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5日13:3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翻越唐古拉山,青藏鐵路便進入了西藏藏北地區。這里的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草場遼闊、空氣稀薄,不少游客來到這里,都會感慨,這里的藍天白云就像電腦屏保圖片一樣美麗。安多是青藏鐵路進入西藏的第一站。在沒有鐵路的年代,很多安多縣的牧民世代放牧,沒有出過家門,而鐵路的開通,打開了安多的大門,讓這個藏北小城變得富有生機,牧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眼前這座剛剛建成的白色小樓位于安多縣城北部,這是當地171戶牧民合作社開發的新的運營方向,一樓用于出租獲取收益,二樓用作合作社辦公場所。合作社的負責人名叫扎西頓珠,是個八零后,也是個地道的牧民。從騎著馬兒放牧,到帶領村民進城做生意,扎西頓珠說,帶來如此巨大轉變的正是青藏鐵路。
西藏那曲市安多縣措瑪鄉龍那村黨支部書記 扎西頓珠:2008年,我經過安多站的時候,聽到火車汽笛聲,感覺非常奇怪,因為那時候沒見過火車,后來就聽咱們老一輩的講,這是咱們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來修筑,給咱們帶來通行上的方便。
2008年,在青藏鐵路二期開通兩年后,扎西頓珠才第一次坐上火車,去到拉薩,那年他二十五歲。
西藏那曲市安多縣措瑪鄉龍那村黨支部書記 扎西頓珠:到了拉薩,我才發現我們牧民世世代代放牧,很難和外界接觸,這樣下去我們會跟不上社會的發展。
開拓了眼界的扎西頓珠開始琢磨如何改變過去的生活方式,隨著火車開通后過往客商的增多,他就跟人學做生意,2011年初他賣掉了家里的所有牛羊,舉家搬到了縣城,搞起了安多傳統服飾的制作銷售,扎西頓珠和家人既當老板又做裁縫,一天至少能賺500塊錢。而當時,他的做法并不被牧民們理解。
西藏那曲市安多縣措瑪鄉龍那村牧民 洛措:以前我們牧區的話就是大部分的牧民就不愿意走出去,不愿意去外面打工賺錢,在家里也不愿意放牛放羊,思想確實是比較封閉。
改善了生活的扎西頓珠并沒有自我滿足,他覺得自己要做榜樣,讓大家伙看到希望。2014年他當選村黨支部書記,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集中養殖當地特有的多瑪綿羊、并成立了專門的運輸隊和服裝加工廠,帶領大家一起致富。
西藏那曲市安多縣措瑪鄉龍那村黨支部書記 扎西頓珠:剛開始有71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共252人,通過咱們國家的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像我們村的話水電路都給解決了。然后靠咱們通過合作社的分紅,從今年5月全部實現脫貧。
如今,扎西頓珠最關注的就是村民們子女受教育的問題,在他的帶領下,龍那村積極落實高原生態移民搬遷政策,全村171戶以及有70多戶搬遷到縣城,保證了孩子們就近入學。
西藏那曲市安多縣措瑪鄉龍那村牧民 白瑪措姆:我有兩個小孩,以前我們靠放牧為生,通過扎西頓珠書記的帶動,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走出去,在城市里上大學,大學上完之后再回來報答父母。
(總臺央視記者 白央 馬力 昱皓)
(編輯 王法)
阿里地區改則縣“圓夢新居”居民扎西頓珠展示其發布在短視頻平臺的影片。圖片為本報記者劉宇航攝/光明圖片 阿里地區革吉縣鹽湖鄉粗鹽巴加工廠,75歲的布瑪爾捧起新鹽,笑得燦爛。
圖片為本報記者劉宇航攝/光明圖片 阿里地區改則縣“圓夢新居”居民扎西頓珠展示其發布在短視頻平臺的影片。圖片為本報記者劉宇航攝/光明圖片 阿里地區革吉縣鹽湖鄉粗鹽巴加工廠,75歲的布瑪爾捧起新鹽,笑得燦爛。
去年8月,邊境小康村一期工程在山南洛扎縣次麥社區動工,按照人均40平方米的標準,為當地村民建新房。隨著村里發展集體經濟,扎西頓珠靠著務農和打工的積蓄,在頓珠農牧民施工隊入股5萬元、藏雞養殖基地入股1萬元,現在每年能分到三四千元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