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30日17:48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十一”期間,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大型主題報道《坐著高鐵看中國》,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8天8條主線,將帶領游客走遍大好河山,聆聽中國故事。
高鐵像一條銀線,串起了中國經濟版圖上的一顆顆“珍珠”,從雪域高原到海上明珠,從大漠孤煙到長河落日,從炊煙裊裊到古鎮悠悠,都能看到高鐵飛馳的“身影”。350公里/小時的時速,能夠早吃廣州茶、晚嘗北京鴨;3.6萬公里的營業里程,能帶你感知全國各地的經濟和文化魅力。中國鐵路日新月異的發展和變化,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縮影,坐著高鐵看中國,就是在流動中感受時光荏苒,在中國速度中感受滄海巨變。
坐著高鐵看中國,在流動中感受時光荏苒。鋼鐵巨龍從家門口駛過,神州大地上鋪就了一張安全舒適快捷便民的高速鐵路網,向北可深入白山黑水分享豐收的喜悅,向南可做環島旅行踏浪而行,往西隨著“綠色長廊”能夠探索無人區的秘密,往東可憑欄遠眺看盡萬頃碧波。從南到北,自東向西,流動中,不知不覺改革開放四十年,流動中,一座座新型城市拔地崛起,流動中,小康社會福祉惠及百姓民生。坐在高鐵上,看到的是如流歲月里交通運輸行業的迅猛發展,感受到的是便捷出行的美好愿望成真的喜悅,體悟到的是改革開放后四十多年來巨大變化的強烈震撼。
坐著高鐵看中國,在中國速度中感悟今昔巨變。隨著高鐵發展步入新時代,京津冀、長三角等城市群2小時暢行,京滬只需4小時,京廣全程8小時。古有一日看盡長安花,而今乘坐高鐵便能在一天之內感知四季的變遷,感知祖國的幅員遼闊。中國工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電子客票的普及、刷臉進站、中轉換乘讓流動的出行更加人性化也更具魅力。坐著高鐵看中國,見證從“零”到“最”、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的歷史變化,見證一個從苦難的文明中走出并創造奇跡的偉大民族。再回首那個一窮二白的貧瘠年代,從過去的“走得了”到現在的“走的好”,中國鐵路的發展伴隨著改革開放一路飛奔,中國經濟也在世界發展的浪潮中勇立潮頭。
八條高鐵線,鋪開了八幅美輪美奐的畫卷。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了流動中國的生動圖景;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了幸福的笑容洋溢在孩子們的臉上;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了一個未來將引領世界經濟走向更加開放和包容的科技強國正在崛起。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后疫情時代,市場催生新型消費、促進產業結構迭代升級,但是“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初心不會改變,筆者相信,借助此次國慶中秋專列活動,一定能為旅游經濟的恢復發展提供助推劑,助力中國經濟再次穩步向前高質量發展。
坐著高鐵看中國,值得我們期待的,不只有沿途的風光,更有偉大中國生生不息發展的不竭動力。
——習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引起熱烈反響 ”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說,習主席的致辭為東博會服務中國-東盟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服務國家改革開放吹響了接續前行的號角。
憑借獨特的文化風貌和新穎的寫作風格,搭乘互聯網高效快捷的傳播形式,“中國網文熱”正在世界范圍內持續升溫。有學者認為,當下,海內外產業各方開放協作,共同挖掘網絡文學的內容能量,對優質IP進行全球賦能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說起四川女孩李子柒,很多網友可能并不陌生,她用心拍出了令人向往的田園生活,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內容創作風格,并憑借極具東方美學特征的風格和優質內容獲得海內外的認可。作為一名“海外傳播”的踐行者,李子柒為本次金熊貓國際傳播論壇特意錄制了一段作品,分享了她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去年全球首發的迪寶機器人大獲全勝,迪卡儂希望復制這一成功模式,今年仍舊選擇進博會作為自己新品的全球首發地。進博會讓ABB的創新技術在市場快速落地開花,今年,ABB進一步貼近中國市場需求,全球首發無人機載天然氣泄漏檢測解決方案。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們“疫”路逆行。他們用鏡頭打響戰“疫”,用文字向世界講述戰“疫”的中國故事、中國精神、中國力量。謹以此片向所有戰“疫”一線記者們致敬!
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進博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我們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而且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十年來,“看中國”項目邀請70余個國家的700余位外國青年參加,拍攝700多部紀錄短片——從拍中國到愛中國,很多外國青年的觀念甚至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 意大利青年導演安德里亞·瓦萊羅把“看中國”項目比作重慶火鍋。
依托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我們相信,更多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中國故事”,都將鋪展開來。
“理念是實踐的先導”,理念科學,發展才能蹄疾步穩;“戰略是發展的規劃”,戰略得當,未來才能行穩致遠。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把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加快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開發應用,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
時政微紀錄丨讓歷史告訴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