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民12年無償獻血超4000毫升 如今他再捐造血干細胞
張學東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接受造血干細胞采集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趙墨波/攝
河南商報記者 王喬琪 實習生 張晶晶
48歲的張學東,是土生土長的鄭州人。外表帥氣又熱心公益的他,常常被別人稱為“翻版吳彥祖”。堅持無償獻血12年的他,已經無償獻血超過4000毫升,幾乎相當于一位正常成年人全身的血量。
5月8日,張學東為遠在溫州的6歲白血病女孩捐獻造血干細胞,這是他首次捐獻“生命種子”。
【故事】
“今天,我多了一個‘女兒’”
2018年5月8日上午,在河南省腫瘤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張學東正在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
從事信息科技類工作的他是位獻血達人,從2006年起,他已經連續12年無償獻血,累計獻血量超過4000毫升。據了解,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在4000~5000毫升,他這12年的獻血量幾乎相當于一位正常成年人全身的血量。
2008年,在一次無償獻血過程中,張學東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2018年1月,當鄭州市紅十字會告知他與一名溫州6歲小女孩配型成功時,其毫不猶豫地同意捐贈。
這是他首次捐獻造血干細胞。“等了十年,終于等到這個機會。”張學東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從第一次采血到捐贈,跨越了十年時間,而他的捐獻,將給患者帶來新生,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我只有兒子,沒有女兒,救了這個跟自己配型成功的6歲女孩,就相當于多了一個女兒。”張學東說。
不論是獻血,還是捐獻造血干細胞,做好事,張學東似乎已成了習慣。
他每年都會組織一些公益活動,到養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資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
在歷經約4個小時的采集后,張學東所捐獻的造血干細胞被保存在了“儲存袋”中,而這份“生命種子”將會在5月8日下午送達溫州,輸送到白血病患者體內。而張學東也成為鄭州第251位、河南第673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
【過程】
“捐獻造血干細胞就像打吊針”
“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過程就像打吊針一樣。”在張學東看來,他的捐獻過程很簡單。
河南商報記者在采集室看到,張學東胳膊一側在補充鈣液,另一側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采集中,他時不時地與朋友進行交談,整個過程如他所說“沒有想象中那么緊張”。
鄭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張予介紹,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骨髓移植的技術越來越簡單、安全、有效。如今采用的骨髓移植方法類似于一般獻血,只需采集50~100毫升含有造血干細胞的血液輸給病人,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富集,將剩余的血液回輸人體,無礙健康。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供者所捐獻的造血干細胞只占人體內造血干細胞總量的0.3%~0.5%,在完成采集后,供者的造血干細胞會迅速增殖,一兩周內完全恢復,所以捐獻骨髓對供者的健康不會產生不利影響。
【呼吁】
捐獻造血干細胞 盼更多人加入
“其實,捐獻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一個善意的舉動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很有意義。”張學東說,他也希望更多愛心人士能加入其中。
據介紹,非血緣配型相合概率從四百分之一到幾十萬分之一不等。獨生子女家庭普遍,移植主要在非血緣關系供者中尋找相合者。但由于這個概率非常低,所以需要更多的人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多一個人就多一個希望。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鄭州市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的要求是年齡在18~45周歲,體重男≥50kg,女≥45kg,符合獻血條件且身體健康。有意愿者可與當地紅十字會聯系報名,填寫志愿捐獻書及有關表格,通過采取血樣或唾沫進行HLA分型等檢驗便可入庫,成為一名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