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9日20:40 來源:中國西藏網
藏醫藥歷史悠久,是藏族人民在高原特殊環境下積累起來的醫學經驗,是中國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民族醫藥的重要代表。
其中,藏醫藥浴療法是在長期與疾病斗爭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具有良好療效的藏醫外治療法。它又稱“五味甘露浴”,最早記載于著名藏醫學家宇妥 云丹貢布編撰的藏醫巨著《四部醫典》,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歷史。
藏醫藥浴主要有水浴、敷浴、汽浴三種方式。藥水浴是最普遍、最常用的,是把圓柏葉、黃花杜鵑葉、水柏枝、高山麻黃、“坎巴”五種藏草藥作為主藥加水熬煮后,供患者浸泡洗浴,起到疏松通絡、活血化瘀等功效。
當然,要體驗藏藥浴療法,須通過藏醫門診進行脈診詳判病因,根據患者病情對癥調方。不過,在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方面,在西藏自治區廣受歡迎的羊八井溫泉、德仲溫泉等溫泉浴,與藏醫藥浴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藏醫藥浴就是在自然溫泉浴療法的基礎上,創造出的一種藏醫獨特的外治特色療法。
2018年11月,“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如今,藏醫藥浴療法作為傳統藏醫藥的一項代表性技藝,在疏松通路、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等方面的療效也受到越來越多認可。基于不同季節、氣候對藏醫藥浴療法影響的探討研究表明,春季和秋季是行藏醫藥浴療法的最佳季節。入秋了,不妨在醫師指導下,體驗一下藏醫藥浴吧。(中國西藏網 手繪/朱翠平 文字綜合/周蕾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3屆常會于2018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召開。隨著藏醫藥浴法的列入,我國共有40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其中32個項目列入代表作名錄,7個項目列入急需保護名錄,1個項目入選優秀實踐名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