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15:36 來源:河南日報
二○一八年以來,我省共創建224個“美麗小鎮”3388個“四美鄉村”94.6萬個“五美庭院”
“十一”假期,游客在寧陵縣邏崗鎮黃老家村花海中賞花。該村打造生態花田小鎮,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拍照游玩,有力提高了當地村民收入。 呂忠箱 攝
□本報記者 陳慧
三年前,輝縣市張村鄉大王莊村還是太行山下的一個貧困村。三年后,大王莊村成功脫貧摘帽,水電路廁基礎設施全面改善,美麗村莊詩情畫意,研學旅游紅紅火火,小紅薯還變成大產業,迅速成長為全國最大的酸辣粉產地。
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無數鄉村如大王莊村般悄然嬗變。
食為政首,農為邦本。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描繪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興藍圖。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河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省委省政府就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奮力推進鄉村振興的河南實踐。
站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回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三年來的成效,我們發現,中原大地上,資金、技術、人才等紛紛進入農業農村,各地搶抓機遇、務實重干,農業大省河南正向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出彩中原奮力邁進。
產業發展好又快結構調整成效顯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關鍵,沒有產業發展這個根本和基石,鄉村振興難以持續。”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說。
對河南來說,產業發展第一位就是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
圍繞總書記“牢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立足打造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的指示要求,我省堅持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穩步提升糧食產能,糧食總產連續三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
今年,我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夏糧再獲豐收,總產量750.75億斤,創歷史新高。其中,小麥總產量750.63億斤,占全國總產量的28%以上。當前,7600多萬畝秋糧基本收獲完畢,豐收的喜悅充盈在農民的笑臉上。
不但要種足糧,還要種好糧、用好糧。近年來,河南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幅提升農業供給質量,延長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
高效種養業轉型升級。在重點發展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等“四優”的基礎上,我省把優質蔬菜、花木、茶葉、食用菌、中藥材、水產品等納入優勢特色產業重點扶持。如今,河南的優質專用小麥、花生、蔬菜種植面積,生豬存欄量,食用菌產值,均居全國第一位。優質綠色農產品比重持續提升,農產品供給呈現出百花齊放、色彩斑斕的生動局面。
綠色食品業快速發展。我省面、肉、油、乳、果蔬五大食品產業營業收入占全部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的三成以上。以五大產業為重點,我省開展企業提級、延鏈增值、綠色發展、質量標準、品牌培育五大行動,著力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滿足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2017年啟動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以來,我省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增加到6個,批準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60個,創建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03個,基本形成了國家、省、市三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體系。各產業園依托當地優勢特色主導產業,進行“生產+加工+科技+品牌營銷”全鏈條開發,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鄉村建設補短板人居環境大改善
禹州市把昔日雜草叢生、殘垣斷壁的荒蕪宅基地變成了樹園、游園、果園、菜園(花園),村莊環境更加整潔有序,農民有了休閑游玩的好去處;
光山縣在常態化保潔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垃圾分類,從源頭上實現垃圾資源化、減量化;
孟州市通過城市管網向農村延伸、自建管網和污水處理站、糞污集中收集處理等探索出改廁治污一體實施的模式;
……
如果說鄉村振興是一場“大會戰”,那么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就是第一場“攻堅戰”。黨的十九大召開的第二年,我省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開展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村莊規劃管理等重點工作。2019年1月10日,省委省政府召開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全面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電視電話會議,為環境整治工作明責加壓、再動員再部署。各地以改革的思維、創新的辦法,推動人居環境整治由點到面全面鋪開。一組數據展示了我省鄉村面貌的大變化——
陳年垃圾徹底清理,85%以上的縣市建成了城鄉一體化保潔體系,9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污水治理成效初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27%,較2017年年底提升了10個百分點;
廁所革命強力推進,2018年以來共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637萬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3%;
村容村貌持續提升,整治荒蕪宅基地近1.6萬畝,40522個行政村公共場所等重點部位有照明。與此同時,“四美鄉村”“五美庭院”和“美麗小鎮”創建蓬勃開展。2018年以來,我省共創建3388個“四美鄉村”、94.6萬個“五美庭院”、224個“美麗小鎮”。
改革激活新動能農民增收得實惠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深化農村改革作為“關鍵一招”。
長期以來,我省農村集體經濟存在著一個突出矛盾:一方面很多村莊都是“無錢辦事”的空殼村;另一方面,大量農村集體資產由于產權歸屬不清、集體組織缺位、經營管理方式落后等,處于“沉睡”狀態。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正是破解這一矛盾的‘良藥’。”省農業農村廳集體經濟指導處處長榮姣鳳表示,我省去年5月獲批國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目前,全省基本完成改革任務。此項改革包括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等重要環節。
榮姣鳳介紹,2019年年底,我省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全面完成,基本摸清了農村集體經濟的家底。目前,全省完成集體成員身份確認的村(居)達99.7%,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普遍建立。4218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效應初現,示范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去年,全省有集體經營收益村占比47.3%,其中經營收益超過5萬元的村占49.2%,集體成員累計分紅超過22.8億元。
通過改革,越來越多的集體資產從沉睡中醒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村集體經濟收入從無到有、從少變多,農民財產性收入不斷增加。
這個國慶長假,前來臺前縣夾河鄉姜莊黃河古村落的游客絡繹不絕。因為十歲九澇,姜莊村村民陸續搬遷,老村大量夯土房子閑置。村里引進第三方專業運營黃河古村落民宿小鎮鄉村旅游扶貧項目,村民以合作社形式,參與村集體資產入股分紅。姜莊從一個老舊荒蕪村變成網紅打卡地。
改革激活了農村生產要素,加快了城鄉技術、資金、人力資本等要素流動。大批外出務工人員從“走出去”到“雁歸來”。我省抓住機遇,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累計培育各類新型高素質農民約90萬人,涌現出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新型高素質農民典型代表。
這三年,農業更有奔頭,農村更有看頭,農民更有勁頭。可以期待,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深入實施,未來,農村會讓城里人更向往。
12月7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脫貧攻堅、雙擁工作、知識產權保護等。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12月3日,記者從團省委獲悉,在第五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上,我省有4個項目獲金獎,10個項目獲銀獎,18個項目獲銅獎。大賽由共青團中央、中央文明辦、民政部、水利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共同主辦。
孫守剛、李亞、甘榮坤、孔昌生、穆為民、徐立毅、徐元鴻、趙素萍、王保存、張維寧、喬新江、戴柏華、王新偉、劉玉江、王戰營、錢國玉、龔立群、高體健、謝玉安、顧雪飛、岳中明、習曉軍等在鄭州或當地參加了植樹活動。
這些年來,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決扛牢政治責任,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省之力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省長尹弘經常深入貧困村開展調研,為貧困地區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把脈問診、開出脫貧“藥方”。
王國生強調,要聚焦重點任務,持續提升脫貧攻堅質量。會議通報了2020年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發現問題。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民盟河南省委、省脫貧攻堅督查巡查組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參加會議。
6日,西部、西南部會有弱降水天氣。霾:4日至10日,我省空氣污染氣象條件持續較差,霾將再次發展,其中6日夜間至7日,淮河以北大部有中度霾、部分地區重度霾。氣溫低迷 最高氣溫:未來三天大部地區的最高氣溫平穩,6日之后將會出現下降。
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高發,給疫情防控帶來更大挑戰。在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門口,工作人員對進入校園的師生進行健康碼、進出證件的查驗,并測量體溫。” 對于教室、宿舍、食堂等重點場所,我省各級各類學校也安排有專人每日進行清潔消毒、通風換氣。
活動期間,我省將以“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為主題,開展旁聽庭審活動、憲法和民法典知識競賽等主場活動和主題活動,重點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憲法、民法典和疫情防控有關法律法規等。活動當天,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被授牌成為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根據預報,今天白天,全省陰天,黃河以北和三門峽、洛陽兩地區及鄭州、平頂山、南陽三地區西部有小雪或雨夾雪,其中三門峽、洛陽兩地區和南陽地區北部局部有中雪。到了2日白天,我省西部、南部零星小雨或雨夾雪停止轉陰天,其它地區陰天到多云。
具體來說,從周一夜里到周二,全省陰天,大部分地區有小雨或雨夾雪,其中三門峽、洛陽、濟源三地區和安陽、新鄉、焦作、南陽四地區西部部分地區有中雪,局部有大雪。到了2日白天,我省西部、南部零星小雨或雨夾雪停止轉陰天,其它地區陰天到多云。雖然此次雨雪過程持續時間并不算太長,但還是會給我省帶來諸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