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09: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加納特馬港擴建工程項目鳥瞰圖。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越來越多中非合作項目落地生根。中資企業在非洲深化投資合作的同時,積極履行和承擔社會責任,助力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
支持當地教育和人才培養
從安哥拉中部萬博省首府萬博市驅車約1小時,到達薩奇臺莫村。一座磚紅色建筑矗立在遼闊的稀樹草原上,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中資企業江洲農業有限公司捐建的安哥拉泰州希望小學。“去年9月份剛剛移交,你看,一切都是新的!”校長納西曼多·卡通貝拉指著窗明幾凈的新教室說。學校已在10月重新開學,學生們在教室里認真聽講。
一年前的景象還歷歷在目。中國駐安哥拉大使龔韜與萬博省副省長薩帕羅到薩奇臺莫村為希望小學剪彩,附近村民來到學校,頭頂著土豆、木薯、甘蔗、南瓜等,跳起舞蹈,表達喜悅和祝福。
希望小學共設7間教室,還有教師辦公室、廚房、衛生間等設施。卡通貝拉介紹,新校舍和原有小學一起,組成了具備小學和中學的完全學校,700多名學生從此有了舒適安心的學習環境。“這是我們培養優秀學生的基礎。”卡通貝拉說,附近村民生活貧苦,中企設立了多項獎學金,孩子們不僅可以就近上學,還能減輕家庭負擔。
村民桑托斯有兩個孩子在這里上小學。“以前的學校沒幾間教室,課堂很擁擠,桌椅板凳都不夠,孩子們還得分撥輪流上課。高年級學生得步行幾小時去更遠的學校。”桑托斯說。因為學校條件簡陋,他干脆讓大兒子留在家里務農。但現在不一樣了,學校就在村子里,兩個孩子都能上學了。“新學校是村子里最美的建筑!”桑托斯由衷地贊嘆。
2014年,江洲農業與萬博省進行農業合作開發,為當地創造了180多個直接就業機會。目前已完成玉米、大豆和劍麻幼苗培育,高效經濟作物種植區初具規模。今年上半年,農場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產量超過5000噸,下半年各種作物也已完成播種,長勢喜人。
江洲農業董事長朱晉林介紹,公司注重農業開發,也重視當地人才培養,目前有7人正在中國學習。今年,從江蘇農牧職業學院畢業的姆安達成為南京林業大學大一新生。姆安達說:“我們努力學習農業知識和技術,希望回到安哥拉建設美麗家鄉。”
薩帕羅說:“農業發展需要人才。中企對當地教育的支持非常重要,對提高農民農業生產技能、促進種植增收意義重大。”
建自然保護區完善生態保護
在非洲西部幾內亞灣,每年8月,遨游大洋深處的海龜陸續回到“老家”,準備孕育下一代。進入10月,一只只小海龜破殼而出,加納動物保護專家阿門亞布·亞烏忙碌起來。他和來自中企的志愿者們一起,在沙灘上巡邏,確保小海龜們能順利回歸大海。
遠處,龍門吊和貨輪在海霧中隱約可見。由中國交建所屬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港灣)總承包、四航局三公司參建的加納特馬新集裝箱碼頭工程項目于今年6月全面完工。特馬港是加納第一大港,承擔加納80%以上的港口物流,是西非重要的海運樞紐。
為了保護好港口的海龜鄰居們,中加兩國建設者在海灘上辟出專門區域,建起小型自然保護區——“海龜孕育中心”,聘請專家參與保護,近3年共孵化放生近2萬只海龜。該中心專家亞烏說:“在項目部的幫助下,海龜孵化率大幅提高。看到海龜順利回歸大海是我最開心的時刻。”
正值產卵季節,項目部志愿者在亞烏的指導下收集沙灘上的海龜蛋,按照時間順序分區域做好標志,埋入保護區的沙灘中,并跟蹤監測孵化時間。經過45至60天的自然孵化周期,海龜寶寶們破殼而出,由海龜孕育中心的工作人員將它們放歸大海。
“每當我提出一些環保要求的時候,項目組都認真討論,了解細節,安排資源做好配合。”項目環保部經理普拉文·庫馬爾說,項目部還走進社區、學校、漁村開展環境保護宣傳,如請海龜監測專家對村民進行海龜與海洋哺乳動物保護培訓,邀請社區居民與學生到項目現場參觀海龜孕育中心等。
加納野生動物部聯絡官安迪表示:“中國企業致力于生態保護工作,支持海龜與海洋哺乳動物監測、海洋底棲動物監測研究等,對加納經濟建設與生態保護工作作出重要貢獻。”特馬市長尼·安昂拉也高度評價:“中國港灣不僅幫助我們建起世界水平的碼頭,很好地保護了海龜產卵地,還為社區學校的孩子們送去環保設備和環保知識。”
修橋解決居民交通難題
在莫桑比克首都馬普托,說到中國,當地人往往會提起一大一小兩座橋,它們均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
大橋是馬普托—卡滕貝懸索橋,長3公里、主跨680米,是非洲跨徑最大的懸索橋。大橋跨越海灣,宏偉壯觀,是當地人引以為豪的醒目地標。
小橋則是位于馬普托市西揚古地區的一座人行天橋。盡管規模和長度都無法和跨海大橋相比,這座橋卻在當地人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
馬普托交通迅速發展,車輛倍增,市內交通事故頻發。在西揚古路段,西揚古小學緊臨馬路,孩子們上下學期間尤其危險,當地民眾為此苦惱不已。為了解決交通安全問題,馬普托市政部門聯系到中國路橋項目部。項目部鄭重承諾:“為守護孩子和居民的生命安全,將在一個月內修建一座鋼架人行天橋。”
上午勘察選址,下午材料進場,次日凌晨確定建設方案,人員、設備即刻到位,工程火速動工。項目部協調其他在建項目材料,保障應急工程;施工時間集中在夜間車流量最少的時段,以減少對主干道交通的影響。工程師陳曉輝說,天橋結構穩固,采用臺階及長斜坡相結合的方式,以滿足各類人群的通行需求。
一個月后,天橋如期建成。附近居民載歌載舞通過天橋以示慶祝。馬普托市長戴維·西曼戈說:“天橋不僅解決了出行民眾的安全問題,還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
在馬普托—卡滕貝懸索橋的建設過程中,友好合作的故事同樣很多。參與翻船營救、危房拆除、颶風災后重建、搶修供水管線……項目部積極為當地排憂解難,還聘用當地勞務人員5000余名,培訓了大量實驗員、測量員、焊接工和駕駛員等,得到當地民眾廣泛贊譽。
(本報約翰內斯堡電)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30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