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7日22:25 來源:參考消息
來源: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16日報道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引發外媒廣泛關注,40年間,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深圳的發展成就成為外媒關注的焦點。
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0月14日報道,短短40年,寬闊的大道和未來派的摩天大樓取代了沼澤地,深圳還是全球第一個全面部署5G網絡的城市。“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是這座大城市的大街上重復最多的座右銘之一。憑借這種理念,深圳經濟實現了年均增速22%的增長,其人均年收入已從73歐元增長至2.3萬歐元,2018年的GDP值超過3700億美元,超過了以前中國人爭相移民以求改善生活的香港。
報道指出,深圳令人嘆為觀止的成功故事——中國稱之為“深圳速度”——從1978年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政策開始。深圳經濟特區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成立,約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獲得免稅和外國投資激勵措施。這項創新計劃如果奏效,中國政府打算將它推廣到全國其他地區,而最終的發展也正是如此。
報道稱,深圳比任何其他城市都更能代表中國近幾十年經濟模式的轉變和奇跡般的經濟發展。隨著全球化的騰飛,深圳利用中國龐大的廉價勞動力和靠近香港的優勢,吸引成百上千的企業入駐,成為重要的制造基地,尤其是廉價電子產品的制造基地。
報道認為,深圳在技術創新領域努力經營,并頒布了許多對該行業有利的政策。此舉獲得回報,吸引行業頂尖領導者。深圳成為騰訊、全球5G領導者華為以及芯片制造商中興通訊等領先企業的總部。
報道稱,深圳每年涌現數十家新興公司,這些公司利用帶著創業意愿前往深圳發展的大量人才,利用他們產生協同效應:大部分深圳人口來自外地,城市人口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這個城市有特別之處,因為它接受失敗,這與中國的傳統不符,但在這里允許失敗。”幾年前,大疆無人機公司媒體事務負責人亞當·奈貝特告訴記者說。
據報道,北京已經明確表示,它將繼續支持將深圳建設成世界上最先進的創新中心之一,并讓它成為大灣區的重要城市。大灣區項目旨在將香港和澳門與其他9個內地城市整合,創建一個技術、金融和學術中心,與硅谷和東京等其他創新發源地競爭。
報道稱,按照這一思路,北京近日宣布一系列措施,賦予深圳自主權,可決定一系列地方政策,從土地使用到招募全球人才。
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0月15日發表題為《深圳從偏遠小鎮變身創業大海洋》的報道稱,透過深圳羅湖漁民村文化長廊的景觀口,吳伯指著不遠處的香港說:“以前內地人羨慕那邊的生活,現在情況不太一樣了。”
報道稱,吳伯是漁民村的村民,自小在深圳長大,見證了這座城市改革開放以來的崛起。在他孩提時代,深圳還是人煙稀少的小鎮,不少人想著偷渡去香港。彼時的他完全想象不到,身處之地幾十年后會躋身中國一線城市。
“那時候香港親戚來內地探親,多是他們幫助內地人。”吳伯在香港有好幾房親戚,多年來一直保持聯系。
他說,近些年來,深港兩地生活差距越來越小,從人均居住面積、收入水平、養老制度等方面來看,像他這樣的退休老人,現在更愿意留在內地。
報道稱,作為改革試驗場,早期深圳從“三來一補”加工貿易起步,逐漸走上發展快車道;歷經幾次轉型,如今轉向高端制造,越來越多創新型企業在此扎根成長。
報道指出,中共中央、國務院去年印發的《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中,提出深圳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
報道稱,“深圳40年來開創了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跡,最大優勢就是‘開放’。”參與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的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
報道介紹,朱鼎健是一名港商,家族兩代人投資大陸,多年來一直在綜合休閑旅游產業深耕。他說,父親與他兩代人扎根深圳40年,實現企業的高速發展,深切感受到改革開放釋放的巨大能量。朱鼎健稱,目前國際形勢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世界對中國下一步開放也在觀望。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題:做新時代最美奮斗者——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激勵各行各業勞動者奮進新時代 “十四五”新篇將啟,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表示,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開啟新征程,揚帆再出發。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激勵干部群眾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牛’。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從“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到“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從“深圳速度”到“深圳質量”,處處留下了深圳人埋頭苦干的足跡,彰顯了深圳人真抓實干的精神。
10月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深圳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并宣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吹響了深圳引領中國新一輪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號角。
天天學習1979年,蛇口轟然響起的填海建港開山炮,猶如一聲驚蟄春雷,宣告了中國改革開放春天的真正來臨。40年前,中國改革開放大幕初啟,黨中央決定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
10月14日上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廣東省深圳市隆重舉行。取消對超大城市人口規模的限制,加大勞動力配置市場化改革力度,著重提高在深圳務工的農民工的市民化程度和水平,破解“半城市化”難題。
高效率、高速度、高質量是深圳的代名詞,不過,很多人不了解的是,深圳還有一番慢生活。深圳這座散發著巨大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城市,正在打造著“多項全能”的民生幸福標桿。
1979年8月,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區——深圳蛇口工業區正式破土動工。炸山填海的巨響,為深圳經濟特區奏響序曲,更如同春雷炸響神州,被后來人稱為“中國改革開放第一炮”。從一個南海之濱的“小漁村”,到享譽世界的國際化大都市,深圳四十年的滄桑巨變,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
深圳,中國經濟特區的敘事起點,改革開放的時代地標。今日深圳,正向著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的目標奮楫而行。正是在此前調研中被這種狀況所震動、所觸痛,廣東省委主要領導同志、創辦經濟特區重要推動者才深思熟慮、提出構想。
深圳,中國經濟特區的敘事起點,改革開放的時代地標。今日深圳,正向著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的目標奮楫而行。正是在此前調研中被這種狀況所震動、所觸痛,廣東省委主要領導同志、創辦經濟特區重要推動者才深思熟慮、提出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