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11:15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十四五”新詞典】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首次明確提出,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深刻理解這一新要求,就必須準確把握“鞏固”“拓展”“銜接”3個關鍵詞的內涵。
今年年底,我國將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地解決農村絕對貧困問題。這是一個偉大成就。“鞏固”的內涵,就是鞏固“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成果,確保脫貧人口不返貧、不產生新的貧困人口。為此,需要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的幫扶機制,保持財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需要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工作;需要加強扶貧項目資金資產管理和監督,推動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
需要鞏固的第二個脫貧成果,是在脫貧攻堅期實施的那些有助于對貧困和低收入人群發揮可持續幫扶作用的系列政策措施。脫貧攻堅期實施的許多政策措施,例如金融幫扶政策、教育幫扶政策、兜底保障政策等,不僅在脫貧攻堅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十四五”時期還將對防止致貧返貧、緩解相對貧困起到重要作用,這些有效的政策措施應繼續加以堅持并根據情況變化不斷完善。此外,可以將脫貧攻堅期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幫扶體制機制充分吸收借鑒到“十四五”時期對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的幫扶工作中,吸收借鑒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工作中。實踐證明,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五級書記一起抓的工作力度,精準施策、精準評估的工作理念,社會各級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等,都是脫貧攻堅期行之有效的寶貴經驗,也是需要鞏固的脫貧成果之一。
鞏固不等于固化,要準確把握“拓展”的內涵。拓展脫貧成果首要含義是幫扶對象的拓展。對于脫貧攻堅期通過有效幫扶已經有了較強自我發展能力的穩定脫貧群體,該從幫扶政策中退出的必須退出。對于致貧風險較大的邊緣群體,應納入幫扶范圍。因此,《建議》中提到的低收入人口,不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簡單復制或擴大,應根據實際狀況進行動態調整。
拓展脫貧成果還應包括幫扶標準的拓展。脫貧攻堅期提出的“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是根據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而提出來的幫扶標準。“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起步時期,必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十四五”時期應該對低收入人口提出更高的幫扶標準和幫扶質量,促進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更高質量發展。拓展脫貧成果還要有幫扶政策的調整和完善。脫貧攻堅期的部分幫扶政策,帶有一定突擊性,造成了幫扶對象和非幫扶對象在政策享受方面的“懸崖效應”。這種狀況使得政策可推廣性受限,需要對政策設計加以調整優化,拓展政策包容性。
鞏固脫貧成果是銜接鄉村振興的基礎,要準確把握“銜接”的內涵。只有脫貧成果鞏固了,才能考慮接下來如何在脫貧地區和欠發達地區進一步實施鄉村振興。拓展脫貧成果是銜接鄉村振興的手段,通過動態調整幫扶對象,提出更高的幫扶標準,調整完善幫扶政策、變政策“懸崖效應”為“緩坡效應”,脫貧攻堅期形成的體制成果、政策成果才能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體制和政策體系之中,從而實現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在“十四五”時期實現了有效銜接之后,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體制和政策體系,將逐步轉化過渡為實施鄉村振興的體制和政策體系。
(作者:林萬龍,系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30日 02版)
在當地農商銀行“扶貧小額信貸+脫貧致富貸”的支持下,巴代里如今僅靠賣駝奶每月就能掙10萬元。截至11月底,新疆農村信用社已累計發放“脫貧致富貸”近7500萬元,惠及12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近日,貴州宣布紫云縣、納雍縣等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志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清零”不“清責”,越是“平流無石處”,廣大黨員干部越要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繼續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脫貧攻堅工作,踢好脫貧“沖線”臨門一腳,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11月25日,記者走進賀蘭縣常信鄉寧夏豐植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花卉產業園,只見大棚里栽種著各種顏色的蝴蝶蘭,工人們正在澆水、鋤草,整個花棚里綠意盎然,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對此,要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振興的全面領導,通過建強基層黨組織為更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政治保證。
蘇家塘距縣城9.6公里,是江西省橫峰縣姚家鄉的一個耕讀小村,村如其名,村里大部分人都姓蘇。蘇家塘村利用秀美鄉村建設成果、鄉村生態資源,搭乘鄉村振興戰略快車,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等農村經濟新業態,不斷增強著秀美鄉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昨日,記者從省文化和旅游廳了解到,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發布《2020年度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項目入選人員名單》,我省有20人入選。“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是文化和旅游部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戰決策,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人才工程,是鄉村文化和旅游人才領域最高榮譽。
由鄭州市農業農村工作委員會組織編制,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和四川大學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具體技術支撐,共同制定的《鄭州市美麗鄉村建設導則》(以下簡稱《導則》),近日由市政府正式印發。下一步鄭州市將根據前期“美麗鄉村旅游帶”和“美麗鄉村組團”的謀劃布局,推進我市美麗鄉村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描繪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圖。” 壓油溝村位于山東省蘭陵縣西北部的山區,受地理環境影響,這里長期交通閉塞,農業生產落后,貧困發生率較高。
新時代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農村承包地管理工作,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是安民固本之舉,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習近平對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農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