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13:21 來源:中新網
【潮涌長三角】引才引智,嘉興人才服務開啟“碼上時代”
中新網嘉興10月21日電(左宇坤)現代社會什么最金貴?毋庸置疑是人才。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人才是興國之本、富民之基、發展之源。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近年來,各個城市搶人才愈發激烈,各地的引才引智政策,已經從注重“招來人才”,向更注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轉變。
位于浙江省嘉興市的浙江長三角人才大廈,就是一個面向人才的綜合性平臺。20日,“潮涌長三角·共建進行時”主題網絡傳播活動采訪團來到這里,看嘉興市作為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的倡議者、踐行者和推動者,是如何“栽下梧桐樹”的。
人才一體化發展聯盟搭建企業孵化園
創業者李晶晶是一名同濟大學浙江學院的畢業生,今年3月份,她和伙伴們新成立了一家第三方檢測儀器方面的公司。她選擇將單位落在浙江長三角人才大廈。
“我們的項目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所以市與市之間的交流互通對我們的吸引力很大。24個城市相關部門可以牽頭將我們的項目引出去,對于新公司的業務拓展有非常大的作用。”
李晶晶所說的這24個城市,就是滬蘇浙皖“三省一市”24個城市共同成立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城市聯盟。
2019年9月,聯盟在嘉興市發起下成立,在全國首創輪值城市負責制,創新“市場化運作+項目化推進”雙輪驅動模式,在協同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培育人才一體化發展市場等十大方面開展合作,確定長三角人才驛站、人才聯評、人才綠卡、人才培訓等一批試點合作項目。
“在我看來,這里非常適合新企業的孵化。除了百萬的資金刺激、第一年免房租的優惠,當遇到專利申請環節不知道如何辦理等問題時,這里的咨詢辦理平臺,可以‘手把手’教你如何做。”李晶晶說,和自己公司合作的一些上海、深圳工廠,目前不少都在考慮遷來嘉興。
據介紹,嘉興近年來形成并推進了一系列以人才一體化助力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生動實踐和創新探索,打造了包括浙江長三角人才大廈、浙江長三角高層次人才創新園和嘉善長三角人才創新園、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人才創新園在內的“一樓三園”。
其中,浙江長三角人才大廈通過跨區域的平臺建設、人才服務、政策支持等綜合舉措,打造集“人才飛地園”“人才擺渡站”“人才會客廳”“人才服務社”“人才辦事處”五大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平臺,面向長三角人才、海內外人才提供優質服務。
“人才E點通”開啟人才服務“碼上時代”
為了讓遠道而來的“鳳凰”能更便捷地扎根,2020年,嘉興市在南湖區試點開發推出“南湖人才碼”,依托“人才e點通”服務云平臺、浙里辦微應用、智立方人才服務綜合體,實現人才“一人一碼”多場景同碼應用,初步實現“一碼打通放管服、一網辦齊大小事、人才最多跑一地”的三大服務目標。
一表申請,一網聯辦,一次不跑,一碼認證。在嘉興,人才憑借人才碼可在線辦理人才引進、項目申報、資金申領等110個事項,由原先“一事一填、多事多填”向“一表申請、多方復用”轉變,實現“最多填一次”。
“智立方”智慧服務大廳以“最多跑一地”理念不斷集成人才亟需的政務服務、企業綜合服務,對必須線下辦理的相關事項,所有窗口無差別全科受理,實現“一門式受理、一站式服務、一條龍辦結”,今年已辦理各類人才需求2636件。
“隨著我們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人才會知道浙江嘉興有一個長三角人才大廈,愿意到這邊來看一看。當然,我們并不要求人才一定要留在這里,而是要做人才的‘擺渡站’,展廳也展示有長三角其他城市的人才信息供大家參考。”浙江省嘉興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組織部部長王勤芳表示。
“當然,我們也有這個信息和底氣,人才來了嘉興以后,就能夠留下來。”王勤芳說(完)
嘉興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組織部部長王勤芳向記者介紹,作為浙江率先創建的三大人才服務綜合體之一,今年5月,浙江長三角人才大廈啟用。為了給人才一體化發展“松綁”,嘉興市努力破除制度壁壘,發揮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嘉善片區作用,率先探索實施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改革。
許多經濟特區都有移民城市的特點,海納百川地將全世界人才聚集。在汕頭華僑試驗區人才大廈,這棟7層小樓功能完備設施齊全,被認為是華人華僑和潮籍英才回國回鄉創新創業的“歸谷”。
作為粵東的一顆明珠,汕頭既是“百載商埠”,也是著名僑鄉。截至今年7月,人才展廳和多功能廳承接并成功舉辦人才對接、項目對接、產業發展、培訓和會議共48項,創客辦公區域已經相繼引進16家創業企業和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