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4日10: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金秋時節,稻谷飄香,從南到北,一幅幅五彩斑斕的豐收畫卷鋪展開來:
華北平原籠上“青紗帳”。在山東夏津縣鄭保屯鎮生態農業示范田,種糧大戶黃勤勇信心滿滿:“玉米棒穗多,籽粒抱得緊,又是一個豐收年!”
黑土地鋪上金地毯。在吉林省和龍市龍城鎮清湖村,金黃的稻穗隨風搖曳,村民常利臣面露喜悅:“瞧,一株稻穗足有160粒,今年高產穩穩的!”
“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今年夏糧豐收大局已定,秋糧要爭取有好的收成。”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為奪取今年糧食和農業豐收指明了方向。
億萬農民辛勤耕耘,換來沉甸甸的收獲:今年夏糧總產再創新高,秋糧豐收已成定局。何止糧食?你看,新疆的葡萄翠綠,湖北的蓮藕白壯,陜西的蘋果脆甜,內蒙古的羊只肥美……“慶豐收 迎小康”,大江南北,豐收號子唱起來,民俗秧歌舞起來,農家美食擺起來。這是五谷豐登的歡歌,這是欣欣向榮的勝景,這是億萬農民邁向全面小康的鏗鏘腳步!
品豐收味道——
辛勤的汗水,香甜的果實,抗疫抗災闖難關,今年的豐收尤為來之不易
豐收的味道是什么?
“甜甜的,香糯的!”種糧大戶葛德君在田間搓下幾粒玉米放在嘴里,一邊咀嚼一邊說。
“皖北糧倉”綠浪翻滾,豐收的鏡頭定格在安徽亳州市大楊鎮聶橋村,葛德君底氣十足地說:“瞧,今年的玉米籽粒飽滿,畝產上1100斤,穩穩的。”
“220畝地,一季麥子一季玉米,今年下大力氣啦,真是粒粒皆辛苦啊!”葛德君坦言,春耕受疫情影響,缺人工、缺農資,難題不斷。關鍵時刻,政策“組合拳”讓他吃下定心丸:開辟綠色通道,化肥送到地頭,農機開進田間,算夏收賬,每畝小麥增產100斤。
秋種同樣不輕松。“剛點上玉米,雨下個不停。”葛德君說,讓他感到幸運的是,去年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溝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再加上農業部門及時組織,大家伙一起搶種補種,最終有大水無大災。
“大賬算下來,小麥加玉米,畝產超過了1噸,咱也為‘飯碗’做貢獻了,累點也值!”葛德君感慨。
走進“中原糧倉”,廣袤的田野遍地金黃。
豐收的味道是什么?
“咸咸澀澀的,苦盡甘來啊!”河南柘城縣袁莊村種糧大戶張百深最有體會的是汗水的味道。
“今年種糧過了好幾關。”張百深說:“年初,擔心疫情耽誤農時;到小麥拔節時,又遇上‘倒春寒’;后來,又碰上病蟲害。但是,好政策接連不斷,一撥撥農技專家進田,農機服務、統防統治,讓咱闖過了一道道難關。”
算豐收賬,張百深格外高興:大災沒減產,260畝地能打50多萬斤糧!
鏡頭向南,在四川丹棱縣仁美鎮雄義村興農家庭農場,清水繞田,魚戲田間。
“聞稻花香,品生態魚,一畝地有兩份收入,你說豐收的味道美不美!”農場負責人黎可學說,年初,農場提早備好種子和魚苗,農業部門提供技術指導,幫助對接商超,黎可學嘗到了稻魚共生的甜頭。
回望田野,一幕幕場景歷歷在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抗擊嚴重洪澇、蟲口奪糧,今年的豐收尤其來之不易。
豐收背后,是一項項強農政策的有力支撐,投入加力,補貼給力,超過2200萬臺套農機具戰春耕,各級財政安排小麥病蟲防控資金超16億元;豐收背后,是億萬農民的辛勤汗水,320萬農機手帶動一家一戶,迎朝霞、頂烈日,奔波田間,拼搏出累累碩果。
這個金秋,讓我們禮贊豐收,禮贊農民!
看豐收成色——
直播成“新農活”,綠色是主旋律,從賣得出到賣得好,豐收年也是增收年
說一千,道一萬,農民增收最關鍵。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豐收的意義不同尋常。
果園里橙香撲面,直播間里“紅心”滿屏,一根網線,讓臍橙從枝頭直連餐桌。
“來了2000單,馬上發貨!”湖北省枝江市桔緣柑橘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代年忙活著,說起直播帶貨的戰果,非常得意:“電商真厲害!一天超過3萬單,能賣出5萬公斤臍橙,銷售額累計超過6000萬元。”
回想幾個月前,周代年不敢想,“臍橙上市遇上疫情,幾十萬斤的果子壓在倉庫里,真是愁啊!”
電商助力湖北、消費扶貧、金秋消費季……一系列精準幫扶,為柑橘找到出路,周代年的眉頭舒展了:“直播成了‘新農活’,流量成了‘新農資’,咱跟不上潮流不行了。”
直播打開銷路,更打開了思路。市里一項項舉措化危為機,政策及時跟進,對接平臺、組織培訓,讓電商從“一時火”變成“一直火”。周代年坦言,合作社網上銷量超過90%,“增產又增收,879戶社員的口袋更鼓了!”
不僅僅是農產品電商,綠色農業、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快速成長,不斷激發鄉村發展新動能。
擦亮農業“綠色”底色,土地生“金”。
“沒錯,大米18元一斤!”跳上車,顧不上洗手,四川順和通米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鄭光躍在物流單上簽好名,笑容舒展。
鄭光躍的底氣來自綠色大米,“我們這里光照充足、土壤富硒;鴨子吃蟲,不用農藥,全程有機種植。”大米“穿”包裝、起名字,經過質量檢測,走進大超市,公司發展有機水稻面積500畝,今年總產量可達20萬公斤。
綠色成了農業生產主旋律,全國累計認證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4.6萬個。
緊密利益聯結,越來越多的農民融入現代產業鏈。
采摘、包裝、過磅、裝車,江西萬安縣高陂鎮泗源村宋建冬笑著說,“加入合作社,產量和收入有了保障,今年采摘2萬斤,收入6萬多元!”
萬安縣橘樹漫山,村民家在林中住,人在果園忙,過去果子沒少摘,可價格上不去。村里成立綠豐果業專業合作社,改種優質品種,推廣綠色種植,帶著果農一起闖市場。合作社理事長鄧蘭云說,“合作社發展井岡蜜柚、南豐橘3000多畝,每年可為貧困戶銷售果品30多萬斤。”
豐收年也是增收年。“伴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從賣得出到賣得好,農民收入連上新臺階,農業的后勁更強了。”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說。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掂掂豐收的成色,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9元,增速較一季度提高2.8個百分點。田野里一個個產業拔節生長,鼓起了農民“錢袋子”,脫貧質量更高了,小康成色更足了。
農民收獲的不只是甜蜜蜜的果實,更是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掂豐收分量——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糧食產能站穩1.3萬億斤臺階,牢牢端穩自己的飯碗
糧食豐收靠什么?
“一靠耕地,二靠科技。”河南滑縣萬古鎮杜莊村杜煥永種糧底氣十足,流轉2000多畝,托管5000多畝,這位當地有名的“田保姆”,說起糧食頭頭是道:“今年春旱,小麥沒受啥影響。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溝渠連通,機井、出水口就在田頭,澆地刷卡,一點也不費事。”
杜煥永感嘆,如今種地已告別“靠天吃飯”,植保無人機、四驅型機動噴藥車、北斗激光平地儀,這些年合作社購置不少“神器”,從種到收機械化“一條龍”,“效率高了,成本降了,就拿噴藥說,飛機一天能作業300多畝,頂幾十個人工,花銷能省一半以上。”
在滑縣,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34.5萬畝,1000多條水渠、3萬多眼機井,保障耕地用水,138名農技人員進村入戶,今年滑縣小麥產量100萬噸左右,玉米種植面積達128.5萬畝。
各地持續重農抓糧,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農業基礎更牢了,“身板”更壯了。
藏糧于地,“飯碗田”有勁了。近年來,我國每年推進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22年全國將建成高標準農田10億畝,保障糧食產能在1萬億斤以上。
“靠著高標準農田,我家160畝水稻扛過了洪澇災害。”江西新干縣大洋洲鎮新市村種糧大戶李炳如說,“稻田能及時排出水,避免水稻淹泡,不僅提升了抗災能力,平均畝產還增加了50斤。”
藏糧于技,農民用上“金扁擔”。在四川南充市順慶區李家鎮崇仙境村,一場陸空聯合作業正在開展,收割機奔馳而過,把一株株水稻“吃”進肚里,無人機緊跟其后,油菜籽均勻撒入。“水稻歸倉,油菜下地,村里這300畝地全走訂單。”崇仙境村黨支部書記李桂林介紹。
不僅僅在順慶,一項項新技術落地,為豐收提供強有力支撐。目前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近6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良種覆蓋率保持在96%以上。
大國糧倉根基穩固。我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70公斤,高出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我們把飯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中,守住“三農”這個戰略后院,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權。
只要我們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凝心聚力推進鄉村振興,定能迎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個又一個豐收!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04日 01 版)
近年來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深入推進,為響應國家戰略,鄭州市市政工程總公司嚴格落實各級控塵督導,積極主動配合轄區鎮辦交辦工作。響應市控塵辦號召,積極主動參加老舊社區改造志愿者服務,成立總公司“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參加“綠城使者”等志愿服務行動。得到主辦單位一致認可。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近年來,內蒙古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努力在保護礦山生態環境的同時,倒逼資源的集約高效和可持續利用。內蒙古生態環境廳巡視員張樹禮介紹,截至目前,內蒙古有52家礦山企業被自然資源部列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有191家礦山企業列入自治區綠色礦山名錄。
面對廣大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熱切期盼,生態文明建設仍存在一定短板,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刻不容緩。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關鍵要加強教育引導,提升廣大青少年綠色生活創建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山上不栽樹,喝水跑遠路;坡地不壘埂,種糧要貼本;育得青山在,功德傳后代。三光片區涉及興街鎮三光等6個村委會2253戶,石漠化面積30平方公里,是西疇縣石漠化最嚴重地區之一。
不遺余力呵護綠水青山,北京懷柔的藍天,著實是一微克一微克摳出來的。 近年來,懷柔區以突破懷柔科學城為統領,以生態涵養為底線,加快推動會議休閑、影視文化等功能要素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促進生產和消費方式的綠色化轉變,有助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實施生態綜合整治,東山縣3年來累計清退或遷移無人島周邊漁排超3.5萬格、筏式吊養約4000畝。”東山縣委書記洪泰偉表示,東山將立足海洋特色產業,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持續擴大綠色惠民效應。
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實施生態綜合整治,東山縣3年來累計清退或遷移無人島周邊漁排超3.5萬格、筏式吊養約4000畝。”東山縣委書記洪泰偉表示,東山將立足海洋特色產業,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持續擴大綠色惠民效應。
圍繞貫徹落實中央“六穩”“六保”工作要求,廣西壯族自治區應急管理廳采取實行差異化執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誠信體系建設等有效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為了在2030年之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除大力節能,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還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李宏偉認為,未來,切實做好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和確權登記等基礎性工作,應以落實產權主體為關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