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13:32 來源:人民網
“霜降,九月中。
氣肅而凝,露結為霜。”
氣溫驟降,草木黃落,橙柿展顏。
今天,
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霜降,
在肅凜的秋風中悄然而至。
霜降霜降,
總讓人誤以為霜從天而“降”。
其實,霜是地面水氣遇冷凝結而成的。
“霜降殺百草”,
植物也不復春夏的生機勃勃
和此前的累累碩果,
逐漸蒙上了一層寒意。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
冉冉歲將宴,物皆復本源。”
白居易以詩描繪了一幅歲暮將近、
萬物復源的深秋圖景。
民諺有云:
“豐收第一收,精收第二收,
復收第三收,三收才算收。”
珍惜糧食的農人在收割后返回農田,
撿拾遺留的作物,是為“復收”。
俗話說,復收一畝數量少,
萬畝復收不得了。
霜降復收不僅將更多糧食收歸入倉,
更體現了中國人民勤勞質樸、
節約糧食的傳統美德。
霜降,民間有登高遠眺、
吃紅柿、進補等習俗。
“登高”不僅是重陽節的重要習俗,
也為觀賞秋景提供了絕佳視角。
歷經秋霜,
漫山遍野的楓樹、
黃櫨等如火似錦,
站在高處便可將如畫盛景盡收眼底。
霜降前后,
農民會將收獲的地瓜曬成薯干,
作為冬藏的干糧。
秋霜讓柿子悄悄“紅了臉”,
部分地區有霜降吃紅柿的習俗,
取“吃柿子不會凍到流涕”
或“防止冬季嘴唇開裂”之意。
秋日干燥,
正是翻曬棉花的好天氣。
曬過的棉花可以制成厚衣棉被,
以御冬日之寒。
“進補”是秋冬時節的飲食主題。
老話說“補冬不如補霜降”,
這時天氣越發寒冷,
各地有“煲羊肉”“煲羊頭”等習俗,
通過進補強身健體。
時至深秋易受涼,
大家要注意添衣防寒哦!
在臺灣,立冬時節,街頭的“羊肉爐”等冬令進補餐廳也是人氣滿滿。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這個時候吃甘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濕寒,減少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