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17:43 來源: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姬姣姣 通訊員 程國華
“孟州供電公司派駐盧村第一書記的幫扶工作真抓實干,成效顯著,確實是行勝于言。”11月11日,焦作供電公司副總經理鄭向陽在孟州市供電公司定點幫扶工作調研現場,對第一書記行東濤給予了肯定評價。
濃濃電力情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盧村原來修有一條路,由于少有行人,后來村民們私用亂占,村委治理也無濟于事。這條路不僅影響村內環境形象,同時也隔斷著村委和群眾的心。
2017年11月,被任命為盧村第一書記的行東濤通過走訪摸底,充分認識到解決“路盡其用”的問題,是駐村工作贏得人心的第一要務。行東濤開始規劃起這條路,對路面拓延整修,連接更多家戶方便出行,并在路邊建設融合觀賞、游玩和健身多功能一體化的文化游園,惠及全村群眾。
當他將修路規劃提交村委會時,得到一致擁護。但真正實施起來,資金來源和修路清占就是大問題。
這時行東濤想到了駐村臨行前,該公司總經理李文釗的殷殷囑咐:“第一書記是公司扶貧工作的前沿哨崗,如果遇到困難和發現問題,公司責無旁貸頂力相助,堅強做好后盾支撐。”
當行東濤將情況匯報孟州市供電公司后,項目資金得以順利解決,但修路清占問題卻顯得難以應對,行東濤和村委干部需要逐個入戶、三番五次進行解釋和動員。2019年7月,孟州市電力公司先后投資5萬元,對路面實施整修,并建設了文化游園;由于該村電房老舊,所在位置也影響這條道路建設的整體規劃,孟州市供電公司實施了搬遷工程。現在路通心暢,村民都稱這條路為“連心路”。
行東濤深知可靠供電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經過實地考察,他發現村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電網基礎較為薄弱,不能滿足現在農村產業發展的需求,他及時向孟州市供電公司匯報情況。2018年,孟州市供電公司為該村投資130余萬元,對全村的線路及戶表實施改造;并為該村安裝了55盞LED路燈,方便村民夜間出行。
貧困戶的幸福生活
“我現在能夠老有所依、老有所養,這多虧了行書記”盧運來欣喜地說。
盧運來是2017年建卡立檔貧困戶。行東濤進入該村擔任第一書記,第一次入戶摸排時,見到當時年近70的盧運來正在顫顫微微地起灶做飯。在詢問中得知了他無兒無女,日常生活沒有依靠,但又不愿住養老院的情況。行東濤就拿定主意,人到老年病癥多發,一定為他找到一個好的依靠。
行東濤開始為此事奔碌起來,經過多方了解,得知其侄女住在同村,又有照顧老人的便利和能力,便多次上門溝通思想,促成其侄女履行贍養義務。每天能夠有人照料,三餐不需自己動手,盧運來老人的生活保障問題解決了,也了卻行東濤的一樁心事。
全村共有3個建卡立檔貧困戶,每一戶都牽動行東濤的心。他先后針對各自的家庭情況,為老年人辦理了低保、養老金、電補、物價補、慢性病卡。所有家庭辦理了城鄉居民保險和小額意外保險。對家庭有學生的申請了義務教育階段的生活補貼。
3個貧困戶家庭于2018年底走出困境、全部脫貧,但行東濤沒有絲毫放松對他們的關懷和幫扶,依然風雨無阻地入戶了解各項政策落實情況和生活、生產困難,并積極給予幫助。3個貧困戶家庭被深深感動,聯合為他送上了一面“精準扶貧,一心為民”錦旗表達心意。
榮譽背后的付出
“焦作市2018年度五星級黨支部”“孟州市2018年度優秀幫扶工作隊”“孟州市2019年度優秀第一書記”“孟州市2019年優秀黨支部”……在盧村黨建活動室的光榮榜上,一塊塊榮譽獎牌承載著行東濤駐村幫扶工作以來的累累碩果。
初到盧村,行東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實際情況。他與村委干部面對面交流,并進家入戶,下到田間地頭,深入開展實地調研,發現該村存在無產業帶動、無基礎支撐和無資金發展的狀況。“抓黨建把方向,強基礎優環境,引項目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在行東濤到村后一個月便與該村村委達成共識。
他提出盧村一切的發展要從抓黨建入手,為了加強黨員的管理,他與村委一起制定了“周一例會”制度,并將孟州市供電公司基層黨支部聯建結對活動引入該村,有效進行互通黨建工作情況,探討相關問題,共同促進組織建設。在此基礎上,培育黨員明身份、重責任,敢擔當的品質。
在駐村期間,他積極踐行“群眾的需求就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同村委向孟州市政府爭取協調資金40萬元。3年來陸續修建排水溝3千余米,開展街道亮化美化工作,帶領黨員群眾清除墻面小廣告,對盧村的房前屋后道路兩側栽種櫻花1200余株,動員群眾開展旱廁改造,完成全村改造工作,為響應政府號召減少污染氣體排放,積極協調村民自籌資金100萬余元,對村內進行天然氣入戶改造和自來水公司管道入戶改造;配合移動、聯通、有線電視對全村弱電線路開展治理......
村里的條件好了,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聊起如今的生活,村民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編輯:張海燕
一部武陟發展史,半部黃河變遷圖。翟嵩峰介紹說,1950年初黃河水利委員會將《引黃灌溉工程計劃書》呈水利部轉報政務院,周恩來總理親批該工程。其中,黃河灘區王園線生態文化廊道、嘉應觀治黃興水文化園、全域國土綜合整治暨淤堤連臺等重大項目正在加速推進。
9月21日,修武縣七賢鎮韓莊村,隨著焦作市長徐衣顯洪亮有力一聲令下,全市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黨建綜合體農民節會活動月活動拉開帷幕。在消費扶貧產品推介展示區,二十余家焦作品牌農產品經營主體帶來幾十種產品參展,集中展示各種各樣的高品質農副產品。
9月初,一則好消息傳來: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公告,對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進行公示,焦作市修武縣成為我省入選的三地之一,并在驗收認定中排名全省第一。作為焦作市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市的“排頭兵”,修武縣“挑大梁、打頭陣、創特色”,為全市創建工作打響“第一炮”,令人振奮。
孟州市深化“四好農村路+健身休閑”,發揮龍石線、王園線等慢行健身綠道功能,有針對性地謀劃自行車賽、馬拉松賽,帶動沿線農民增收。博愛縣深化“四好農村路+產業扶貧”,改建山區15.3公里月寨路,改造提升櫻桃園、核桃園、冬桃園等觀光采摘園10個,帶動沿線11個山村致富。
焦作作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城市之一,除了轉型別無出路。圍繞打造“世界太極城、中原康養地”、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焦作叫響了“太極圣地、山水焦作”兩大旅游康養品牌,連續4年獲“中國旅游競爭力百強城市”。
一個更高更大的夢想,在他心中升騰:把懷川打造成全國糧食優質高產的典范,讓中國人飯碗里有更多焦作優質糧。目前,圍繞全市現代高效農業發展需求,段新國已主持引進以色列、荷蘭、法國一流種子企業番茄、黃瓜、辣椒、茄子等新品種39個。
將經濟轉型、對外開放、綠水青山、城市建設、鄉村振興、文化提升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為抓手,焦作正開啟旅游“二次創業”的嶄新局面。春天,走進農家,享受田野牧歌;夏天,在山巒的臂彎里享受自然之美;秋天,在文旅小鎮重拾鄉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