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13:32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 “抗疫”“活力”“機遇”,是國際輿論場針對剛剛發布的中國經濟“三季報”的高頻詞。海外專家學者和主流媒體普遍認為,中國成功控制疫情,率先復蘇經濟,為世界經濟注入了正能量。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援引康奈爾大學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的話報道,中國第三季度經濟數據“驚艷亮相”,“世界其他地區經濟仍整體疲軟,中國卻能夠快速實現增長,其表現堪稱‘出色’”。
中國經濟的出色表現對世界而言有諸多啟示,首要的就是必須積極抗疫。
美國國際問題專家、《全球策略信息》雜志社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政府采取了快速而全面的疫情應對措施,中國正處于擺脫疫情及其負面影響的良好態勢。
瑞銀集團財富管理新興市場策略師丘婉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及時有效控制住疫情,加上積極的政策支持,有力推動了經濟強勁反彈。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西濱徹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中國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快速控制疫情,使經濟活動實現正常化。
彭博社援引日本野村控股公司全球宏觀研究負責人羅布·蘇巴拉曼的話說,中國經濟的表現表明只要成功防控疫情,復蘇就指日可待,這是“鼓舞人心的消息”。
西班牙《先鋒報》報道說,中國經濟增速“令人羨慕”,中國再次證明,真正控制住疫情,經濟才能恢復。
《澳大利亞人報》刊文說,中國經濟復蘇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首先是控制疫情,接下來是逐步復工復產,第三階段則實現了消費復蘇。
中國的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走在全球前列,彰顯了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
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家羅尼·林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戰略具有系統性、協調性的優勢,成功實現了抗疫情和保經濟兩不誤。“中國經濟數據印證了我們一直以來的觀點,即中國今年的經濟表現將明顯優于其他主要經濟體。中國經驗表明了持續改革的重要性,值得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
西班牙《國家報》報道說,經濟復蘇對于全球大多數國家來說似乎遙不可及,但中國在市場活力和政府對疫情控制力驅動下,實現V型反彈,鞏固了經濟復蘇。
彭博社文章評價說,在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時,中國是為數不多的積極因素。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凱投國際宏觀經濟咨詢公司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的研究報告說,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繼續快速復蘇,對以投資為主導的刺激措施依賴度下降,預計第四季度經濟增速會更快。
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潛力釋放,為全球經濟和貿易復蘇提供了寶貴機遇。
阿根廷農業部長路易斯·巴斯特拉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阿根廷樂見中國經濟在如此復雜的形勢下實現穩定復蘇,中國經濟強勁復蘇為阿根廷提高生產力并改善出口帶來機遇,有利于阿根廷企業實現自身的復蘇和增長。
英國智庫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認為,未來幾個月,中國的進出口仍將保持強勁的上升趨勢。
丘婉穎說,中國較早實現復產,確保了疫情期間防疫產品的穩定供應,目前中國的復蘇已進一步擴大到消費領域,中國需求回暖有助于促進全球經濟復蘇。
瓊斯說,中國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將為全球提供新一輪經濟增長動力,幫助其他經濟體逐步擺脫疫情影響。特別是在亞洲地區,中國經濟的能量有望帶動整個地區發展,從而助力全球經濟復蘇。(參與記者:劉春燕、倪瑞捷、陳威華、趙焱、許緣、潘麗君、楊海若、孫曉玲、岳東興、白旭)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11月27日,由總臺國際傳播規劃局、歐洲拉美地區語言節目中心與歐洲新聞臺(Euronews)聯合舉辦的《對話世界:后疫情時代中歐合作展望》主題研討會節目通過線上視頻方式成功舉行。” 根據本次主題研討會制作的《對話世界:后疫情時代中歐合作展望》節目將于近期在CGTN法語頻道與歐洲新聞臺進行多語種、全媒體平臺同步播出。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全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不斷取得輝煌成就,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及時對黨和人民事業面臨的形勢作出科學的戰略判斷。針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在戰略上應多措并舉,有效應對。
2020年11月19日至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先后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和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世界看到,在中國開啟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一幅有著和平繁榮美好未來的亞太新圖景正在展開......
“十四五”規劃建議指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 當然,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黃奇帆也強調:這絕不意味著我們要“關起門來”。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鄭必堅歡迎各方把握中國發展新機遇。
題:異鄉非異客——一位意大利籍外企高管眼中的“中國機遇”在天津發展的16年里,高利爾(天津)包裝有限公司已累計生產各類柔性軟包裝超過1.2億條,如今其年產量可達1000萬條以上。
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726.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1%——10日閉幕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巴西淡水河谷全球鐵礦石銷售總監麥禮仕對《國際銳評》說,淡水河谷已經連續三年參加進博會,對中國市場長期看好。
舉世矚目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功舉辦,意義非凡,不僅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也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提供新機遇。海報文字摘自中新社進博會報道專欄“進博觀察”,記者李曉喻、王慶凱、夏賓、李佳佳、劉旭、朱曉穎、繆璐等
“在全球貿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的背景下,第三屆進博會如期舉辦,彰顯中國負責任大國擔當,對全球經濟復蘇具有重要意義。”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小澤秀樹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
屆進博會上,參會的“新老朋友們”紛紛拿出“全球首發、亞洲首秀、中國首展”的新品,他們看重的是更加豐富、多元的中國市場需求,以及更具廣度、深度的國際合作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