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15:02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30年來上海浦東新區先行先試、敢闖敢試,在中國發揮了窗口作用、示范意義,當下浦東又在更大力度地進行全方位高水平的開放。30年來,浦東累計吸引到外資1029.5億美元,集聚170個國家地區的3.62萬家外資企業。從浦江貨輪到遠洋巨輪,浦東如何把生意做到全世界的?
1990年6月,外高橋保稅區正式成立,成為中國的第一個保稅區。首家入駐保稅區的外資企業伊藤忠商社現在已經將上海作為其東亞地區的管理中心,1988年首次來到上海的森常隆感慨浦東發展速度之快。
2013年,保稅區升級成上海自貿試驗區,從1.0到3.0版,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自貿區創新投資管理制度建成。2020年前三季度,自貿區保稅區域經營總收入達到16210億元。
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的商品銷售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占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半壁江山,是中國同類型區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2005年,浦東洋山深水港一期開港讓上海告別沒有深水良港的歷史,如今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已經連續10年全球第一。
碼頭裝卸采用遠程操控雙小車橋吊完成,水平運輸采用自動導引車,堆場裝卸使用自動運行軌道吊。
2019年臨港新片區在浦東東南角揭牌建設,臨港新片區對標國際上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抓住內外雙循環,進行制度創新變革,成為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試驗田。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臨港新片區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引起全球關注,被譽為“特斯拉速度”。
臨港新片區將圍繞著滴水湖建設出漣漪狀的現代化新城區。新片區重點發展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民用航空和生物醫藥四大產業。目前,東方芯港、生命藍灣、大飛機園等園區已經簽約落戶,亞馬遜、馬士基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項目簽約落地。
12月1日,省長尹弘在鄭州調研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工作,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為著力點,持續強化制度創新,將自貿試驗區加快打造成為對外開放高地,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示范引領作用。
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27日在廣西南寧開幕,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十年來,雙邊貿易快步增長,雙向投資穩中有升,經濟技術合作不斷深入。東盟國家館每個國家的展區,都各具本國特色,例如走進緬甸展區,觀眾立刻會被眼前黃燦燦的色調所吸引。
“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不僅為促進東盟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也為提升東盟與中國之間的政治互信提供了很好的契機,還為東盟與中國的人民提供了一個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的平臺。”11月27日,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開幕,老撾駐華大使坎葆·恩塔萬接受媒體采訪時作了上述表述。
商務部部長助理 李成鋼:中國北方10年前基本看不到產自東盟的熱帶水果,如今榴蓮、山竹、龍眼等已鋪滿中國大街小巷的超市。商務部部長助理 李成鋼:要落實好升級《議定書》“未來工作計劃”,在RCEP的基礎上探討實現更高水平的市場準入,增加規則議題,打造更加互惠互利、開放包容的中國-東盟經貿關系。
商務部部長助理 李成鋼:中國北方10年前基本看不到產自東盟的熱帶水果,如今榴蓮、山竹、龍眼等已鋪滿中國大街小巷的超市。商務部部長助理 李成鋼:要落實好升級《議定書》“未來工作計劃”,在RCEP的基礎上探討實現更高水平的市場準入,增加規則議題,打造更加互惠互利、開放包容的中國-東盟經貿關系。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遭受嚴重沖擊,但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仍保持穩定增長。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立十年來,各國搭建平臺、暢通渠道、增進交流,服務范圍從自貿區建設向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拓展,不斷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11月15日,涵蓋15個成員國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RCEP第四次領導人會議期間簽署,意味著全球最大自貿區正式誕生。周立紅說,當前,中歐雙方正在進行最后沖刺,爭取年內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歷時8年“長跑”,覆蓋世界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11月15日,涵蓋15個成員國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RCEP第四次領導人會議期間簽署,這意味著全球最大自貿區正式誕生。
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簽署。徐秀軍認為,RCEP的簽署是多邊主義和貿易自由化的重要里程碑,表明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仍然是世界經濟和人類前進的正確方向。
對于消費者以及依賴域內國家進口原材料、零部件的企業來說,由于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成本大大減少,消費者將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域內國家產品,企業進入域內國家的“門檻”將大大降低。協定簽署后,產自新西蘭的羊毛可以免稅進入中國,在中國織成布料后再免稅出口到泰國制成成衣。本國勞工出國就業的門檻也將降低,進一步促進區域內的勞動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