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10:39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中央領導近日對川藏鐵路開工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前不久,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黨中央圍繞推進西藏和涉藏州縣長治久安部署了一系列重大任務,這些工作需要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近期,“民族團結黨旗紅”網絡主題宣傳采訪活動來到青海、四川,探訪這里的涉藏州縣,以黨建引領,推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生態保護、民族團結等方面的生動實踐。
打造又紅又專基層實干家
提起青海玉樹,許多人都說她是鳳凰涅槃。沿江重建的城市,四周的青山保護著,主干道上一片繁華,只有在抗震救災紀念館,才能看到當年地震的悲壯。
震前,許多人評價玉樹時,會說這是座被灰塵裹著的小鎮。災后重建以來,在援建隊伍和災區干部群眾共同努力下,經過艱苦卓絕奮斗,僅用三年就把玉樹新城建設起來。
在玉樹州基層干部學院,負責人李玉蘭認為,報答黨的恩情,通過基層干部培訓,讓學員們能力提升以后,回去在村上、在社區基層給老百姓服務好,這是最終目的。
這里加強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基本能力建設,培訓從泛泛而學到力求專精,打造“又紅又專”基層干部隊伍的積極實踐。玉樹州基層干部學院設立以來,已在州縣兩級培養800多名基層干部,充實到基層258個村“兩委”班子當中。為全青海省乃至全國提供了可復制的有益經驗,形成了基層干部教育培訓的“玉樹經驗”。
在青海省海北州的海晏縣,不僅有中國原子城紀念館、王洛賓音樂藝術館等,還有一個以“好事壞事計分制”等為黨建品牌,把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示范村——金灘鄉東達村。
近年來,該村在村黨支部引領和黨員示范帶動下,“黨員做給群眾看,群眾跟著黨員干”。以民族團結為抓手,團結全村各族群眾,發展村集體經濟,實施鄉村振興,打造宜居宜游的村莊環境,鞏固脫貧成果,讓更多群眾逐步走上致富道路。
行之有效的社會治理舉措
基層探索要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久久為功必須日日做功,才能水到渠成。
在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公安局,高原民警高尖措是“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扎根服務基層36年,全年基本無休。“我就想給老百姓多干點事,不管節假日,農牧民有事就會來找我,對我很信任。”老高和當地農牧民打了幾十年的交道,“這里的民族團結的意識很強,大家都是一家人。”
“兩個人一天就是工作,家里的事什么也沒顧上。”從相識相知到夫妻警務室的共同堅守,作為高尖措妻子也是助手的輔警馬秀蘭無怨無悔,她說老高是個工作狂,來個牧民說要辦事,老高從來不推辭,自己想辦法,不會辦也得辦。
正是有了像老高夫妻這樣對基層的熱愛、愛民為民的初心和解決問題的韌勁,守護了一方安寧。其實這里幾乎每位干警都有基層工作經歷,都有段傳奇故事,而他們胸前大多都有一枚閃亮的黨徽。
這里廣泛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不斷鑄牢全縣各民族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營造全社會共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氛圍,形成“黨建+民族團結”新格局。同時,這里還大力推廣深化“楓橋經驗”。
同樣深化“楓橋經驗”的還有四川石渠縣真達鄉,在被設計為同心圓的廣場上,群眾們身著盛裝伴著歌聲跳起歡快舞蹈。這里積極探索“黨建+基層治理”“政法+依法治理”體系,完善“縣區鄉村”四級調解組織。
“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真達鄉黨委書記白瑪扎西介紹,近年來,這里以跨區域聯合黨支部為抓手,建立邊界地區縣級黨委組織部門溝通協調機制,組建跨區域聯合黨支部,推動組織聯建、穩定聯防、發展聯動,破解邊界區域治理難題。
生態保護第一 高質量發展
要在確保生態質量的前提下,穩步發展設施農業、河谷經濟和旅游產業,鞏固脫貧成果,讓更多群眾逐步走上致富道路。
采訪沿途,世界屋脊的山川壯麗、天高云淡,青海湖煙波浩淼,祁連山林海莽莽,圣潔甘孜河谷秀美,三江源純凈美麗,大自然繪就的畫卷引人入勝。生活在這片高天厚土上勤勞樸實的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攜手編織了一幅幸福生活的錦繡圖景。
青海依托當地獨特的資源優勢,走綠色發展之路,在旅游、民族手工藝、特色農業等產業上做文章,助力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靠山鄰水,海拔1900多米,氣候宜人。德吉村看準了綠水青山的自然優勢,村里逐步打造旅游村莊。花海、沙灘,處處是景,農家樂“關門是家、開門是店”,村民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
如今在青海,像德吉村這樣的旅游村莊有150多個,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2015年以來,青海在涉及“三區三州”的地區實施旅游扶貧項目128個,總投資3.58億元,帶動4萬余人增收。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早在幾年前,四川就取消了對汶川、北川等58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和生態脆弱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 GDP考核,同時將全省五分之二的國土面積劃入了生態保護紅線之內。在四川省洪雅縣長江防護林工程區內,可以不時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的畫面,像這樣的野生保護動物,在四川省石渠縣也同樣不時都能拍到,甚至是雪豹。
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恢復性發展,正是得益于生態工程取得的建設成就。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良好生態環境為主要內容的新業態蓬勃發展。
合適產業助鞏固脫貧成果
多謀長久之策,多行固本之舉,多解決事關長治久安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近年來,這些地區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并推動產業健康發展,讓百姓致富。
在四川甘孜縣吉絨隆溝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這里與十八軍窯洞遺址相鄰。一幢幢兩層民居錯落有致,道路、水電等設施規劃得井井有條。過去,村民大都住在山上,交通不便,耕地稀缺產量有限。在精準扶貧政策惠及以及眾多扶貧干部的努力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戶不僅住上了美麗新居,還有了穩定的工作與收入。美麗宜居的社區旁邊,現代化學校距離不到100米,二甲醫院則距離社區僅500米,實現了群眾搬得來、穩得住、能致富。
“農業附加值比較低,要想脫穎而出,要想效益最大化,必須精細化管理。”在四川甘孜州石渠縣,奔騰不息的金沙江畔,四川、青海、西藏交界附近,一座現代農業生態科技示范園區在太陽照耀下,像顆高原明珠熠熠生輝。
在中控室大屏幕上,清晰顯示了園區影像和各監控數據實時動態,技術人員根據需要設置,自動化裝置調整各種植區域溫度濕度水肥等供給,使植物能保持最佳生長狀態。這些數據也匯總給合作的科研院所,分析研究并反饋指導園區下一步種植。
“徹底改變了過去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在這座觀光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里,石渠縣委書記袁明光介紹,園區把高原的特點——潔凈的土壤、水、空氣,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等優勢都充分發揮出來。這里以黨建引領,周邊幾個村黨支部充分動員,老百姓參與園區建設生產,有了穩定收入。
在青海省海北州海晏縣金灘鄉,這里也結合自身,緊盯“鞏固提升原有產業、探索打造新型產業、加快推進鏈條產業發展”目標,立足優勢資源,注重補齊短板,堅持問題導向,找準發展定位,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多年來,金灘鄉整合各類資金1400萬元用于村集體經濟發展,并逐步形成了以東達為代表的養殖業,以金灘、倉開、道陽為代表的托管經營和集約化種植業,以海東、光明為代表的鄉村旅游業,以岳峰為代表的加工業,以新泉為代表的家政冷鏈服務業等多種產業協同發展的村集體經濟發展布局。
產業發展是保證脫貧不返貧的關鍵。
近年來,四川強化政策支持、產業扶持和人才幫扶,實施民生工程計劃。同時,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匯聚中央單位、省內發達地區和社會各界力量對口幫扶。
青海除了實施旅游扶貧項目外,還圍繞各地特色打造脫貧產業:玉樹州開設傳統民族手工編織扶貧車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海南州開辦繡制品公司;果洛州發展光伏產業讓貧困村吃上“陽光飯”。
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青海、四川不斷進行著積極探索與實踐,不論是對口幫扶還是土生土長,各級干部都能做到深入實際,從本地具體情況出發,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走群眾路線,不搞“一刀切”,彰顯了他們傳承下來的的紅色初心和為民情懷。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鮮紅的黨旗、鮮艷的國旗,在高原上迎風飄揚。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團結各族群眾,共建共享新時代中國發展成果的關鍵路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一種社會表征,其形成是一種文化融合、同化的過程。
河北正定古城,福建廈門市鼓浪嶼、福州市三坊七巷、三明市萬壽巖遺址,浙江良渚古城遺址等一系列重要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他都傾注了大量心血。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工作期間,身體力行推動文物保護搶救,修復隆興寺,保護古寺碑,組織開展文物、古樹普查,對文物古建劃定保護范圍……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會上表示,安置社區治理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關系到千萬搬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組織開展新時代新生活行動,引導專業社會工作等服務,幫助搬遷群眾盡快融入社區新生活。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設置專題,集納習近平有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為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解題。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習近平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多方面闡述: ——搭建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國際政黨交流合作網絡,匯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力量;
顯然,中國不僅在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全球治理中去融入這種理念。只要我們揚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風帆,人類發展進步的航船必能乘風破浪、不斷前行,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為了促進民心相通,習近平強調,要構建“人文共同體”,促進文明互學互鑒,增進各國睦鄰友好,夯實上海合作組織長遠發展民意基礎。面對世界和亞太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革,對于亞太合作未來的路怎么走,習近平提出,要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
繼9月底10月初出席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活動,11月10日至22日,習近平主席又以視頻方式接連出席了上合、金磚、APEC、G20四大多邊平臺的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動。” 伴隨中國邁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一定會給世界帶來更多機遇、注入更強勁動力。
全球性威脅需要強有力的全球性應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中國始終堅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愿同各國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共同發展,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題為《攜手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時強調,我們要以開啟亞太經合組織2020年后的合作愿景為新起點,開啟亞太合作新階段,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19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并發表題為《構建新發展格局 實現互利共贏》的主旨演講,強調我們絕不會走歷史回頭路,不會謀求“脫鉤”或是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