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6日19:2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當地時間10月5日至9日,聯合國難民署第71次執委會會議在日內瓦萬國宮舉行。今年重點探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人道主義救援等問題,重申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團結。
△圖片來源: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菲利波·格蘭迪表示,盡管聯合國秘書長呼吁停火,但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的沖突、暴力、侵犯人權及政治危機仍在繼續,被迫流離失所者總數上升至近8000萬人,是10年前的兩倍。其中,非洲薩赫勒中部地區局勢仍然令人擔憂,僅過去一年就有超過6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超過3600所學校被摧毀或關閉。此外,也門沖突造成今年超過14萬人流離失所,2400萬人迫切需要援助,目前已經成為最大人道主義危機之一。特別在疫情影響下,饑荒問題日益嚴重。
格蘭迪指出,世界各國政府已采取嚴厲措施制止新冠病毒傳播并關閉邊界,但他再次呼吁各國確保其限制的暫時性和非歧視性,并尊重國際人權義務。同時,格蘭迪還強烈呼吁,維持援助資金,特別是人道主義預算。維持人道援助水平是一種通過成本相對較低的方式挽救生命,保護弱勢群體并幫助他們有尊嚴并安全地生活。這將減輕邊緣化所帶來的動蕩可能加劇的不穩定性,否則將來需要付出更大代價,這體現了在今天如此罕見的團結一致基礎上建立的有遠見的合作治理。目前有110多個國家在采取必要公共衛生預防措施的同時,保持庇護系統正常運轉。
格蘭迪還表示,當前情況下,僅靠人道主義援助不足以應對,需要將難民、境內流離失所者和無國籍人士等納入國家應對努力。同時,包容性還須體現在社會服務、社保網絡和應對糧食不安全問題等措施中,對教育等權利的關注也至關重要。
格蘭迪同時指出,雖然大多數難民更愿意返回家園,但有些很難實現。盡管融入庇護國是一個困難的選擇,但至少對于最弱勢群體而言,重新安置到第三國仍然至關重要。
此外,格蘭迪強調,氣候導致的流離失所將繼續并加劇,需要了解如何預防、緩解和做好應對。例如,利用人工智能、預測分析等,以在流離失所發生前做出明確響應。他還對歐盟委員會最近發布的有關移民和庇護新協議表示歡迎,這一舉措有助于明確如何以團結精神體現責任分擔。(總臺記者 張婧昊)
(編輯 王丹妮)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擴大,越來越多中國明星投身公益事業,成為聯合國親善大使,登臺演講。(2014年9月23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親善大使、中國演員李冰冰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開幕式上發言。
新華社日內瓦8月30日電(記者聶曉陽)聯合國難民署30日發布報告稱,全球達到學齡的難民兒童共有710萬,其中370萬兒童沒有上學,比例超過一半。各國政府和社會組織應加強合作,幫助更多難民兒童獲得必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