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11:5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一大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托里鎮(zhèn)烏蘭旦達蓋村村民吉·乃德曼又早早地走出家門,在村子里散步。村里是一排排整齊的農家小院,平坦的道路和干凈寬敞的廣場。
2017年8月9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讓村莊的房屋不同程度受到損壞。僅僅過去80天,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各族干部群眾眾志成城,完成了175戶的災后重建房工作,一座座安居房拔地而起。又過了3年,1900平方米文化陣地、89盞路燈、3000多株風景樹,還有新建的2.8萬平方米養(yǎng)殖棚圈建成使用,各項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家在倒塌的舊房原址上建了三室兩廳的新房,馬桶、天然氣、電采暖啥都有,院子里能種菜、養(yǎng)花、搞養(yǎng)殖,日子越過越紅火。”說起現在的生活,村民吉·乃德曼滿臉笑意。
困擾全村人多年的吃水問題,在2018年7月1日得到徹底解決,家家戶戶喝上了甘甜的自來水。2019年全村集體收入達164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17847元,均走在全鎮(zhèn)前列。
精河縣科學規(guī)劃,將災后重建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huán)境、建設美麗宜居鄉(xiāng)村的契機。2017年至今,精河縣已投入各項補助資金55183.8萬元,完成災后重建房11266套。
走進村民吳·巴依爾塔家,就聽到陣陣悠揚的歌聲。吳·巴依爾塔正持馬頭琴,身著色彩明艷的蒙古袍,端坐在床沿,為85歲的母親唱《江格爾》。
“我小時候跟著長輩學唱《江格爾》,現在母親年齡大了,我有時間就會唱給她聽。”今年56歲的吳·巴依爾塔是江格爾傳承人,每次村里舉辦文藝活動,他都會向村民宣講黨的好政策。
“在黨和國家好政策的幫助下,我們不僅住上了新房,還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過上了幸福生活。”吳·巴依爾塔說。
村黨支部書記公·特力瓦伊介紹,當地蒙古族群眾多,村里將惠農政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到每村每戶,讓群眾聽得明白、聽得高興。
在村文化活動中心,一個大舞臺格外醒目。“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組織文藝活動,村民穿著艷麗的服裝,表演自編自導的節(jié)目,載歌載舞共贊美好生活。
“村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也要跟上。我們現在常年舉辦‘民族文化大家學’‘民族舞蹈大家跳’‘民族節(jié)日大家過’活動,我們要把文化活動長期開展下去,讓全村人精神上亮堂堂。”公·特力瓦伊說。
沙漠徒步、滑沙、品農家飯菜……住在精河縣城的李強是烏蘭旦達蓋村的常客,“這里離縣城很近,周末經常約朋友一起去玩,不僅可以體驗沙漠越野項目,還可以感受當地特色文化的獨特魅力”。
看到游客越來越多,村民巴·蘇伊巴特開起了農家樂。“今年‘十一’假期生意特別好,我們一家人都在店內招呼客人,忙前忙后很累,但收入可觀。”巴·蘇伊巴特臉上樂開了花,旅游旺季他一個月收入上萬元,日子過得相當紅火。
“村子離沙漠最近處只有600米。我們在治沙過程中發(fā)現,荒蕪的沙漠蘊含著發(fā)展商機——沙漠旅游。”公·特力瓦伊介紹,村里開展了沙漠探險、沙漠徒步、沙漠滑板、沙療、摩托越野等項目,同時鼓勵支持村民發(fā)展農家樂、民宿。
“下一步,我們將發(fā)揮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等的帶動作用,把民俗文化旅游和展示農家活、農家菜、農家景結合起來,帶領更多群眾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公·特力瓦伊說。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30日 04版)
一大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托里鎮(zhèn)烏蘭旦達蓋村村民吉·乃德曼又早早地走出家門,在村子里散步。村黨支部書記公·特力瓦伊介紹,當地蒙古族群眾多,村里將惠農政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到每村每戶,讓群眾聽得明白、聽得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