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首席記者 趙媛 記者 高冬麗)1966年出生,河南省永城市人。1981年9月-1985年7月就讀于鄭州大學化學系;1985年9月-1987年7月,在鄭州大學化學系攻讀碩士研究生;1987年9月-1990年10月,在南京大學化學系攻讀博士研究生,獲理學博士學位。1990年10月-1998年11月,任教于鄭州大學化學系,先后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
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好的科學研究是優雅而又有深度的,絕非跟風和盲從。”
——丁奎嶺
“聰明、勤奮、年輕。”這是很多人對新晉中科院院士丁奎嶺的評價。作為一位從河南走出的青年化學家,丁奎嶺一路屢破紀錄:15歲就考入鄭州大學化學系,19歲就獲理學學士;29歲就受聘為鄭州大學化學系教授,是當時鄭大最年輕的教授。而他也是今年上海新增8名院士中最年輕的,今年剛47歲。
他曾是鄭大最年輕教授
丁奎嶺曾在鄭大化學系就讀,獲理學學士、碩士學位,畢業后還留校工作多年,在這里度過了人生中重要的青年時光。
“他非常聰明,也非常勤奮、用功,成績很好。”鄭州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院長楊貫羽是丁奎嶺鄭州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的同學,談到對他的印象時如是說。
“1981年,他15歲就考上鄭大,是我們年級最小的學生之一,也是學習成績最好的,一直是年級的前幾名。”楊貫羽說,鄭州大學第一年免試推薦,他成為鄭州大學化學系吳養潔院士的碩士研究生,由于科研能力出色,他很快轉為碩博連讀研究生,5年就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1990年,丁奎嶺回母校鄭州大學化學系任教,5年后他受聘為鄭州大學化學系教授,年僅29歲。
“院士帶出了院士”成為美談
“他是我帶的第一個博士生,聽到這個消息,我特別替他高興!”昨日,談起自己這位得意門生,85歲高齡的吳養潔院士難掩激動之情。
吳養潔在鄭州大學長期從事物理有機、金屬有機及大環化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桃李滿天下,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填補了河南本土培養院士的空白。
吳養潔最大的心愿就是為國家培養出德才兼備的科技英才。如今,院士的學生也成了院士,這也讓他非常欣慰。
“成績主要來源于他長期的積累”,“他很不容易,做有機化學研究難度很大,他在科研方面做得非常好,很努力”。吳養潔說,丁奎嶺博士畢業后不管是在鄭大還是在上海,都對科研孜孜以求,大膽創新,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對于老師來說,看到自己的學生成績斐然,這也是最讓人高興的。
好的化學是綠色“點金棒”
“他的想象力豐富,很大膽,思想很活躍。”在楊貫羽看來,科學家不可缺少的是想象力,丁奎嶺創新意識特別強,只要是想到就會想辦法投入實施。
不少人對化學有誤解,丁奎嶺認為,好的化學是綠色的,還是一根“點金棒”,無論研究理論,還是實際應用,“一步到位”、“溫和完成”都是化學家所追求的完美境界。
雖然已經到上海工作十幾年,但丁奎嶺依然非常關注家鄉和母校的教育事業發展。
“他對河南、對鄭大的感情很深厚,我們舉行學術活動向他發出邀請,只要有時間,他都義不容辭過來。”鄭州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書記白玉柱說,丁教授為人厚道、實在,也非常平易近人,每次回來他都盡量給學生做報告,對于鄭州大學化學學科的發展,他也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給了很大的支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