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10:12 來源:人民日報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前三季度進出口增長0.7%(權威發布)
核心閱讀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我國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顯現,進出口明顯好于預期。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3.1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0.7%。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3.1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0.7%。其中,出口12.71萬億元,增長1.8%;進口10.41萬億元,下降0.6%。前8個月累計出口實現正增長,前三季度累計進出口實現正增長。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10月1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我國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顯現,進出口明顯好于預期。從增速看,一、二、三季度進出口增速分別為-6.5%、-0.2%和7.5%,呈現一季度大幅回落、二季度止跌企穩、三季度全面反彈的發展態勢。
外貿進出口逐季回穩
海關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逐季回穩,累計增速轉負為正。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進口總值均創下季度歷史新高。
李魁文表示,分析前三季度外貿數據,可以明顯看出以下特點:
出口展現較強的韌性。我國出口從4月份開始,連續6個月正增長。前三季度累計增長1.8%,表現超出市場普遍預期。防疫物資拉動出口增長2.2個百分點。“宅經濟”商品拉動出口增長1.1個百分點。國內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出口訂單的增加。
進口需求穩中向好,支撐進口值回升。我國在全球率先復工復產,不斷鞏固擴大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的成果,國內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也帶動了進口回暖。三季度,我國進口3.88萬億元,同比增長4.3%。
國際市場份額穩步提升。根據WTO公布的月度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數據測算,1—7月份,我國進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為12.6%,其中出口份額為13.8%,進口份額為11.3%,同比分別提升1、1.1和0.8個百分點。進出口、出口、進口國際市場份額均創歷史新高。
前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明顯,外貿“穩定器”作用更加突出。前三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10.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占我國外貿總值的46.1%,比去年同期提升4個百分點。
對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保持增長,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前三季度,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韓國進出口分別為3.38萬億元、3.23萬億元、2.82萬億元、1.61萬億元、1.45萬億元,分別增長7.7%、2.9%、2%、1.4%、1.1%,其中,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4.6%。
通關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
李魁文介紹,今年,海關聚力“六穩”“六保”,統籌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促進外貿穩增長工作,提出56條穩外貿、穩外資措施,不斷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9月當月,全國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35.02小時和1.86小時,較2017年分別壓縮64.04%和84.87%,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均已連續5個月環比下降。
“我們全面推進‘兩步申報’‘提前申報’‘綠色通道’及免到場查驗等便利化措施,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高通關效率。”李魁文說,今年,通過減免進口滯報金、滯納金、免征加工貿易貨物內銷緩稅利息等措施,累計為企業減免和節約資金近2億元。特別是使用關稅保證保險的進出口企業中,中小企業約占70%,切實為中小微企業減負增效。
李魁文介紹,當前我國外貿產品基礎穩固,貿易方式持續優化。內生動力增強,民營企業帶動作用突出。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3.2%,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8.7%,所占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了0.8個百分點。我國集成電路進口增長16.6%,糧食、肉類和醫藥品進口也分別增長了20.7%、87.3%和10.5%。
海關多措并舉推動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大力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洋山綜合保稅區建設,加大自貿試驗區海關監管制度創新和復制推廣力度,推進全球維修和再制造業務在綜合保稅區內全面實施。前三季度,全國綜合保稅區進出口2.34萬億元,增長15.1%,比外貿整體增速高14.4個百分點。
新業態成穩外貿重要力量
今年,我國全面推廣跨境電商出口商品退貨監管措施,開展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B2B)出口監管試點。加快試點促進新業態發展。鼓勵中西部、東北等地開展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前三季度,我國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1873.9億元,增長52.8%,市場采購出口5098.6億元,增長35.5%。新業態發展已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
李魁文表示,作為新興貿易業態,跨境電商憑借其線上交易、非接觸式交貨、交易鏈條短等優勢逆勢上揚,為外貿企業應對疫情沖擊發揮了積極作用。7月1日起,海關在北京等10個直屬海關開展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出口試點,9月1日起,進一步擴大到22個直屬海關。參與的企業數、申報單量、出口貨值穩步上升。
前三季度,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進出口6.75萬億元,增長1.5%。其中,出口3.85萬億元,增長2.8%;進口2.9萬億元,下降0.3%。對部分主要貿易國家進出口實現了較快增長。其中對越南、土耳其、波蘭、泰國進出口分別增長18.5%、17.1%、13%、10.9%。
“今年以來,海關總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李魁文說。一是全力推廣“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合作理念。二是深化疫情防控合作。三是大力推進中歐班列發展。四是積極支持推進AEO(經認證的經營者)互認合作。中國海關通過各種靈活方式,全力推進AEO國際互認工作。截至目前,已與歐盟、日本、韓國等15個經濟體簽署了互認安排,涵蓋了42個國家(地區),占AEO制度國家(地區)的50%,其中包括1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得益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國外貿持續回穩向好,連續6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前11個月,我國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前5大貿易伙伴進出口均實現增長,其中,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4.24萬億元,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4.6%。
(記者杜海濤)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今年1至9月,我國外貿累計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7%;1至10月,外貿增速提高到1.1%;進入11月,增幅繼續擴大。
聯播+12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從戰“疫”主戰場武漢到三秦大地陜西,從國家糧食主產區之一松遼平原到澎湃著經濟活力的長三角……習近平總書記今年的考察足跡中,留下許多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殷殷囑托。
海關總署7日發布數據,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同比增長1.8%,呈現持續向好、加速增長態勢。
今天(7日)上午,海關總署對外公布: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深圳海關統計分析處副處長 曹鵬飛:深圳不僅家電出口從6月份起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態勢,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商品出口也表現亮眼。
據海關總署網站消息,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8%。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前5大貿易伙伴進出口均增長。
今天(7日)上午,海關總署對外公布: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進出口已經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前11個月,我國機電產品進口值增長4.5%;大宗商品如原油、鐵礦砂、鋁礦砂進口量分別增加9.5%、10.9%、13.4%。
“十三五”時期,我國積極擴大開放,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不斷培育外貿發展新優勢。重慶海關所屬渝州海關副關長 程波:貨物在重慶一次查驗,然后在廣西直接放行,相當于把港口搬到了中西部。
今年前10個月,我省外貿進出口總值4594.5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下同)增長2.9%。其中出口2781.5億元,下降3.7%;進口1813億元,增長14.9%。10月份當月進出口值823.2億元,同比增長5.2%,環比增長53.5%,月度進出口值創歷史新高。
(記者杜海濤)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我國外貿延續增長態勢,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9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表示,自6月份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連續5個月實現正增長,出口國際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提升,外貿發展韌性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