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3日16:10 來源:大洋網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少老年人使用“健康碼”遇到困難,日前,多個城市紛紛推出無健康碼通道。在廣州,許多社區都為長者提供“手機班”服務,教授微信的使用方法。
數字經濟所催生的各種新業態、新服務已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而今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此前老年人一直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也愈發凸顯出來。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調查顯示,截至2020年6月,中國60歲以上的網民已接近1億(9700萬),這意味著中國2.5億老年人中有38.8%的人已經上網。而疫情以來,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觸網”增速遠超其他年齡組。對老人來說,加快融入數字化生活,已從可選項變為了必選項。就拿老人們的剛需——去醫院看病來說,幾乎所有的醫院都必須出示“健康碼”才能進入,而大部分的醫院都需要手機預約掛號。不使用智能手機,生活可以繼續,但已經極不方便。
我國將逐漸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要讓銀發族樂享晚年,幫助他們邁過“數字鴻溝”,已是當務之急。如何幫他們適應數字化生活,需要政府、社區、家庭多方發力。
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推動適老化公共數字服務的普及。在新基建上發力,幫助貧困地區和偏遠地區的老人掃清數字生活基礎設施障礙,提供互聯網接入機會,激發他們對新技術的需求。提高老年群體的網絡素養,增強他們的網絡技能,讓他們實現從能上網、會上網到樂上網的轉變。加強網絡監督,營造更加安全、更讓人放心的網絡環境。同時,也為無法上網的老人提供公共服務的兜底保障。
社區應提供更多的幫扶服務。據廣州日報“花城老友記”聯合多家社工組織開展的一項微調研,589名接受調研的長者中,超過一半表示希望“盡量學會更多智能技術”。社區養老已成目前我國養老的主要方式,社區不妨把幫助老人學會如何上網,作為社區養老服務的內容之一,讓老人們學會更多網絡技能,讓網上社交、網上購物和網上娛樂也成為他們老有所樂的一部分。
家庭成員應做好“數字反哺”。調查表明,近七成老年人是由家中晚輩教會使用微信的,而不少老人用智能手機的初衷也是為了與晚輩微信聊天。可以說,家人是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的主力軍,也是他們融入數字化生活的動力。家人多一些耐心和關愛,老人學會網絡技能就多一份保障與信心。而幫助老人學習的過程,也有利于家人之間增進感情,正是老人安享晚年的體現。
科技讓生活更精彩。智能時代,應幫助更多老人融入數字生活,安享晚年。
(廣州日報評論員 譚敏)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僅23%會上網,在農村這個比例更低,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突出。信息時代,幫助農村老人學會使用智能手機,讓他們會網購,會上網聊天、看新聞,可以使他們的晚年生活更便捷、更豐富多彩,充分享受數字化帶來的發展成果。
“十三五”期間,我國加速鄉村公路建設和公交班車運營。一輛輛便民的公交車開進村里,解決了廣大農民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難題,鄉親們“出門水泥路,抬腳公交車”的夢想成為了現實。
近日,黑龍江省雞西市一家餐館門前的攝像頭,記錄下了一位老人冒著風雪在餐館門前鏟雪的畫面,而背后的故事感動了很多網友。而每次李女士請老人進餐館吃飯時,老人都愿不進屋,執意要在外面吃。
?河南西平縣七旬老人李東海,自建了一座博物館。館內有6萬余件藏品,其中還包括不少日軍侵華相關的實物罪證…這些都是李東海省吃儉用,跑遍20多個省市一一搜集而來。他一直堅持免費開放博物館,還會跟參觀者細細講述每件館藏的故事,“只要身體許可,會一直講下去”。
近日,黑龍江省雞西市一家餐館門前的攝像頭,記錄下了一位老人冒著風雪在餐館門前鏟雪的畫面,而背后的故事感動了很多網友。 而每次李女士請老人進餐館吃飯時,老人都愿不進屋,執意要在外面吃。
答:老人將房產贈予自己樓下的水果攤主,這個事件中主要涉及4個法律問題。2021年1月1日即將實施的我國首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條規定,自然人可以立遺囑來處分自己的財產,在第三款更是明確地規定自然人可以通過立遺囑的方式將自己的財產贈予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個人。現在很多的公證機關都注意到在進行公證時老人的意識是否清醒這個問題。
記者在現場看到,地面上一灘血跡,道路中間的護欄被撞倒,事發時老人推的手推車被撞翻在地,空落落的,而老人卻再也回不來了……河南廣播電視臺交通事業部記者楊光從交警處了解到,肇事司機初步排除酒駕,正等待進一步處理。
近日,一條以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為犯罪手段的黑灰產業鏈70余名涉案人員被新昌縣法院判處刑罰。
三五天一升級,一年半載一迭代科技的進步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也給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超市里,電子支付成了常態疫情期間,健康
王海東表示,一是在使用智能技術的同時,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還要保留傳統的服務方式。暢通家人、親友或者家庭簽約醫生為老年患者代為掛號渠道,一定要保留這個渠道,還要暢通這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