜的系統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及各專項工作組必須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同推進,合力攻堅。四要落實責任。省領導小組要對省委省政府負責,協調解決好企業改革中的重大問題。各專項工作組要當好導演、跑好龍套,會同企業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企業要切實承擔起改革主體責任,勇于擔當、積極作為。企業還要注意處理好改革與安全生產、生產經營的關系,主要負責人要學會"彈鋼琴",確保在改革推進的同時安全生產和生產經營工作"力度不能減、領導不能弱、工作不能松"。
會上,副省長張維寧對省屬國有工業企業改革推進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省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及專項工作組全體成員參加會議,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安鋼集團、鄭煤集團主要負責同志列席會議。(記者 屈芳)
實現產權多元化 轉型發展讓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日前召開的全省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工作會議指出,推進國有工業企業改革,要以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以實現產權多元化為核心,以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為關鍵,以規范國有資產監管為重點。
國企改革怎樣實現產權多元、轉型發展,河南廣電全媒體記者走訪了平煤神馬與雙匯集團。
平煤神馬:在"混改""轉型"中破冰前行
近年來,中國平煤神馬集團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優化產業結構為著力點,為探索國有企業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成功路徑。
華威塑膠是平煤神馬集團工程塑料公司的子公司,主要從事改性工程塑料高新材料的生產經營,由于產品處于完全市場競爭狀態,公司的銷售形勢并不樂觀。2015年7月,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形勢,公司調整經營策略,完成企業股份制改造,在混合所有制經營模式的引領下,打了一場翻身仗。公司總經理崔寶平告訴記者,去年企業營業額達到1.5億元,實現盈利1171萬元,比上年同期盈利翻兩番。
這只是平煤神馬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縮影。近年來,面對更加復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生產經營最為困難的局面,平煤神馬集團通過改制上市、與優秀民營企業合作等方式,使大部分子公司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創立于2008年12月的平煤神馬集團,也從一個只有幾十億的企業,躍升為資產規模和營收分別達到千億元的"雙千億"企業,集團營業收入的三分之二均來自混合所有制企業。
除了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平煤神馬集團以與民營企業合作為契機,大力實施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使集團由傳統產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變。
平煤神馬集團總經理楊建國說,通過近幾年的產業結構調整,平煤神馬集團已經逐步構建起以煤炭、焦化、尼龍、鹽化工為主導產業,以新能源新料、金融資本為戰略新興產業,多業并舉、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徹底改變了單一煤炭生產局面,形成了有別于國內其他煤炭企業的獨特優勢。
雙匯騰飛之路:從"小舢板"到"遠洋巨輪"
"開創中國肉類品牌,促進中國肉類產業升級",漯河雙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這個在中原內陸起航的"小舢板",僅用了三十年的時間,一路披荊斬棘,成為世界肉制品行業的"遠洋巨輪"。
時間追溯到1984年,漯河肉聯廠由省管企業下放到漯河市,萬隆經民主選舉當選為肉聯廠廠長。面對企業設備簡陋、技術落后、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情況,以后的路怎么走?當時的漯河肉聯廠做了一個大膽決策,議價收購生豬,上浮2分錢,解決工廠無米下鍋的難題,使企業煥發了生機。
危機中求生存,雙匯集團在一道道關口前尋找機遇:產品由生變熟的深加工,企業向現代工業的轉型,2012年完成國內資產重組,整體上市,一步一個臺階,雙匯集團在企業改制和產品創新方面步步領先。
三十年的時間,雙匯集團通過產權改革、機制改革、股份制改革、上市、重組、海外收購、香港上市,這一系列持續改革,推動企業走出漯河,走向國際。
發展壯大起來的雙匯集團,一直在拼搏那2分錢的超前。2013年,雙匯控股母公司萬洲國際以71億美元收購了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公司,把世界上最具豬肉競爭能力的生產市場和最具發展潛力的消費市場結合在一起。目前,雙匯控股母公司萬洲國際是全球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擁有 "雙匯發展""萬洲國際"深圳、香港兩個上市公司。
雙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宋保國表示,雙匯今后將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整合全球資源,要做大做強國際貿易,實現國內國外兩個收入超千億。據河南新聞廣播
河南國企改革策問之一:為什么拿工業企業"開刀"
6月21日,全省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工作會議召開,意味著國企要正式開始新一輪改革了。
那么,河南的國企改革為什么現在進入落實階段?為什么改革要圍繞國有工業企業展開?
一、國企改革落地萬事俱備
國有企業改革是這兩年一直熱議的話題,如果非要界定時間的話,那就是在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發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之后。
相伴的是,"為何改、怎么改、誰來改"之類的觀點層出不窮。但是, 國有企業作為改革的對象,實施改革并沒有隨之遍地開花。 這主要是因為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屬于方向性的,國企改革需要具體的政策推動。
2015年9月13日,離十八屆三中全會差不多兩年時間,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 有人說,一個具體化的改革意見竟醞釀了兩年時間,其中必然涉及各方意見的綜合與研判,各種利益間的考量與平衡。
的確如此,但不止如此。此間,中央選擇部分單位進行試點,應該占了不少的"醞釀時間",而對試點單位的進展和效果的綜合分析,將使上述指導意見有更具體的路徑、更客觀、更符合實際進展。雖然花費時間長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
具體到河南,2014年8月,河南確定8家省管企業為第一批國企改革試點。2014年11月10日,依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出臺。
如今,河南試點企業已運行近兩年,國家層面的具體改革政策也已經出臺;根據去年底國務院等部門對國企功能界定與分類的指導意見,河南也在今年5月出臺了《河南省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的指導意見》。由此,國企改革落地,成為萬事俱備、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為什么拿工業企業"開刀"
21日,全省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工作會議確認,國有工業企業改革是當前深化國企改革的重點,國有工業企業改革是全省的大事,事關河南發展全局。
為什么河南國企改革要先拿工業企業"開刀"?
一是國有工業企業的市場化程度最高,產權多元化相對更容易實施,"放開"也罷"退出"也好,都無損國有企業存在的戰略價值。 去年,中央出臺的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和國企功能界定與分類原則,前所未有地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包括國有工業企業在內的商業類國企改革已經很明確——按照市場化要求實行獨立自主的商業化運作,實現優勝劣汰、有序進退。而"公益類"則更為復雜一些,哪些要國有獨資哪些可以推行投資主體多元化也需要進一步拿出細則。
二是當前我省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工業企業經營面臨困難,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據河南省統計局發布的統計信息,今年前3個月,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57.97億元,同比增長2.4%。集體控股和非公有制工業企業都實現利潤和同比增長,但是,國有控股企業出現虧損,虧損額達到15.40億元。 可以相信,造成此現狀的原因除了市場相對不景氣,更是深層次的問題凸顯:企業主體地位還未真正確立、法人治理機制還未全面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還未規范完善、國有資本運行效率低下、企業辦社會職能和歷史遺留問題帶來的壓力過大…… 省長陳潤兒說,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是解決國有工業企業當前困難,促進國有工業企業煥發活力、重整旗鼓、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 三是我省產能過剩領域主要集中在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企業,它們對應的基本都是工業企業,正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對象。 因此,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國有工業企業改革成為推動我省經濟轉型升級、穩增長調結構的必由之路。對企業而言,如不加快改革,將會直接帶來企業人才留不住、市場份額保不住、長遠發展撐不住的嚴重后果。 當然,此時進行國有工業企業改革也有不少有利條件。陳潤兒這樣總結:中央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了一攬子政策措施支持去產能,為國企改革提供了難得的政策機遇;沿海和省內先行一步推進企業改革的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借鑒和啟發……(評論員 路治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