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患癌藥費難籌,12歲男孩挖野菜換錢替父母分擔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朱久陽 萌友 王慧/文圖視頻 見習記者 崔瑞淵/剪輯
“哥哥生病家里花了不少錢,現在(我)周六周日或者放假的時候會到山里挖一些黃花苗(蒲公英)換錢補貼家用,希望哥哥早日康復”近日,12歲的李某森穿行在山林里費力地采挖著一株株黃花苗,而談及自己的這一行為,他這樣說到。
李某森口中的哥哥叫李某舉,今年18歲。2019年,那時的李某舉還在讀初二,暑假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大腿上長了個小疙瘩,不痛不癢,他也沒有在意。一年后,李某舉脖子上也出現疙瘩,且越長越大。隨后,父親李某州便帶著兒子到縣醫院做檢查。當時,醫生建議將李某舉的疙瘩切片送去活檢。而后的結果讓一家人徹底懵了,切邊結果顯示,孩子患有T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一種惡性腫瘤)。
一家人連聽都沒聽過這個病,只從醫生的口中得知這種病惡性程度很高。然而,更讓一家人意外的是,李某舉當時血液檢查結果顯示其白細胞異常增多,而隨后的骨髓穿刺檢查結果又給了這個家庭重重一擊:淋巴瘤引發急性白血病。眼前突降的變故猶如晴天霹靂,將一家人的平靜生活徹底攪亂。
很快,確診后的李某舉開始了第一個療程的化療。住了27天院后,他的身體很虛弱。根據醫生建議,李某舉先進行化療隨后進行骨髓移植手術。而當時,考慮到同樣的治療方案,縣醫院的治療費用會更低一些,李某州便帶著孩子又回到了縣醫院。治療期間的兩個月里,李某舉又進行了兩個療程的化療,每天都需要輸液、喝中藥,而由于藥物的刺激,李某舉的頭發開始大把大把的掉,現在已經稀疏的可以看清整個頭皮。
治療期間,李某舉基本都在醫院住著,身體也日漸虛弱,且渾身沒勁經常頭疼,脖子、大腿、腋下、腰部等都長出了疙瘩。小小年紀面對這些,李某舉的心情也越來越差,一整天都呆呆的躺著,不怎么說話,看著媽媽一直奔波,他總是偷偷的掉眼淚。而作為媽媽的夏某慧而言,看著被病痛折磨郁郁寡歡的兒子,更是心疼,以至于她常常會背著兒子偷偷抹眼淚。
李某舉一家是普通的農村家庭,奶奶因為心臟病已經去世,爺爺已經86歲高齡,前些年腦中風一直在家,自己都照顧不了自己。爸爸李某州一直在工地上做雜工,一個月只有5000元的收入,這也是家里唯一的經濟來源。弟弟李某森今年12歲,上小學6年級。5歲的妹妹李某玲還在上幼兒園,媽媽因為照顧孩子們一直沒有工作,沒有任何收入。
隨著治療的深入,日益增多的賬單也在一步步將整個家庭壓垮。李某舉這一病,家里的積蓄很快就花光了,從他確診到現在,十幾萬的治療費里有一半都是借來的。看著為了醫藥費愁眉不展的父母,看著哥哥虛弱的躺在病床上,年幼的李某森也想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兒為家里進行分擔。
平日里,一到周末或者假期,李某森就早早的起來,帶著籃子和小鋤頭去后山上挖黃花苗,挖上半晌,他的臉上都是汗,衣袖也被樹杈掛爛。李某森挖滿一筐就坐在街邊叫賣賣,一把2塊錢,一天能賣幾十塊。“平時兄弟倆感情很好,哥哥在家時候常常輔導弟弟寫作業,好吃的好玩的也都會留給弟弟。”李某州稱,孩子生病后,小兒子變得很懂事,作為父親,感覺自己很不稱職,對不起孩子。
如今,經過3個療程的化療,醫生告訴李某州,目前預計李某舉還需要做六到十個療程的化療,等到癌細胞得以控制之后才能進行骨髓移植,而整個治療周期順利的話需要持續兩年左右,治療費用至少需要四十萬。“出去工作無法照顧妻兒,在家守護孩子又斷了收入來源。”作為父親的李某州陷入了兩難。
“媽媽,你們放棄我吧”。長期的住院也讓李某舉感到厭煩,有時候絕望之處他也想到過放棄治療。病房里,媽媽夏某慧坐在兒子的病床前,輕輕摸著他的頭鼓勵著,“兒子你別想太多,爸爸媽媽一定會陪你走下去,等治好了就可以繼續去上學了”。但眼前,高額的治療費用成為一家人邁不過去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