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7日22:31 來源:河南新聞廣播
大象新聞 河南新聞廣播記者 孫喜增 通訊員 廖濤、王修文、李姿穎
10月12日上午8點,秋雨淅淅瀝瀝,天氣逐漸轉涼,在南召皇后鄉蘇灣村黨群服務中心,扶貧信息員馬章珍正坐在電腦前,一絲不茍給本村楊書靜家人辦理殘疾補貼手續。
熟悉馬章珍的群眾,都知道她所經受的苦難磨練和浴火重生的故事。2007年10月馬章珍嫁到南召縣皇后鄉蘇灣村,2009年3月,大兒子出生時患了嚴重的腦癱。馬章珍夫婦倆帶著兒子到南陽、鄭州、武漢四處求醫,輾轉大小十幾家醫院。幾年漫漫求醫之路,兒子的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十幾萬元的沉重債務。
2016年初,精準扶貧識別時,考慮到馬章珍一家的實際困難,經群眾民主評議、村“兩委”商議,馬章珍一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馬章珍勤勞能干,踏實負責,2018年10月被村“兩委”推薦選聘為產業指導員,隨后她又報名參加了南陽農校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掌握了電腦操作基礎技能。2019年5月,馬章珍被聘任為村級扶貧信息員。2020年7月,馬章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預備黨員。幾年間,馬章珍從貧困戶到扶貧干部,從被人幫扶到幫助別人,實現了華麗轉身。
脫貧攻堅是動力之源,也是希望之火。要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必須實施志智雙扶,才能激發“心”活力,從根本上鏟除滋生貧困的土壤。近年來,南召縣在扶志扶智上下功夫,采取政策宣講“直通車”、“文藝輕騎兵”巡回演出、編印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匯編、播放扶貧微電影等舉措,讓貧困群眾“心”動起來,取得了顯著成效。縣文化廣電局創編了群眾喜聞樂見的小品《扶貧風波》、戲曲《黨的扶貧政策暖人心》,精心制作微電影《扶貧路上》等,弘揚艱苦創業、自力更生的優良傳統。現在,貧困村的群眾“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的沒有了,貧困群眾都為了致富而充實忙碌了起來 。
2018年南召縣留山鎮油坊村的貧困戶柴交志搬進了“新家”,住進了鎮里新建的易地搬遷安置房,他又申請到了3萬元的小額扶貧貼息貸款,種植玉蘭苗木2畝,當年又賣了10頭成品豬、15頭小豬仔,收入2萬多元,光榮脫貧摘帽。每天柴交志像個不停歇的陀螺一樣,家里家外從早忙到晚,滿身的干勁使不完,
“原來兩間石棉瓦房,兩畝撂荒的耕地,就是我的全部家當。一吃完早飯就打算著來牌,打電話聯系牌友,從早賭到晚,別的任何事都不管不問。要不是精準扶貧,我這輩子就在牌桌上荒廢啦。”柴交志談起自己轉變的心路歷程懊悔不已。柴交志曾被生活壓彎了腰,4歲時不幸患上骨結核,右腿落下殘疾,重活干不了,沒有一技之長,打工沒人用,對生活逐漸失去信心,萬念俱灰,便以賭博度日。鎮村干部多次到家宣講扶貧政策,解決生活上的實際困難,為他加油鼓勁,幫助解開思想疙瘩。他自覺戒賭,重新干起了農活,下定決心要活出個人樣。
2016年春,在扶貧干部的幫扶支持下,柴交志確立了發展生豬養殖產業。他向親朋好友籌資1.4萬元,申請到戶增收產業扶持資金5000元,買了10頭豬崽,購置飼料粉碎機,開始抖擻精神大干一場。功夫不負有心人,柴交志不僅學會了生豬飼養技術,還掌握了母豬繁育技術。從頹廢絕望的賭徒成為振作奮發的榜樣,家里的收入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柴交志幸福生活甜如蜜。他動情地說:“脫貧還是得靠自己奮斗,只要有雙手就能致富,政府想盡辦法幫扶咱,咱就要腳踏實地自力更生,靠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
脫貧致富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實現精神富足。南召縣在貧困群眾中弘揚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精神,破除“等靠要”等不良習氣,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鼓勵貧困群眾樹立自我發展意識,敢于向貧困宣戰、向小康進軍,動員啟發、轉變觀念、增強信心,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每個行政村都有出現一些由等到動、由懶變勤的動人故事。
南召縣加強教育引導,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和鄉村道德大講堂,持續開展“感黨恩、頌黨情、跟黨走”活動,選樹自主創業、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的勤勞致富先進典型,評選“貧困致富標兵”、“產業發展金獎”、“務工就業金獎”,開展勵志教育點評會、故事會,有效激發貧困群眾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大力宣傳表彰脫貧致富的“明星”先進事跡,用身邊人講身邊事,鼓勵貧困群眾向身邊人學習,引導貧困群眾不安于貧困、不滿足溫飽,用奮斗改變命運,營造脫貧光榮、勤勞致富的良好氛圍。縣委宣傳部篩選30多位勤勞致富“明星”的感人故事結集出版,編印的“寫真集”發放到全縣18000戶貧困家庭。
南召縣加強政策引導,建立面向脫貧群眾的正向激勵機制,設立勤勞致富紅黑榜、脫貧志氣榜、致富光榮榜、勵志“明星”榜,實行勤勞致富掛“紅旗”,好逸惡勞掛“黑旗”,頒發脫貧光榮證和脫貧致富獎,激發奮勇爭先的熱情;持續實施產業、就業“星火計劃”,倡導多勞多得、勤勞致富的理念,對群眾發展產業、務工就業收入按比例進行獎勵,縣財政每年拿出1500多萬元發放獎勵補貼,點燃貧困群眾致富內生原動力,調動貧困群眾致富增收積極性,群眾如實申報勞動收入,年度家庭收入真實、透明。
大象新聞 河南新聞廣播編輯 張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