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13:27 來源:法制網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法制網特約評論員 唐任伍
“要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加快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要強化依法治理,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城市治理頑癥難題,讓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發揮深圳信息產業發展優勢,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的重要講話,為城市治理總結經驗的同時,也對城市智慧治理指引了方向。
城市化是現代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變遷的必然歸屬。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的城市化發展速度非常快。據統計,2019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已經突破了60%,城鎮常住人口超過8.48億人,到203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65%左右。常住人口超千萬以上的大城市、超大城市不斷涌現,其中深圳由改革開放之初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一座大都市,就是我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城市的快速發展,導致城市空間結構、生產方式、組織形態和運行機制發生深刻變革,面臨城市治理承壓明顯、發展空間不足等諸多挑戰,城市治理問題成為城市化過程中需要面對的一個尖銳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要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創新思路,做好頂層設計,提升治理水平。
第一,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所謂全周期管理意識,就是在城市治理體系中形成一個前期預警決策、中期應對執行、后期總結學習的管理閉環,前中后三個環節緊密相扣,各部門做到權責明晰、科學配合,保證信息流通順暢。只有這樣,才能紓解城市治理壓力,應對諸多挑戰,治理“大城市病”等問題。
第二,強化法治意識,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樹立法治意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依法治理城市,解決城市治理頑癥難題,是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法寶,也是新時代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力保障。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和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不斷增多,各種自然災害、社會風險、生物風險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會頻繁發生,只有完善法律法規,將城市治理納入法治軌道,將依法應對、防控、管理各種風險作為治理常態,從預警、信息公布、防治和法律責任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法律體系,使城市治理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一切在法制的軌道上有序運行,才能真正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三,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人口數量的增加,城市治理越來越復雜,因此必須運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在科學化、精細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城市治理上下“繡花”功夫,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
第四,構建多元一體的全民參與治理模式,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建立多元主體參與、運行有效的治理體系,充分發揮政府、市場、社會力量和城市居民多元主體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實行網格化管理,將城市各種矛盾、沖突和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優化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讓城市居民最多跑一地、最多跑一次,享受到城市化帶來的紅利,獲得感、滿足感、安全感不斷提升,每個人都成為城市的主人,這樣才能從內容到實質、從物質到精神,真正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不斷孕育壯大中的深圳濃縮著時代的發展軌跡,隨處可以捕捉到城市智慧治理的歷史印記。40年來,深圳這塊土地發生的翻天覆地的滄桑巨變,既是輝煌改革進程和偉大改革精神的典型縮影,又帶來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城市智慧治理樣本。從城市治理的頂層設計到最后一公里,貫穿于城市治理的各個環節、各個端口,只要人心凝聚,措施得當,實施有力,最終均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非常暖心”“為好辦法點贊”“安全是硬道理”……不久前,云南昆明交警的一個“小巧思”贏得多方叫好:為防控大型車輛右轉時因視線盲區引發事故,當地在具備條件的路口,施劃大型車輛“右轉彎盲區警示帶”,提醒行人注意避讓。城市治理需要繡花精神,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
近年來,我國各地城市依托黨建引領、社會參與、治理重心下移和智慧治理等方式,探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作者: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南開大學中國政府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曉林;
小陳通過海量數據研判分析建立了數據模型,關聯起各類高頻投訴之間的聯系,最終發現,夜間施工、工地施工和道路施工關聯緊密。城市數字化轉型也會讓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人們有一種更深切的、對于“生活更美好”的感受度,這也是對“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踐行。
目前,杭州城市大腦通過理念驅動推動數字賦能,圍繞解決城市治理、民生服務方面的痛點難點問題,已建成11大系統48個應用場景。可以看到,杭州城市大腦的建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擺在中心地位。
從打電話到寫留言,從意見箱到大數據,變的是接訴的形式,不變的是對“為人民服務”的深刻把握和生動踐行。如何進一步調動多方資源和力量來解決問題,甚至提前感知精細化治理出現的難點,正變得愈發緊要。
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轉的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多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實現城市的智慧管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互聯、智能和開放共享的智慧城市建設,能夠讓“城市病”消弭于無形,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通過這次實地走訪調研,切身感受到各地在基層治理中激發出來的改革熱浪,對各地基層治理能力和創新發展有了再認識。“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云南省日前出臺相關政策,其中提出優化對新業態的包容審慎監管措施,鼓勵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創新,探索建立“容錯”機制。
數字治理已成為繼傳統GDP后 城市間競爭的新賽道 浙江省在2020年提出按照 “整體智治、協同高效”的理念方法 促進城市治理方式現代化 杭州進一步挖掘城市發展潛力
近日,杭州11個停車場集體進入了“無桿時代”。“不用排隊、不用掃碼、不用抬桿、開車走人”一氣呵成的離場方式中我們看到一個更智能、更人性化的停車場,更看到了數字賦能城市治理帶來的便民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