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8日11:39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道德模范光明禮贊】
心手相牽走上脫貧致富路
——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尤良英的民族團結大愛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掛滿紅棗的棗林,吐滿白絮的棉田,金燦燦的稻田,還有紅彤彤的蘋果園……走在秋日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13團大地上,豐收的喜悅溢滿心頭。
來到全國道德模范、11連職工尤良英的家,小院門前,掛著一塊嶄新的牌子——阿拉爾市萬農果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尤良英說:“這是今年才成立的聯合社,除第一師的3個合作社外,兵團第三師還有一個合作社也加入我們了。所以現在我負責4個合作社,你說我忙不忙?”
尤良英正在果園里直播帶貨。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光明圖片
“心在一起就能攻克更大的困難”
尤良英與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跨越十多年的姐弟情誼,早已家喻戶曉。在她家的小院里,十幾塊展板上,都是她倆在一起的照片和故事。
2005年,新疆皮山縣農民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夫婦與尤良英相識。此后,尤良英十幾年如一日幫助這個困難家庭,不僅先后借出20余萬元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發展生產,而且曾10多次跨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去往皮山縣,手把手教他們種植技術,引導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一家走上勤勞致富路,成為當地致富帶頭人。
說起自己與少數民族同胞的感情,尤良英說:“我能被人們熟識,就是因為我和弟弟10多年的情誼,這是責任,更是義務,所以我走到哪兒,都要把民族團結的故事講到哪兒。民族團結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并且都能做好的事。”
從幫助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到如今幫助更多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妹,尤良英始終把做好民族團結的事放在心上。每年春天,她都會趁著基層調研的機會,帶動當地貧困家庭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
2017年春天,尤良英通過在和田地區一些鄉鎮調研,最終帶著74名貧困家庭的少數民族同胞回到第一師13團11連務工。當時正趕上合作社社員家里忙著春耕,需要勞動力,很快這些人就被社員“搶”回家了。
但沒想到,由于語言不通,這些務工人員交流不暢。更主要的是,因為他們是第一次出來務工,一夜之后就開始想家,要求回去。怎么辦?
“這怎么辦?想來想去,還是我去做工作吧。”尤良英說。為了讓他們安心在此務工,尤良英挨家挨戶看望他們,給他們講在這里務工的好處,講怎么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同時,她還主動與合作社社員交流,告訴他們怎么關心、愛護這些務工人員,怎么從生活小事上幫助他們。
一個月的時間,尤良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安撫穩定務工人員上,自己家農田里的事一點也沒顧上。雖說磨破了嘴,跑斷了腿,但尤良英心里還是很高興。她說:“雖然我自己辛苦,但通過這件事,連隊里的許多職工終于明白,民族團結工作真的很重要。他們事后說‘只要真心對待、真心來做,民族團結的事是可以做好的。’”
這些來到陌生環境,又是第一次出外務工的人員,克服了最初的不適應,在合作社社員手把手幫助下,學會了田間管理技術,走上了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的大道。
今年年初,尤良英再次將和田地區100多位貧困家庭勞動力帶到了第一師。這些多次來此務工的人員,像回到家一樣,很快就投入田間地頭的勞動中。最關鍵的是,他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并通過幾年的外出務工,實現了家庭脫貧,走上了奔小康的大路。
“只要心在一起,就能攻克更大的困難,他們脫貧的目標就能實現,他們今后的日子一定會更幸福。當秋天他們回家時,收獲都是滿滿的。我的愿望就是:脫貧路上不落下一個人。”尤良英說。
“我們合作社要種植出最棒的產品”
來到合作社社員王新舉家的紅棗地里,一行行紅棗樹間隔距離很寬,樹上掛滿了豐收的紅棗。而在相鄰的另一片紅棗地里,紅棗樹間隔很近,樹上的紅棗結得很少、很小。
王新舉說:“這就是我們今年進行的一項重大實驗,拉大紅棗樹的行間距離,將原來的2.3米,擴展到4.1米。為的就是讓紅棗樹照射到更多陽光,讓棗樹間透氣更暢通,最主要的是我們可以實行機械化作業了。”
尤良英說:“表面上看,紅棗樹少了,結的果子也會變少。但因為我們實現了紅棗種植機械化,種植成本降低了。加大了紅棗樹的間隔距離,陽光和空氣讓紅棗樹生長更好了,結出的紅棗品質更好了,售價自然就上去了,反而增加了收入。”
春天在紅棗地里種上青草或油菜,待長到一定時機后,將其打成綠肥施在地里。棗樹間掛滿反光條驅趕鳥兒,不遠處豎著用白楊樹條綁起的把子,驅除病蟲。整個紅棗園里,全是生態性防護措施。
尤良英笑著說:“這都是我們在塔里木大學的專家指導下開展的生物防治措施,徹底改變打農藥、上化肥的生產模式,所以種植出來的紅棗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用良心種出的紅棗——尤棗。”
說到這兒,站在一旁的王新舉低下了頭。原來,王新舉是尤良英成立的第一個合作社的社員,2016年他用家里的40畝紅棗地加入合作社。但因為種種原因,合作社第一年和第二年都沒有太大收益。看到加入合作社沒太大效益,又對合作社采取的全新種植模式沒有完全掌握,王新舉作出了一個決定:退社。“當時心里很迷茫,不知道這樣做是不是對的。可一年后,我重新看到了希望,我又重新加入合作社了,這次信心很足。”王新舉說。
郭德欣也是2016年加入合作社的第一批社員。當年他去內地銷售紅棗時,無意間發現可以種植一種全新的蘋果——紅色之愛。他立即將消息告訴尤良英,決定購買一批果樹苗試種。尤良英又請來科技專家指導種植,這批果樹去年終于結果了。“這個新品種蘋果一進入市場,就受到大家的歡迎,一公斤賣到50元,比過去我們種植的紅富士蘋果價格高多了。目前已經有內地客商主動聯系我們了,今年能收獲超過14噸,正在洽談價格呢。”郭德欣高興地說。
尤良英和身邊的幾位社員說:“我們定了有機、綠色的種植目標,就該努力探索新的種植模式。過去我們一公斤紅棗才賣2.5到3元,現在能賣到6元,關鍵是我們的種植成本降低了,如此一算,我們掙得更多了。我們合作社要種植出最棒的產品。”聽到這兒,圍攏在一起的社員們都連連點頭。
“好的產品一定能賣到全國去”
阿拉爾市萬農果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現在種植有棉花、紅棗、蘋果、葡萄、核桃等農副產品,如何將這些優質產品賣出去,是尤良英現在最主要的工作。用她自己的話說:“我現在就是一個銷售員,天天想著怎么把產品賣出去,還要賣個好價錢。”
經過三四年的種植,合作社的葡萄今年第一次大豐收。可正值葡萄采摘時,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那幾天,尤良英吃不下睡不著,困難之際,塔里木大學專門給聯合社在大學校園里辟出3個攤位供其銷售,塔里木大學的學生團隊還專門幫助她開展網上直播。
“真沒想到,僅僅一個星期的時間,我們收獲的140噸葡萄全部銷售一空。那幾天,我們沒白天沒黑夜地忙碌著,下單子給內地發貨,盯著收貨款,一點兒也沒休息。雖然疫情給生產經營帶來很大影響,但我們要善于把握商機。”尤良英說。
看到這個商機,尤良英全身心地投入,就是為了不僅要把聯合社的農副產品賣出去,還要賣個好價錢。一次要去北京開會,因為直播平臺安排在早晨直播,她果斷改簽機票,坐在直播間里進行了一個小時的直播帶貨。沒想到,這一個小時,她竟然賣出了38.5萬元的貨,網上觀眾達74萬人次。
記者采訪結束離開之際,正遇到尤良英與聯合社的社員一起研究發展新思路。她身材不高,但仿佛有使不完的勁。“我要帶領身邊的各民族兄弟姐妹和社員把地種好,種出有情懷、有良心的農副產品。好的產品一定能賣到全國去。大家團結起來,沿著這個方向一直走下去,走得更遠,走得更扎實有力。”尤良英說。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18日 03版)
“過去一年,國家出臺了許多利民惠民的好政策,家鄉變化一年比一年大,大家發自內心感恩習近平總書記,感恩黨中央。連日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在新疆代表團和新疆各族群眾中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