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6日16: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近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面向海內外出版發行。這部重要著作生動記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立足“兩個大局”、推進“兩個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生動展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必須抓常、抓細、抓長,持續努力,久久為功。”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時習之”欄目即日起推出系列策劃,梳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有關作風建設的相關論述,供廣大干部學習參考。
今天推出第三期:有關作風建設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有這些精彩用典
②有關作風建設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有這些精彩比喻
①有關作風建設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強調了這些名詞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原文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動人,都不如在前面帶動人管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必須做表率、打頭陣。
——《持續推動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原文
當前,少數黨員、干部自我革命精神淡化,安于現狀、得過且過;有的檢視問題能力退化,患得患失、諱疾忌醫;有的批評能力弱化,明哲保身、裝聾作啞;有的驕奢腐化,目中無紀甚至頂風違紀,違反黨的紀律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屢禁不止。古人說:“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一旦有了“心中賊”,自我革命意志就會衰退,就會違背初心、忘記使命,就會突破紀律底線甚至違法犯罪。
——《持續推動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原文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說到底是要解決黨內存在的違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種問題,關鍵是要有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無論什么時候,問題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度來檢視發現自身不足,做到知恥而后勇。
——《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2019年6月24日,在主持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原文
要在自我凈化上下功夫,通過過濾雜質、清除毒素、割除毒瘤,不斷純潔黨的隊伍,保證黨的肌體健康。古人說:“天下不能常治,有弊所當革也;猶人身不能常安,有疾所當治也。”治病救人,哪能不吃藥,對那些頑癥須下點猛藥才行,對有病毒擴散風險的腫瘤還得動刀子。要在自我完善上下功夫,堅持補短板、強弱項、固根本,防源頭、治苗頭、打露頭,堵塞制度漏洞,健全監督機制,提升黨的長期執政能力。
——《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2019年6月24日,在主持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原文
“人患不知其過,既知之,不能改,是無勇也。”要把“改”字貫穿始終,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能夠當下改的,明確時限和要求,按期整改到位;一時解決不了的,要盯住不放,通過不斷深化認識、增強自覺,明確階段目標,持續整改。整改落實要防止虎頭蛇尾、久拖不決,防止搞紙上整改、虛假整改,防止以簡單問責基層干部代替整改責任落實,防止以整改為名,層層填表報數,增加基層負擔。
——《準確把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目標要求》(2019年5月31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原文
要堅守精神追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處理好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關系。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態,看淡個人進退得失,心無旁騖努力工作,為黨和人民做事。
——《廣大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做到信念堅、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2019年3月1日,在2019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原文
“治其本,朝令而夕從;救其末,百世不改也。”不從政治上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就會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局面,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正因為如此,我反復強調,“全面從嚴治黨首先要從政治上看”,“政治問題要從政治上來解決”。我們把黨的政治建設擺上突出位置,在堅定政治信仰、增強“四個意識”、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和規范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正風肅紀、反腐懲惡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黨的政治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不抓黨的政治建設或背離黨的政治建設指引的方向,黨的其他建設就難以取得預期成效。
——《增強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2018年6月29日,在主持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原文
古人說,“內無妄思,外無妄動”。黨的領導干部更要對組織和人民常懷感恩敬畏之心,對功名利祿要知足,對物質享受和個人待遇要知止。
——《重整行裝再出發,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從嚴治黨引向深入》(2018年1月11日,在中共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原文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蘇軾的這份情懷,正是今人所欠缺的,也是最為珍貴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想通這個道理,就一定能夠以身作則、以上率下,以清廉養浩然正氣。
——《重整行裝再出發,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從嚴治黨引向深入》(2018年1月11日,在中共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原文
古人講,“禁微則易,救末者難”。這些年,我們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和從嚴治黨新要求,提出并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在高壓震懾和政策感召下,一些犯錯誤甚至犯嚴重錯誤的干部,主動向組織講清楚問題,得到寬大處理;一些游走在違紀邊緣的干部受到警示,懸崖勒馬、迷途知返;還有更多干部受到警醒,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真正體現了黨的政策和策略,體現對干部的最大關心和愛護。
——《重整行裝再出發,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從嚴治黨引向深入》(2018年1月11日,在中共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
(責編:任一林、萬鵬)
堅定不移把依法治國向縱深推進
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厚,闡述深刻,邏輯嚴密,體系完整,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進程的最新重大理論成果,是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推進“十四五”時期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實現中國法治現代化提供了行動指南。
確定這個主題,就是要牢固確立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推動憲法精神家喻戶曉。楊春雷表示,各級檢察機關采取多種形式推動憲法學習宣傳常態化、制度化,促進憲法精神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絡。
聯播+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第三個全國“憲法宣傳周”,也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召開,習近平法治思想首次提出之后的首個國家憲法宣傳周。今年全國“憲法宣傳周”的主題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
憲法,如太陽一般耀眼,照射國家的每一處地方,保障著每一個公民的福祉權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所強調的,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
18世紀法國思想家盧梭給出的答案是:“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于國家而言,必須真正敬畏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以保障公民權利作為行動的出發點。
□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在歷史中造就,維系著一個國家的基本認同。憲法生活的發展與豐富,折射出國家、社會的發展與個人自由的拓展,而這些來自于中國的生動憲法實踐也影響著世界法治。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憲法,國家的根本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弘揚憲法精神,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進行深刻論述。(記者羅沙 視覺劉媛媛)
以“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為主題的第三個全國“憲法宣傳周”在各地同步展開。建立憲法宣誓制度,設立國家憲法日;國歌法、國旗法、國徽法等,以國家立法形式,落實了憲法規定的關于國家象征和標志的重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