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跑腿”欄目曝光了一起《為改證件姓名一字之錯奔波22天 洛陽六旬老人難證明“我是我”》事件,引發多方關注,這件事情并非一道簡單的身份“證明題”,
近日,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跑腿”欄目曝光了一起《為改證件姓名一字之錯奔波22天 洛陽六旬老人難證明“我是我”》事件,引發多方關注,這件事情并非一道簡單的身份“證明題”,而是一道對政府工作的“判斷題”,值得我們深思。
證明“我是我”,這看似是一個簡單的命題,但是一位六旬老人為了證明這一簡單的命題奔波了22天,幾乎跑遍了所有相關部門,依然沒有得到解決,直到后來記者曝光這件事,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這一問題才得到了很快的解決,這不禁讓人啼笑皆非。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證明“我是我”其實并不難,難的是證明過程中有些“懶政不作為、作風不實、為民服務意識不強”的干部在充當“攔路虎”“絆腳石”,這些干部寒了群眾的心,拉遠了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影響了群眾對黨的工作的“判斷”。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們現在還有部分干部懶政不作為,作風不嚴實,還存在官僚主義現象,對群眾的訴求不管不問,直至事情被曝光,發現“紙包不住火”,才匆匆出來“救火”。試想,如果每次都是直到群眾利益受損時才出來“止損”,雖說能起到一定的補救效果,但黨群關系之間的裂痕卻不是那么容易愈合的,我們黨的形象也會因為這些干部的行為而受損,最終影響群眾對我們黨的信任程度,所以絕不能掉以輕心。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弊黠L建設來不得半點馬虎,事關我們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事關黨的事業在基層的貫徹執行,需要我們馳而不息加以推進。如果在面對群眾時多一分理解,在應對群眾問題時多一分包容,少一些官僚氣息,少一些形式主義,那么黨群關系必然會多一分和諧,群眾對黨也會多一分信任。只有真正多辦民生小事,多積尺寸之功,群眾才會滿意,而干部自身也會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實現自己工作真正的價值。(壘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