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5日09:29 來源:人民網
只有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才能實現聯合國的各項發展目標,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3500萬、死亡病例超過103萬。疫情給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給未來增添了許多新的不確定因素。面對疫情,需要共同的勇氣、共同的面對和共同的努力,因為人類命運與共,世界需要團結合作。這是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歷史關頭,辨析前進方向,是各國需要認真思考也必須作出正確抉擇的問題。
“這場疫情啟示我們,我們生活在一個互聯互通、休戚與共的地球村里。各國緊密相連,人類命運與共。”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這一最重要多邊舞臺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努力開創美好未來。中國恢宏的世界胸懷,堅定的大國擔當,贏得各方稱贊。
道路決定命運,在“世界將向何處去”問題上尤其不能迷失。中國提出忠告,單邊主義沒有出路,必須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由各國共同維護普遍安全,共同分享發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運。中國一再呼吁,摒棄意識形態爭論,跨越文明沖突陷阱,相互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模式,讓世界多樣性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人類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態。“任何國家都沒有包攬國際事務、主宰他國命運、壟斷發展優勢的權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權、霸凌、霸道”“靠冷戰思維,以意識形態劃線,搞零和游戲,既解決不了本國問題,更應對不了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任何國家都不能從別國的困難中謀取利益,從他國的動蕩中收獲穩定。如果以鄰為壑、隔岸觀火,別國的威脅遲早會變成自己的挑戰”……一系列態度鮮明的論述,明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決抵制和反對什么,堅定了各國共同走團結合作的人間正道的信心。
“以天下為己任”,世界需要這樣的寬廣視野、開放胸襟和積極擔當,不斷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共享和平與發展成果。5年前,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五位一體”的總體路徑;3年前,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中進一步提出建設“五個世界”的總體布局;在今年的聯大會議上,習近平主席結合國際社會對疫情的反思,提出了重要的“四點啟示”。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由衷表示,感謝中國一貫給予多邊主義和聯合國堅定支持,相信中國完全有能力實現自身發展并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強調:“要超越國家、民族、文化、意識形態界限,站在全人類高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中國堅信,無論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還是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加快實現性別平等、促進全球婦女事業發展,只有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才能實現聯合國的各項發展目標,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中國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等偉大實踐,著眼為全人類開創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美好未來,具有強大吸引力和感召力。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地緣政治研究院主任弗里德里克·杜澤指出,中國支持聯合國發揮核心作用的一系列重大舉措,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必將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逆轉。手握歷史的接力棒,各國理當作出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抉擇。只有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真正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共同創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05日 03 版)
習近平: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場多邊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密集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回應時代之問,給出中國方案。“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人類唯有團結合作、同舟共濟,才能應對全球性風險挑戰,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習近平: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場多邊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密集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回應時代之問,給出中國方案。“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人類唯有團結合作、同舟共濟,才能應對全球性風險挑戰,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魯伊基·肇嘉(Luigi Zoja)心理學教授,曾任教于意大利巴勒莫大學和英蘇布亞大學,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前主席,意大利著名心理分析師。申荷永 心理學教授,曾任職華南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和澳門城市大學;國際分析心理學會中國學會會長;著有《中國文化心理學心要》《心理分析:理解與體驗》《榮格與中國文化》。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設置專題,集納習近平有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為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解題。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習近平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多方面闡述: ——搭建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國際政黨交流合作網絡,匯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力量;
隨著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向前邁進,中國以自身復蘇帶動世界共同復蘇的效應日益凸顯,中國同東盟合作的空間將更為廣闊 11月27日至30日,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為主題的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舉行。
顯然,中國不僅在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全球治理中去融入這種理念。只要我們揚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風帆,人類發展進步的航船必能乘風破浪、不斷前行,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特稿:奏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記習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以及巴黎和平論壇
國家主席習近平27日在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致辭。習近平說:“2013年,我提出愿同東盟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攜手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為了促進民心相通,習近平強調,要構建“人文共同體”,促進文明互學互鑒,增進各國睦鄰友好,夯實上海合作組織長遠發展民意基礎。面對世界和亞太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革,對于亞太合作未來的路怎么走,習近平提出,要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于11月20日在廣州開幕。本屆會議以“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征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有600余位全球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