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10:0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日內瓦10月27日電(記者凌馨 杜洋)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27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同比下滑49%,流入中國的FDI規模則相對保持了韌性。
貿發會議最新一期投資監測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FDI總規模為3990億美元,同比縮水近一半,其原因是疫情期間各國采取的“封鎖”措施導致現有投資項目放緩,而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擔憂也使得跨國企業重新評估是否投資新項目。
相較而言,發達經濟體外資流入下滑幅度更大。上半年,流入發達經濟體的FDI約為980億美元,同比縮水75%。其中,流入美國的FDI為510億美元,同比減少61%,歐洲發達經濟體更是出現歷史罕見的外資負流入現象。同期,流入發展中經濟體的FDI為2960億美元,同比減少16%。
報告顯示,受信息產品和服務、電子商務等領域跨境并購交易拉動,上半年流入中國的FDI為760億美元,同比僅減少4%,規模相對保持了韌性。貿發會議投資和企業司司長詹曉寧補充說,事實上,截至今年9月,中國吸引FDI規模相較去年同期已呈增長趨勢,增幅達2.5%。
詹曉寧分析認為,中國外資流入之所以能保持較高水平,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成為最早控制住疫情并恢復生產的少數國家之一,另一方面則是中國政府采取了有效的投資便利化措施,幫助恢復和延續此前跨國公司宣布的綠地投資項目。
詹曉寧強調,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地區還存在疫情進一步惡化風險,因此不僅跨國公司在全球構建的生產體系加大了對中國的依賴度,而且部分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的利潤再投資規模也有所增加。
貿發會議表示,維持該機構此前對今年全球FDI將下滑30%到40%的預測,但同時警告此預測仍存不確定性,隨著部分發達經濟體暴發第二波疫情,全球FDI縮水的趨勢可能持續更久。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16日發布報告指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將大大推動區域內各成員間以及其他地區經濟體對該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增長。貿發會議當天針對日前簽署的RCEP發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特刊,強調該協定對于該區域內外的FDI流動和全球價值鏈發展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10月28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7日發布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同比下滑49%,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規模相對保持了韌性。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外資逆勢增長既是外界對中國發展前景投下的信任票,也是中國持續推進改革開放交出的成績單。
有記者問: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7日發布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FDI同比下滑49%,流入中國的FDI規模相對保持了韌性。“外資逆勢增長既是外界對中國經濟發展投下的信任票,也是中國持續推進改革開放交出的成績單。
根據中國文化和旅游部27日發布的數據,在剛剛過去的端午三天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4880.9萬人次,同比恢復50.9%;實現旅游收入122.8億元,同比恢復31.2%。這一系列經濟指標展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潛力與廣闊前景,也有力提振了全球市場信心。
(記者屈信明)記者從17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一季度,我國銀行結匯3.43萬億元,售匯3.16萬億元,結售匯順差2730億元;銀行代客涉外收入6.39萬億元,對外付款6.61萬億元,涉外收付款逆差2165億元。
在3月13日下午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在答記者問時,綜合分析了近年來我國利用外資情況。宗長青首先介紹了我國吸收外資的現狀,他說,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2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134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6%(折194.2億美元,同比下降10.4%)。
3月1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應對疫情影響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在發布會上表示,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2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134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6%(折194.2億美元,同比下降10.4%)。
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引發了全球各國的高度關注。進博會對海外企業的吸引力與日俱增,已經成為為各國開展國際貿易的重要平臺,也標志著中國正在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
近兩天,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超市Costco在上海首次開業被顧客“擠爆”的新聞刷了屏。我們看到,僅今年上半年,德國零售巨頭奧樂奇的中國首店正式落戶上海;美國沃爾瑪時隔9年在上海開出了第二家山姆會員店;
總部位于日內瓦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12日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連續第三年下滑,但中國吸引外資總量逆勢上漲,繼續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