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12:32 來源:華西都市報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宋瀟
軍裝,是供軍人穿著的制式服裝,是軍人身份的重要標志,是部 隊形象的重要體現。軍裝不僅是軍人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裝備物資,是構成軍隊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1932年初,時任紅軍學校校長的劉伯承讓當時的校俱樂部主任趙品三設計一套統一的紅軍校服。只因偶然間,劉伯承看到抽調來的學員著裝五花八門,整理排面時十分混亂。于是他讓趙品三親自“操刀”,為學員們設計一套專屬校服。
校服最初的樣式是由小八角帽,開襟敞口的衣服組成,領子上有兩枚紅領章。后來,這身校服便成為中央蘇區的統一軍服:上衣為灰色中山裝;軍帽是八角帽,帽徽為紅布五角星;軍上衣是立翻領,4個帶蓋加扣的明兜,領口上綴一副紅布領章;下裝是有插手口袋的西裝式軍褲,打綁腿。趙品三由此成為中國工農紅軍軍服的主持設計者。
后來的諸多影視作品及歷史資料中,軍服的顏色也一變再變。比如亮劍中的“李云龍”在抗日戰爭時期身上穿的衣服總是黑黢黢、油得發亮,可實際上沿用的還是深灰色調。
紅四軍在長汀首次統一的全套軍裝。現珍藏于古田會議紀念館。
第一批正規軍裝:
“一顆紅星頭上戴,二面紅旗領子繡”
1928年5月,井岡山上,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紅四軍)成立。當時由于經濟困難且長期處于戰爭環境之中,一直無法大量生產軍裝。
此時,就連紅軍指戰員也只能穿著繳獲的國民黨士兵的軍裝和打土豪得到的衣服,雖然有過改進,要么打補丁、要么改顏色,但著裝卻五花八門、各式各樣。
1929年3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從贛南進入閩西,解放長汀縣城,取得了入閩第一仗的勝利。長汀,頗有傳奇色彩,被稱為“紅軍故鄉”。1929年,第一套“紅軍制式軍裝”就是在這里誕生。
解放長汀城后,紅四軍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沒收了10余家反動豪紳財產約3萬元,并向商人籌借了軍餉2萬元。
這筆“巨款”如何使用?考慮到當時紅四軍服裝各式各樣、形形色色,大部分戰士的服裝相當破舊,急需更換補充,同時為了便于行軍作戰和內部管理,紅四軍前委決定拿出一部分軍餉,用來制作4000套軍裝。時任紅四軍軍需處領導楊至成到處招收縫紉工人和個體裁縫,在長汀縣城南門街鄭屋建立了一個具有一定生產能力的臨時紅軍被服廠(即后來的中華蘇維埃被服廠),為紅四軍趕制統一的軍裝。
被服廠有了,但是市場上并沒有現成的灰色布料,紅四軍軍需處被服科的同志只好買來各色各樣的布料,請人把布匹染成灰色,并參照當時蘇聯紅軍軍服和列寧戴過的八角帽式樣,初步設計出了具有紅軍特色的軍服,并由毛澤東等人親自審定了新軍裝的樣式:上衣為中山裝式,兩個上貼口袋,領口綴紅布領章;褲子為普通樣式,配綁腿;軍帽為八角形,綴紅布五星帽徽。不過,這款軍裝只在紅四軍范圍進行了初步的統一。
此時適逢列寧逝世5周年,為緬懷列寧的豐功偉績,紅四軍前委決定將這批軍裝的紅領章上都綴上黑邊,以表紀念。這是紅軍史上唯一紅領章上綴有黑邊的軍裝。毛澤東曾指出:“紅軍軍裝領口上的兩個紅領章,代表兩面紅旗。”陳毅對軍裝的顏色作了很藝術化的說明:“灰藍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還有遼闊的大地。”
在工人不分晝夜的努力下,幾天后,4000套嶄新的軍裝發到了全軍。從軍長到士兵每人領到一套帶紅領章的灰藍色軍裝、一頂帶紅五角星的軍帽、一個挎包、一副綁腿及兩雙膠鞋。這是紅軍第一次在一個軍的范圍內有了統一的軍裝。這套軍裝,既能夠適應戰斗需要,灰藍色布質便于隱蔽和自我保護,綁腿也讓紅軍戰士機動靈活,便于行軍作戰。“一顆紅星頭上戴,二面紅旗領子繡。”從此,紅四軍戰士穿著這套軍裝,開始了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光輝歷程。
50式軍服。圖據新華網
電視劇《亮劍》里:
李云龍的軍服為何又成了深灰色?
而在后來的影視作品中,雖進行了渲染,但基本還是還原了歷史。比如,電視劇《亮劍》曾經一度被評價為較真實地還原八路軍敵后抗戰的歷史,但實際上,距史實還是有一定差異。
看過《亮劍》的觀眾應該知道,在劇中,李云龍指揮的是八路軍386旅獨立團。抗日戰爭時期,李云龍的軍服顏色為深灰色,到了40年代后期,軍服則換成土黃色。其實按照當時情況,各路部隊的軍服顏色并不相同。比如,在東北和華北地區,部分軍隊已經開始使用土黃色軍服,而西北地區的部隊則使用深灰色。各支部隊在軍服顏色上不統一,因此隨著局勢變化,軍隊也開始正規化的建設。
雖然在軍服統一上,八路軍沒有硬性規定,但由于1940年及之后的擴軍,軍服數量遠遠不夠。當時八路軍想到了兩個辦法:第一是自造,在“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帶動下,八路軍指戰員和根據地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那時候,一個被服廠假設能夠生產幾百件衣服,那就是幾百個兵。八路軍戰士想到了一個辦法,從稻草灰中提取灰色染料,從槐樹籽、黃梔子、橡樹殼等植物中提取土黃色染料,從煙墨、楊樹皮中提取青色染料為服裝染色,使得軍服的顏色不統一,有灰色、藍色、土黃色、黃綠色、藍黑色、草灰色、青灰色等多種。
第二是拿別人的軍服,俗稱“張冠李戴”。那時,武器裝備都無法擁有統一制式,軍服能夠人手一件已很不錯了。因此,在影視作品中大家可能都看到過,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軍服被統一做成了德國灰色,這是為了節省成本。現實當中,八路軍、新四軍的軍裝卻多是寬松肥大的夏裝、厚重臃腫的冬裝。
可以想見,電視劇中的李云龍能夠憑借200套棉服,迅速到386旅獨立團建立自己的團隊,與其個人魅力不無關系。其實這200套棉服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就是兩百個兵,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加強連的兵力。
“50式軍服”:
第一套全軍統一制式、統一標準的軍服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進入一個嶄新的建設時期,由原來的單一軍種發展為陸海空三大軍種。經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親自審定,1950年1月4日,中央軍委批準實行新的軍服樣式,簡稱50式軍服。
到1950年5月1日,我軍換發了歷史上第一套全軍統一制式、統一標準的軍服,這也是人民軍隊歷史上第一次分級別、分軍種、分用途裝備的軍服。它設置有夏服、冬服等,并首次裝備大檐帽。官兵在夏服、冬服上衣左胸統一佩戴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的胸標;各式軍帽均佩戴帽徽,式樣為在鑲有金黃色邊的紅五角星正中嵌金黃色“八一”字樣。
這套軍服1955年被55式軍服取代,但直到1957年更換完畢,實際上使用了7年。
此后,從1950年統一軍服制式以來,解放軍軍服先后進行了十幾次調整改革。
透過不同時期軍裝的質地、顏色和款式,不僅可以品味出時代的審美,同時也反映出那個時代軍事、經濟和技術發展的水平。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軍裝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綜合新華社、《解放軍報》、中國紀檢監察報等
干部禮服樣式:大檐帽;上衣前開襟,單排五粒金黃色銅扣,兩個上挖袋;西式褲;黑皮鞋。禮服帽為大檐帽(女軍官為無檐軟帽):大元帥、元帥、將官為金黃色金屬絲帽帶,校官為黑色皮革帽帶。
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對外交往的頻繁,原來品種單一,沒有軍銜標識的65式軍服已經跟不上新時期人民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腳步。盡快恢復軍銜制,并研制一套新式軍銜制服裝,對人民軍隊而言,已是刻不容緩。
軍服是一個國家軍人外在形象的重要體現,是軍隊正規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為配合04式士兵常服穿著,我軍還首次為除海軍海勤和駐香港、澳門部隊以外的士兵配發02式士兵皮鞋。
天津開展軍地聯合打擊非法制售軍服專項行動,對生產、售賣仿制軍服的商家進行嚴厲打擊。打擊非法制售軍服,天津警備區牽頭,公安、市場監管,網信等部門聯合開展了執法檢查。
會議主要傳達學習上級文件精神、通報警備工作情況、聽取軍地單位意見建議、部署專項行動和下一步警備工作任 務。最后,王翼強調:警備工作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也是軍地的共同責任。
從陳萌的姥姥脫下軍裝到她的媽媽穿上軍裝,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已從“55式”變為“65式”。姥姥李靜從小在部隊長大,媽媽周敏也選擇軍營……到了陳萌這一代,在她心里,穿上軍裝是家風的傳承。
上午8時,北京市市委書記、大會主席彭真宣布大會開始,12門禮炮連發23響,代表人民軍隊成立23周年,樂隊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在首都大舞臺上,一曲曲盛贊人民軍隊50年輝煌之路的頌歌,充滿了全軍將士思念緬懷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內容,字字情真意切,句句感人心弦。
上午8時,北京市市委書記、大會主席彭真宣布大會開始,12門禮炮連發23響,代表人民軍隊成立23周年,樂隊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在首都大舞臺上,一曲曲盛贊人民軍隊50年輝煌之路的頌歌,充滿了全軍將士思念緬懷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內容,字字情真意切,句句感人心弦。
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周年,2019年7月23日上午,鄭州自來水工程公司“白師傅”志愿服務隊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醫院生活區進行便民義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