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14:4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70年前,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70年后,2020年10月19日,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在北京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展覽時強調,要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聯播視頻丨習近平參觀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
穿越“時空隧道” 致敬那一場偉大的勝利
當天上午,這一主題展覽剛剛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幕。下午3點5分,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就來到了展廳參觀。
△“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主題展覽在軍事博物館舉行。(總臺央視記者王鵬飛拍攝)
展覽以“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為題,共分7個部分:序廳、“正義擔當 決策出兵”“運動殲敵 穩定戰線”“以打促談 越戰越強”“實現停戰 勝利歸國”“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和歷史貢獻”、結束語,展出了540余張照片、1900余件文物和大量視頻、實物場景等。
△展廳(總臺央視記者王雪拍攝)
△這是1950年10月1日,金日成請求中國出兵援助朝鮮的信函和譯文。(總臺央視記者許永松拍攝)
△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致電金日成,告知中國政府決定出兵援朝。(總臺央視記者許永松拍攝)
△志愿軍入朝戰歌手稿(總臺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儀式現場使用的文具(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展覽采用了豐富的歷史文物、翔實的文獻資料、新穎的展陳手段。今年3月,軍博曾面向廣大抗美援朝志愿軍老戰士、志愿軍家屬和后代,以及社會各界友人征集抗美援朝史料文物。
△“鏖戰長津湖”場景(總臺央視記者楊松濤拍攝)
△“血戰上甘嶺”場景(總臺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舉辦高規格的主題展覽,并邀請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參觀,是我們黨和國家在重要年份紀念重要事件的重要方式。2016、2017年,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和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先后在軍博舉行,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也曾專程來此參觀。
△這是第三屆赴朝慰問團贈給志愿軍的和平萬歲紀念章。(總臺央視記者許永松拍攝)
英雄不朽 致敬那一群“最可愛的人”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適逢作家魏巍誕辰100周年。1951年4月,魏巍撰寫的戰地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頭版發表。“最可愛的人”從此成為志愿軍的光榮稱號。這篇通訊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影響了幾代中國人。70年斗轉星移,人們對“最可愛的人”的敬仰與緬懷,從未改變。
△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國犧牲烈士為197653名。(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首戰兩水洞、激戰云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志愿軍戰士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據統計,志愿軍共有英雄、模范410余人、特等功臣231人,其中獲得“特級英雄”稱號的有兩位:黃繼光、楊根思,他們同時也是特等功臣。
△左為黃繼光,右為1953年4月,毛主席在全國婦女大會上接見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總臺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黃繼光,這位用胸膛堵槍眼的特級英雄,犧牲于上甘嶺戰役。經此一戰,志愿軍在正面戰場完全掌握了主動權。
△黃繼光犧牲處挖出的爆破筒殘體(總臺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榮立特等功。(總臺央視記者荊偉拍攝)
1950年11月,楊根思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敵軍戰斗中,率領全排頑強抗擊,接連擊退敵軍8次進攻。在40多名敵人爬近山頂陣地的危急關頭,他抱起僅有的一包炸藥,拉燃導火索,縱身沖向敵群,與敵人同歸于盡,犧牲時年僅28歲。
△這是志愿軍第20軍司令部、政治部命名楊根思生前所在的第58師第172團3連為“楊根思連”的通令。(總臺央視記者王冰拍攝)
2017年8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上引用了楊根思“三個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在革命戰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楊根思展區(總臺央視記者荊偉拍攝)
2010年10月25日,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60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深情地說,在中國人民志愿軍中,涌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無愧于“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紅色玻璃幕墻上鐫刻著抗美援朝英烈模范的姓名。(總臺央視記者王策拍攝)
習近平這樣闡述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展覽時說,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圖中最下面是捷格加廖夫輕機槍,彈盤裝彈數量多。抗美援朝戰場上,志愿軍曾使用過這種火力兇猛的蘇式機槍。(總臺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這并非習近平首次提及抗美援朝精神。10年前,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60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這樣闡述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習近平說,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范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左為朝鮮政府贈給羅盛教烈士家屬的銀酒壺、銀酒碟,右為羅盛教獲授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總臺央視記者荊偉拍攝)
“我軍歷來是打精氣神的”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戰爭,堪稱新中國的“立國之戰”。在今年參觀這次展覽之前,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多次談起這場戰爭,談起這場戰爭鍛造形成的寶貴精神。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2017年8月1日,習近平在回顧人民軍隊的偉大歷史功勛時說,英雄的人民軍隊“勝利進行抗美援朝戰爭和多次邊境自衛作戰,打出了國威軍威。”
△“運動殲敵 穩定戰線”展廳(總臺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2018年1月3日,習近平視察中部戰區陸軍某師,參觀了師史館。在反映該師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激戰松骨峰情況的展板前,習近平感慨地說,這一仗打得很激烈,官兵戰斗作風很頑強。我軍歷來是打精氣神的,過去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
△重現激戰松骨峰場景的油畫(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去年7月9日,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再提“鋼少氣多”:“要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沒有斗爭精神不行。當年抗美援朝,毛主席用詩意的語言總結勝利之道:敵人是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
在這次參觀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這是對勝利最好的紀念,也是對英烈最好的告慰。
12月7日拍攝的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大紅溝鎮的梯田雪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姜愛平 攝) 12月7日拍攝的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大紅溝鎮的梯田雪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姜愛平 攝) 12月7日拍攝的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大紅溝鎮的梯田雪景(無人機照片)。
這是12月7日拍攝的“重慶·1949”劇院項目施工作業現場(無人機照片)。12月7日,由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重慶·1949”劇院順利封頂。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這是12月7日拍攝的“重慶·1949”劇院項目施工作業現場(無人機照片)。
近日,“大衣哥”朱之文助理拍下的一段畫面引發熱議。網友紛紛質疑大衣哥忘本,“露出了原形”,不過也有網友說,“人家出道這么多年,坐個高鐵有什么呢。
近日,大批遷徙的天鵝來到位于北京市懷柔區的懷柔水庫,成為冬日里一道生態美景。近日,大批遷徙的天鵝來到位于北京市懷柔區的懷柔水庫,成為冬日里一道生態美景。近日,大批遷徙的天鵝來到位于北京市懷柔區的懷柔水庫,成為冬日里一道生態美景。
10月21日,在波黑泛歐5C走廊高速公路波契泰利隧道,中國施工方與波黑政府及業主方在隧道貫通后合影留念。新華社發(葛洲壩集團供圖) 這是10月21日拍攝的中國建筑集團承建的波黑泛歐5C走廊高速公路波契泰利隧道貫通瞬間。
福船造船技藝人在鉆孔,準備用螺絲加固福船(12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福船造船技藝人用防水的桐油灰填滿福船的縫隙和釘孔(12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福船造船技藝人在福船的船艙里施工(12月1日攝)。
圖表: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 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新華社記者 秦迎 編制 這是12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起飛瞬間。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2月3日,航天科技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監測嫦娥五號上升器工作情況。
12月2日,微博網友@Norikoxxx 發文稱,她在鄭州的“湯盛溫泉”洗澡時被另一名女子偷拍,偷拍女子疑在微信上向他人發送偷拍視頻。前述微博網友稱,她與朋友在鄭州湯盛溫泉洗澡時,發現斜對面有女子偷拍,隨后她們向當地派出所報警。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并傳回著陸影像圖。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2月2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落月后的嫦娥五號探測器。
法國包括巴黎在內的多個城市28日發生游行示威,反對涉執法人員法案有關條款和警察暴力執法。法國包括巴黎在內的多個城市28日發生游行示威,反對涉執法人員法案有關條款和警察暴力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