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16:05 來源:海外網
資料圖:美國一處頁巖氣鉆井平臺。(圖片來源:美聯社)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道,法國政府近日介入了一家法國公司與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商之間的交易。報道稱,法國政府要求該公司暫緩簽署雙方上個月達成的一份價值7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合同,理由是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可能損害歐盟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推動向歐洲出口液化天然氣是特朗普政府重要的貿易戰略,但現在,特朗普政府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開倒車的行為,卻成了這項戰略的“絆腳石”。
今年4月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位于美國德克薩斯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東部的主要油氣產地,每年排放約140萬噸甲烷氣體,歐盟對能源生產過程中甲烷泄露的關注,無疑將成為美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的障礙。對于包括甲烷泄露在內的問題,美國政府不但沒有出臺相應規則或規劃進行管制,在特朗普政府“能源自主”的旗號下,美國還在持續放松對化石能源行業發展相關環境約束。與之相對的,則是歐盟委員會于10月14日發布了《歐盟甲烷戰略》,強調歐盟將考慮對其消耗和進口的化石能源設立甲烷減排目標、排放標準或其他減排激勵措施。Politico稱,特朗普政府對奧巴馬時代環境法規的一系列倒退,加大了潛在天然氣出口商與歐洲企業簽訂合同的難度,“未來十年貿易戰可能會變成碳貿易戰”。
特朗普政府在環境保護、特別是氣候變化問題上“開倒車”的行為,也讓美國面臨更多威脅。近幾年,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等地頻頻發生大規模山火,今年整個西海岸多個州更是遭遇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山火侵襲。加州官員多次表示,氣候變化引發的降雨減少和創紀錄的高溫天氣,是近年來加州乃至美國西海岸地區山火日趨嚴重的重要因素,美國政府必須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暖。同時,近年來加勒比海地區超強颶風發生率顯著提高,今年8月,美國南部沿海150年來首度遭遇雙颶風夾擊;9月,大西洋50年來首次同時出現5個熱帶氣旋。氣象學家普遍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與全球氣候變暖有密切聯系。然而,特朗普政府依然堅持無視相關證據,不斷降低相關環保標準,取消奧巴馬政府的清潔能源計劃,拒不履行“到2025年在2005年溫室氣體排放基礎上排放下降26%-28%”的氣候行動目標。據《紐約時報》統計,特朗普政府執政以來,直接或以其他方式撤銷了近70項重大環境政策,還有30多項處于撤銷進行中,預計將極大增加美國溫室氣體排放和空氣污染致死人數。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環境政策大幅倒退,也對國際社會共同應對環境問題造成了嚴重破壞。2019年11月4日,美國正式啟動退出《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退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作為全球歷史排放第一、當前排放第二的大國,美國游離于全球減排體系和安排之外,嚴重阻礙了全球減排、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相關進程。美國作為發達國家,拒絕履行其在全球環保事務中的資金義務,特朗普政府堅持壓縮環境領域財政預算,削減環境研發和國際合作投入;美國在全球環境基金歷史欠款額度最大,占各國欠款總額1.16億美元的1.11億美元,自2018年起,美拖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會費高達1354.7萬余歐元;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臺后,拒絕繼續履行奧巴馬政府時期做出的向綠色氣候基金捐資的承諾,并為基金增資目標達成制造麻煩。
在躲避國際責任的同時,美國還屢屢阻撓國際環境合作,成為全球環境治理的“麻煩制造者”。2017年以來,美國屢次阻撓破壞二十國集團在氣候議題上達成共識,嚴重削弱了二十國集團在氣候問題上本應發揮的積極引領作用。美國屢屢挑戰發展中國家正當合理的用資權利,時常獨家阻撓發展中國家用資項目通過。自2013年11月起,美多次以所謂人口販運、侵犯人權等無端理由,打壓發展中國家項目,涉及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多個領域。2019年5月,《巴塞爾公約》締約方會議通過加強管控塑料廢物的修正案,確立了全球塑料垃圾污染防治框架。據媒體報道,在會議期間,美作為非締約方,還不斷施加影響,企圖阻撓關于加強管控塑料廢物修正案的通過。美國對國際條約、協定和國際合作“合則用,不合則棄”的行為,嚴重破壞了多邊環境合作。
當前,包括歐盟、中國等在內的全球主要國家,都各自提出了相關環保目標,為全球應對環境問題,建設綠色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可以說,美國在全球環境治理問題上,已經站在了國際社會的對立面。如果美國仍堅持當前在環境問題上的立場與政策,那么未來美國可能失去的將不止是一份價值70億美元的能源合同。(聶舒翼)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珠江水畔,山海之約。正是家鄉日漸擺脫貧困、走向小康的現狀、家鄉人千里馳援的善舉,讓孩子們由衷而發這份鄉梓情懷和城市認同。2020-12-08 14:25男子私刻公章倒賣公司貨物,非法獲利80萬被刑拘近日,廣州增城警方在開展“颶風2020”專項行動中,將李某抓獲歸案。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12月3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約翰·拉特克利夫在《華爾街日報》網站刊文稱,中國是“自二戰以來對全球民主與自由的最大威脅”,并稱中國一心想要主宰全球。自2017年美國政將中國定位為“競爭對手”以來,由于美國政府咄咄逼人的“極限施壓”、意圖全面“對華脫鉤”、挑起對華“新冷戰”,中美關系跌入了快速下降的通道。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2020年會議近日召開。以“中國力量”激蕩開放合作旋律,各國精誠合作、砥礪前行,共商共建、共享共贏,必將讓后疫情時代的世界如鳳凰涅槃、煥發新生。
憲法,如太陽一般耀眼,照射國家的每一處地方,保障著每一個公民的福祉權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所強調的,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
俄羅斯《俄羅斯報》在刊發的《一個戰勝貧困的國家》一文中分析說,中國扶貧成就得益于中國政府長期堅持的改革開放政策。2020年,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本來就有許多硬骨頭要啃,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難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12月3日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 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點擊查看專題
脫貧戶石玉明曾經是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同樂村的油茶加工戶,靠加工油茶成為當地比較富裕的農戶。” 在脫貧攻堅的實踐中,許多貧困山區正是依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地開發扶貧產業,取得了非常好的脫貧成效。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回顧總結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深刻闡述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對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供了明確思路和行動指南。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中國是世界知識產權大國,也是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堅定維護者、重要參與者和積極建設者。當前,中國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離退休老同志回信,充分肯定人教社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作出的積極貢獻,對教材編研出版工作寄予深情厚望。教材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育人育才的重要載體,教育思想和理念、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等,都集中體現在教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