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6日10:28 來源:新華社新媒體
在陽泉友愛醫院,梅學良(前)和患者、患者家屬練習每日必做的八段錦。新華社記者柴婷 攝
新華社太原10月15日電(記者呂夢琦、王皓)美國人艾瑞克·米勒給自己取了一個好聽的中文名——梅學良。1988年剛到中國時,他還是一名青澀的學生,如今已是山西引進的獲得A類經濟類工作簽證的外國專家。
“我在中國的時間加起來15年了,寫過很多關于中國的文章。我沒看到世界上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有如此巨大的發展?!彼f。對中國多年來巨大發展的親眼見證和一次次深入鄉土的扎實調研,共同匯集成這位52歲在華美國人的“小康觀察”。
艾瑞克記得,自己1988年剛到大連外國語學院學習時,當地的街道和房屋還很破舊,想找個小飯館吃飯都很難。
但艾瑞克感受到一股蓬勃的發展力量正在噴涌。一年學習期滿后,他返回美國取得人類學學士學位,隨后進入匹茲堡大學。他的很多研究課題都與中國有關。
在陽泉友愛醫院,梅學良(左一)為患者彈奏手撥琴。新華社記者柴婷 攝
艾瑞克稱山東鄒平是他的第二故鄉,他曾在那里做過長期的人類學研究。他說,第一次到鄒平是在1997年,先是住在北禾村,后來又搬到馬莊村,其間撰寫了研究報告。此后,他又回過幾次鄒平,每次都感到驚喜。
2008年,艾瑞克把在鄒平的見聞整理成稿,與其他美國學者的文章一起集結成冊,出版了《鄉土中國的變遷》。他們認為,認識中國的農村才算認識真正的中國。
在文中,艾瑞克用一個個細節記錄下他眼中鄉土中國的變遷,也清晰呈現出中國邁向小康社會的步伐。
一個偶然的機會,尋求對腫瘤患者進行有效心理干預的陽泉友愛醫院創始人李友全結識了艾瑞克。當時艾瑞克已獲得匹茲堡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還娶了中國妻子——老家山西壽陽的李若霞。
2013年,艾瑞克和妻子接受了陽泉友愛醫院的邀請,在這座位于太行山中部的小城市定居下來,開設了專門的臨終關懷科,并啟動了免費“居家臨終關懷”項目。
在陽泉市小河古村,梅學良(左)與村民聊天。新華社記者柴婷 攝
他的臨終關懷團隊有4名全職人員。7年來,他們一次次穿行在太行山的鄉間小路上,給很多患者送去溫暖和歡樂。他們教患者打八段錦,給他們彈手撥琴,既聽他們傾訴,也給他們講述。
艾瑞克將他的經歷一點一滴寫在他的筆記里。他開展臨終關懷的病人年紀最大的89歲,最小的只有9歲。他的團隊接觸的癌癥晚期患者有100多位,接受臨終關懷的有十幾位。
“中國的高鐵、掃碼支付和網約車讓人印象深刻,農村的變化同樣很快。這7年,我們一直住在陽泉的農村里,真的很現代化。中國正迎來新的發展?!卑鹂苏f,他想一輩子和妻子扎根在陽泉這座城市,繼續探索適合中國小城市的臨終關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