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1日13:3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第八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①】
光明日報記者 郭超
編者按
用歌曲謳歌中國夢、闡釋中國夢、唱響中國夢,對于凝聚各方力量,激勵人們投身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事業具有重要意義。2014年起,本報陸續刊登了由“中國夢”主題歌曲創作推廣組委會遴選出的《光榮與夢想》《時間都去哪兒了》等“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受到讀者朋友的喜愛。從今天起,本報開設《第八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專欄,向讀者推介新一批優秀歌曲。
80后音樂人譚旋,“旋律”的“旋”。以前,提起譚旋,人們腦海里響起的旋律,也許是《宮鎖心玉》主題曲《愛的供養》,《古劍奇譚》片頭曲《劍心》,《何以笙簫默》片尾曲《何以愛情》……現在,一定還要加上《武漢伢》那直抵人心最軟處的旋律。
這是疫情發生以來,網友最喜歡的歌曲之一。“單曲循環,每次聽,眼睛都是濕潤的?!薄坝米钊彳浀臇|西表達最有力的支持,用最輕的聲音發出最強的聲音。”
與以往做影視音樂有所不同,這首歌沒有任何“套路”,這是譚旋發自內心要寫的一首歌。
他和另外一位詞作者段思思都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疫情發生時,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新西蘭,不過他們的心都在武漢。
1月23日,武漢暫時關閉離漢通道?!斑@首歌就是在那天寫的?!边@是一群武漢人對于家鄉情感的寄托。很自然地,他們把歌命名為《武漢伢》?!柏蟆痹谖錆h話里一般指小孩子,也可以指年輕人?!斑x用‘伢’這個字,就是想表達我們與武漢陪伴成長的關系。整首歌有一個時間跨度在里面。”譚旋說。
創作完成后,他們請希瓜音樂的陳夔、馬濤進行編曲和混音,同時邀請武漢的吉他手、音樂人吳濤完成吉他錄制?!拔覀冄埩宋錆h的聲樂老師、音樂人和一些演員朋友,像袁姍姍、吳倩、劉思言,還有舞蹈老師和公司里的工作人員等。”這首歌的詞曲創作、演奏、編曲、錄音、混音,參與的全部都是武漢人或曾在武漢生活的人。大家一呼百應,通過互聯網,完成了后期的工作。
《武漢伢》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公益歌曲。“我們在創作的時候并沒有把它當作一首‘大’歌去寫,無論是旋律還是歌詞,我們都是以自己的情感作為基礎。用自己熟悉的語氣,說出我們想對家鄉說的心里話?!?/p>
“就像一個游子,面對母親重新唱起兒時童謠的感覺?!弊T旋說,“我們認為,不回避痛苦,不刻意煽情,用一百分的真誠,才能創作出讓大家產生共鳴的作品。”
這首歌的傳唱度遠遠超過了他們的預期。開始只是在武漢當地的廣播電臺播放?!按蟾攀歉枨暇€以后兩天,有網友自發把歌曲做成MV發布在微博平臺上,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碑斕旄枨蜕狭宋⒉崴?,在朋友圈也開始刷屏。
“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這首歌打動的不僅是武漢人,還有很多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弊T旋說。有個泰國網友制作的泰文字幕版的MV,上面寫著“泰國某某中文學校為武漢祈?!保挥袊饩W友把這首歌翻譯成英文歌詞重新演唱;一群小朋友把這首歌改編成阿卡貝拉版;還有網友自己創作的《武漢伢》手語舞……
“一開始我們只是想表達自己的情感。后來我們發現,一首歌可以是一個通道,與其他人的情緒產生連接。讓那么多隔山隔海對望的人感受到彼此的愛與支持,這很重要。”譚旋說。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01日 06版)
“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征集推廣活動自2014年開啟以來,優秀作品不斷涌現,《光榮與夢想》《時間都去哪兒了》等歌曲深受人們喜愛。作曲人、歌曲《此生最愛是梨園》作曲 陳揮之:廣東音樂的樂器,就是這首歌曲的骨架,從頭到尾都貫穿,而用廣東語言邏輯譜寫而成的旋律,是這首歌曲的靈魂。
題:遲到的團圓味更濃——四方“游子”坐著高鐵回武漢過中秋 這幾天,在開往武漢的高鐵上,在武漢三大火車站的站臺上,一幕幕動人的場景照亮這個特別的團圓節日。
武漢市漢口城市廣場開始實施社區封閉管理,2000多戶居民居家隔離、亟需生活保障。1月31日起,菜鳥驛站的“90后”快遞小哥蒼禹威當起買菜志愿者,開始義務幫居民每天代買菜、送菜。
這一天,75個離漢通道卡點全部撤除,兩江四岸重現絢爛燈光秀,熟悉的熱干面味道重起城市煙火氣...武漢,終于再次敞開懷抱,重整旗鼓,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在看到武漢將于4月8日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的新聞后,李文婷第一時間購買了去新疆的飛機票,將去往3300公里外的新疆開拓新的市場。
It dawned on me 原來,人會如此脆弱 That human beings can be so fragile 原來,失去可以來得這么急 That losses can happen so fast 我也記得那些英雄的背影 I also remember the backs of those heroes
題:“武漢伢”王恒瑋:為“戰”疫,我們全家堅守崗位 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柳州工務段團委副書記王恒瑋,今年27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武漢人,來柳州工作已有4年。
是響徹武漢上空此起彼伏的“加油”聲
提倡“云祭掃”,以更環保、更安全的方式寄托哀思,也有助于杜絕現場祭掃不當引發的火災?!霸萍罀摺睘榧罀呋顒犹峁┝烁噙x擇,但無論祭掃方式如何變,真情始終不變。點擊圖片查看《新華網“眾志成城 防控疫情”系列網評》專題
還記得兩個多月前,因為疫情突襲,你來不及吃上一口年夜飯,在本該闔家團聚的時刻毅然奔赴抗疫戰場。曾經,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也看不清你的樣子,但我深知,因為有你,中國才能走出疫情的至暗時刻,人民才能重溫久違的人間煙火。點擊圖片查看《新華網“眾志成城 防控疫情”系列網評》專題
曾經在二七長江大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