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11:46 來源:人民日報
“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9月1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對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十三五”以來,總書記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為科技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國科技創新捷報頻傳——
量子通信現實應用取得重要突破,“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次實現千公里級基于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5G基站數量超過60萬個,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成為緩解疫情沖擊、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開通,全球都能夠獲得北斗系統高質量的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大國重器舉世矚目。
5年來,我國的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升到59.5%,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在全球131個經濟體創新能力排名中升至第十四位,創新正在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力爭在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上出更多成果”
時針嘀嗒,已是深夜,位于中國科技大學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仍然燈火通明。實驗室主任、中科院院士杜江峰和同事們正圍坐在桌前,對白天的實驗數據進行仔細的討論和分析。
在實驗室,這樣的場景已是常態。“習近平總書記對基礎研究寄予厚望,我們一刻也不敢懈怠。”杜江峰說。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總書記對于科技創新規律有著深刻的洞察力,多次強調基礎研究的重要性,提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趨勢,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礎、儲備長遠,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樹人、挖井人,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夯實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
總書記對基礎研究的重視和關切,激勵著廣大科研人員埋頭苦干、砥礪奮進。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科技大學考察。在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里,總書記視察了自主研發的低場核磁共振、單分子磁共振等設備,了解原創性單分子磁共振設備和超分辨磁共振譜儀在醫療、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實踐應用。
“總書記的到來,極大地鼓舞了實驗室全體師生的干勁!”杜江峰對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4年多來,實驗室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實現了多項全球第一。
“過去我們磁共振成像是毫米級,現在可以看見小于10納米的癌細胞,分辨率提升了5個數量級!”杜江峰說,實驗室的細胞成像技術已達世界領先水平,有望用于癌癥早期診斷。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中國科技大學多個團隊在量子科研領域連續刷新制高點:2016年發射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2017年開通世界首條遠程量子通信網“京滬干線”;2019年,首次研制出24比特的高性能超導量子處理器,首次實現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
對于原創能力的提升,總書記念茲在茲。“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加強基礎研究,力爭在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上出更多成果,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2019年1月17日,總書記在南開大學考察時強調。
“總書記的話讓我們深受鼓舞!”南開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周其林說。他帶領團隊完成“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這一重大原創成果并獲得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當前又在綠色合成材料的基礎研究領域潛心耕耘。
“十三五”以來,我國不斷加大基礎研究支持力度,突出“從0到1”的原始創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鐵基高溫超導、克隆猴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一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并行、領跑階段;國際科技論文數量、高被引論文數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位居世界首位……基礎研究的源頭作用正日益凸顯。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京東方生產車間內,裝卸機器人托起薄如蟬翼的玻璃基板,放置在生產線的起始端。隨著機械設備高速運轉,大大小小近百道工序,短時間內即可全部完成,玻璃基板變成手機屏、電視屏、電腦屏……一塊塊大屏小屏,成為人們連通世界的“窗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十三五”以來,總書記的腳步一次次踏入創新要素最活躍的現場,反復強調關鍵核心技術的重要性,提出要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16年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在研發中心,幾位年輕研發人員向總書記介紹他們的技術創新歷程和成果。
“總書記對核心技術的重視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京東方液晶顯示事業群CEO高文寶說,近年來,京東方抓住半導體顯示的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攻關,成為全球液晶顯示產業的引領者。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所在。”總書記對關鍵核心技術與企業創新的關系有著深邃的思考。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武漢東湖高新區的烽火科技集團,考察企業創新發展情況。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對企業負責人說,企業必須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掌控產業發展主導權。
總書記的話,一直激勵著烽火科技集團原董事長、現中國信科集團總經理魯國慶。致力于打造世界級信息通信領域技術創新平臺,烽火科技集團與大唐電信集團聯合重組成立中國信科集團。2019年2月,成立不久的中國信科就基于自研的19芯光纖,實現在一根光纖上近150億對人同時通話,5年內屢次打破光通信世界紀錄,比2018年再翻一番。
“核心技術不是別人賜予的,不能只是跟著別人走,而必須自強奮斗、敢于突破。”
2018年6月1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濟南高新區,考察浪潮集團高端容錯計算機生產基地。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大力培育創新優勢企業,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總書記關于自主創新的重要論斷,堅定了我們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信心和決心!”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說,目前,浪潮集團已成為全球掌握高端服務器等信息化核心技術的廠商之一。
“十三五”以來,我國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高鐵、5G移動通信、第三代核電等進入世界前列,“超算500強”上榜數量多次蟬聯全球第一,海洋工程、可燃冰開采等技術也處于領先地位……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創造更多中國奇跡”
9月7日13時57分,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成功將高分十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這已是長征火箭的第345次飛行。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十三五”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航天事業的發展,多次親臨航天發射場,和航天員親切通話,會見航天參研參試隊伍。
2016年11月9日,總書記專程前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聽取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進展情況介紹,并同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通話。
“總書記親切的話語一直在我的耳畔回響。對航天員來說,只有飛行和準備飛行兩種狀態,責任就是己任、使命重于生命,一秒鐘都不能松懈。我一定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再接再厲,埋頭苦干,為建設航天強國貢獻更多力量。”陳冬說。
“偉大事業都始于夢想。”總書記多次強調,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于創新的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
2018年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駐四川部隊某基地,深入發射工位和技術廠房,看望慰問部隊官兵。總書記強調,“要強化使命擔當,堅定航天報國志向,堅定航天強國信念,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創造更多中國奇跡。”
“總書記的話讓我們深受鼓舞,也讓我們感到沉甸甸的責任。”基地副總工程師莊軻說,這些年來,基地上下鉚足勁頭,經受住了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常態化的嚴峻挑戰,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
對于航天科技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刻的思考:“航天科技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領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標志。”
2019年1月,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截至目前,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月背工作超過600天,不斷刷新紀錄。
2019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總書記指出,太空探索永無止境。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要為實現探月工程總目標乘勝前進,為推動世界航天事業發展繼續努力,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總書記的話,為我們深空探測的后續工作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說。
吳偉仁透露,今年有望通過嫦娥五號任務實現區域軟著陸及采樣返回,后續還將開展系列深空探測活動。
近年來,我國航天科技水平不斷提升,已進入高密度發射常態化階段。僅2019年一年,我國就實施了34次航天發射,成功將78顆衛星發射入軌。載人航天碩果累累,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太空遨游,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達到33天,中國空間站建設拉開序幕,將于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
航天科技的牽引作用也越來越顯著,孕育和帶動一批新興產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多動能。例如,北斗的應用,小到共享單車的精準定位,大到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在眾多行業都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人民日報記者 馮華、吳月輝、谷業凱、劉詩瑤、喻思南、蔣建科、余建斌、趙永新)
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記者郭媛丹】美國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1日晚間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給中美關系帶來新的機會,中美之間應該從高層會晤、專業人士以及工作層三個層次進行推進。
教育使命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最終“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11月份,“經濟日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下稱小微指數)為44.0,較上月上升0.1個點,小微經濟有序復蘇。從區域指數來看,11月各地區小微指數大部分呈上漲趨勢,東北地區為41.2,中南地區為46.1,西北地區為41.0,以上三地小微指數均上升0.2個點。
在12月3日開幕的2020世界智能汽車大會上,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高健介紹說,目前中國的智能汽車市場在不斷擴大。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多重考驗,多家中國新能源車企不僅產銷量逆勢上揚,還受到資本市場高度青睞。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歷經艱苦卓絕的奮斗,通過革命、建設和改革,讓中華民族邁開自信而堅實的步伐走上復興之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歷史進程,也是中華文化守正創新的過程。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截至美東時間5日16時15分(北京時間6日5時15分),全美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450萬,病亡人數超過28.1萬。”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指出,疫情已經讓美國筋疲力盡,而“黑暗、致命的冬天”才剛剛開始。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截至美東時間5日16時15分(北京時間6日5時15分),全美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450萬,病亡人數超過28.1萬。”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指出,疫情已經讓美國筋疲力盡,而“黑暗、致命的冬天”才剛剛開始。
據統計,近3年來,西安高新區累計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1100余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5000余家;推廣“西光模式”,累計培育硬科技企業305家。近年來,西安高新區先后發布《西安高新區硬科技產業規劃》《西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關于支持重大創新和成果產業化政策》等,全力支持硬科技產業化發展。
中以(上海)創新園開園一周年暨2020上海數字創新大會日前在上海市普陀區桃浦智創城啟動。啟動儀式上,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中國和以色列創新機構代表共同啟動成立長三角中以創新平臺合作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