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6日11:48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
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抗美援朝戰爭的格局從此被扭轉。
今年89歲的楊德盛
是那場戰役的幸存者
當時他19歲
參軍不滿一年
飛機在頭頂亂飛 “把粗布蓋翻過來裹在身上 就不會被發現”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950年10月7日,麥克阿瑟指揮其部隊越過三八線,開始向中國邊境步步逼近。應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兵團20軍奉命北上。
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尚未在部隊建成完整的應急體系,給戰士的戰前動員是在火車上進行的,戰士們穿著江南地區配發的薄冬裝,揣著幾個大饅頭,就開赴前線。“過江時還不覺得冷,過了江以后就感覺冷了,那也沒辦法了。”
11月,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發動“圣誕節總攻勢”,派出美國第8集團軍在西線,第10軍在東線,呈鉗形攻勢向鴨綠江全線推進。而志愿軍第九兵團的戰略目標是潛入東線,在長津湖地區誘敵深入,尋找機會全殲敵軍。
楊德盛:頭上飛機接二連三地飛,我們分散一個山坡上,互相一兩百米的距離。雪地是白色的,為了避免敵人發現,我們把繳獲的或者老百姓給的粗布蓋翻過來裹在身上。粗布蓋外面草綠色,里面白色,翻過來裹在身上就沒人發現我們。
從朝鮮的邊境到長津湖地區,最近的也有兩三百公里,為了能夠把美軍包在口袋里,9兵團10余萬人悄聲無息地在崇山峻嶺中迂回包抄,來自江南水鄉的戰士中很多人生平第一次看見雪,完全沒有高寒地區的御寒經驗。9兵團的指揮部里,陸續收到了各部關于凍傷的匯報,更為迫切的是各軍因隱蔽行動,無法生火做飯,煮熟食物,戰士所帶的口糧也吃完了。他們只能靠洋芋、玉米、玉米桿子充饑。實在凍得不行,就把草裹在身上御寒。
夜行軍 晝宿營
躲過24小時不間斷的空中偵察
在沒有補給的條件下
翻越雪寒嶺、荒山嶺、死鷹嶺、劍山嶺
一個個山嶺連名字都透著寒氣
第九兵團20軍、27軍8個師
以平均日行軍30公里的速度
趕到長津湖一帶
我們是薄冬裝 敵人是鴨絨被 我們啃樹皮 敵人吃肉罐頭
長津湖,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志愿軍第9兵團3個軍與以美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為主力的第10軍在這里展開了一場震驚世界的慘烈對決。
楊德盛:敵人背的是鴨絨被,他那個被子是三用的,也可以當鋪蓋,也可以當大衣,也可以當睡衣。他們喝牛奶、吃肉罐頭,我們沒有吃的。飛機丟下來炸彈,炸出來的草根有水分,我們拿起來擦一擦就吃。還有一個辦法,吃松樹皮。松樹皮朝南的不能吃,水分少咬不動,朝北的分三層,把外一層刮下來,里面那層吃不動,中間一層是瓤子,吃在嘴里像湯圓一樣,綿的。
腿部中彈 腹部中刀 “有點感覺 但不知道痛”
11月27日夜,風大雪急,一聲嘹亮的沖鋒號響起,第九兵團發起進攻,長津湖戰役拉開序幕。美軍要想避免被全殲,必須守住未被包圍的下碣隅里,并從此處突圍出去。楊德盛所在的20軍58師172團1營3連,接到的任務,就是直插下碣隅里,截斷美軍的退路。
在連長楊根思的帶領下,他們于29日凌晨6點半左右,來到了下碣里東南的1071高地,這里是長津湖打得最激烈的地點之一。
29日天一亮,敵人先是十幾架飛機對陣地輪番進行轟炸、掃射,然后,就是瘋狂的地面進攻。開始時,楊德盛是作為炮兵作戰的,不過他們只有20發炮彈,只能是省著打,打到敵人第三次進攻的時候,炮彈用盡。炮兵只能轉為步兵。
在敵人的第四次進攻中,楊德盛繳獲了一支美軍的“大八?!辈綐?,但自己的腿部也中了一彈,子彈打在右腿膝蓋上面一點,沒有傷到骨頭。
在接下來的敵人第五次進攻中,英軍皇家海軍陸戰隊兩個大個子英軍士兵發現了趴在雪地上的楊德盛。
楊德盛:我動的時候被發現了,馬上起來向后退。他們的目的是抓我做俘虜,沒有開槍,其中一個士兵快步逼上來,單手持槍,槍口對著我。我又向后退了幾步。那塊是斜坡,我穿的是帶釘子的鞋,蹲一下就可以占穩。他穿的是平板鞋,站不住,一滑就倒了,我把槍轉過來從他背后捅了一刀。第二個士兵我來不及了,我就一槍把他打死了。我不知道英國兵三人一組的,在這時候,我被第三個英國士兵用刺刀刺中下腹。當時天冷,捅了一刀有點感覺,但不知道痛,我從衣服上撕下來一塊布包扎了一下。
“楊根思連長大概一米七五高 腳穿42碼鞋子”
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環境中,血很快就凍住了。進攻的間歇,楊德盛見到了一直在三排堅守的連長,楊根思。
楊德盛與楊根思結識在1950上海戰役之后,因為是江蘇老鄉,比起一般的戰友,他們之間有更多的了解。
楊德盛:他來跟我講點任務,小楊你要注意,我說好,我一定做到不給老鄉丟臉。
這是楊德盛和楊根思最后一次對話的情景。
當天,快到6點半的時候,敵人發動第九次進攻。
在敵人第九次進攻之前,楊根思下達了讓兩位負傷戰士撤離的命令,只留下了自己。他搜集了陣地上能夠使用的每一件武器和一包炸藥,選擇好地形,隱蔽起來。陸戰第一師40多個美國士兵沖了上來,負傷的楊根思抱著陣地上僅有的一個5千克炸藥包。隨著一聲巨響,敵人倒下一片,楊根思壯烈犧牲,用生命保住了小高嶺陣地。
楊德盛:70年了,我一直沒有忘。我晚上睡覺經常做夢,找連長找不到,醒來一身汗。連長粉身碎骨,連個尸首都沒有。有記者問,我從頭到尾告訴他們,連長大概一米七五高,有點瘦,精神很好,他穿42碼的鞋子。
楊根思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級英雄,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一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
為兒取名楊根寶 “一切為了和平 你的愿望我們實現了”
當天,擊退了敵人第九次進攻后,指導員陳文保在陣地上搜尋人員,3連一共169人,只剩下5個人往回撤,而且全部負了傷,在回撤過程里又有一個戰友犧牲在了路上。在長津湖的生死之戰中,楊德盛所在的3連用生命和鮮血奏響了壯麗的悲歌!
長津湖戰役成為美軍王牌部隊陸戰1師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抗美援朝戰爭的格局從此被扭轉。
那之后,楊德盛隨隊轉回國內,在黑龍江治療了一個多月,傷口愈合后,楊德盛重新回到朝鮮原部隊,在1951年4月下旬的華川阻擊戰中,他所在的連隊被記集體二等功。
抗美援朝中犧牲的戰友成了他在和平歲月里揮之不去的記憶。1957年,楊德盛的兒子出生,他給兒子起名楊根寶。
楊德盛:他犧牲了,我心里不好受,我去烈士陵園看他,我說我的子女以后就是你的子女。楊根思1950年11月29日犧牲,我兒子1957年11月29日出生的,我就為兒子起了這個名字,楊根寶。
2019年,第六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抵達沈陽。楊德盛在兒子楊根寶的陪伴下,千里北上,從成都來到沈陽,迎接昔日的戰友,看看老連長楊根思的墓。
楊德盛:我說,我的兒子就是你的兒子。當年我們在朝鮮為國為民作戰,一切都是為了和平,為了老百姓安居樂業,現在愿望實現了,我到現在都忘不了你們。
制片人丨張士峰
記者丨董倩
策劃丨孟克
編導丨沈公孚
編輯丨張宏飛
攝像丨劉洪波 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