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9日20:38 來源:荔枝新聞
特約評論員/羅建華
全球三大債券指數供應機構之一的富時羅素日前宣布,從2021年10月起將中國國債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加上之前的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和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指數,中國債券將集齊全球三大主流債券指數。這一里程碑事件充分表明,隨著中國經濟穩健復蘇和開放水平持續提升,國際投資者對華投資意愿和信心顯著增強,中國融入全球資本市場和國際金融體系的步伐不斷加快。
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之下,全球經濟增長圖景黯淡。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對優質資產的需求顯著增加,中國債市以其相對較高的收益率和安全性在全球資產配置中的價值越發凸顯。富時羅素此時決定將中國國債納入其指數,既看中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前景和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同時也順應了全球投資者的市場需求。
“入富”源于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向好。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在經歷了疫情暴發初期的經濟大幅下挫后,中國成為全球率先復蘇的經濟體。近期,全球主要經濟體二季度數據陸續發布,不少經濟體刷新最低值,部分國家陷入嚴重經濟衰退。而在其中,中國經濟表現成為全球經濟的亮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經歷了一季度6.8%的負增長后,二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3.2%,成功實現V型反彈,也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中國將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一個實現同比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并預測2021年中國GDP同比增長將達到8.2%。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的背景下,持續恢復的中國經濟無疑極大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
“入富”源于中國金融開放速度加快。大幅放寬外資金融機構準入,穩步推進金融市場開放,取消企業征信評級、信用評級、支付清算等領域的準入限制……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開放度不斷提升,金融業開放速度也相應加快,債市各項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交易成本不斷降低,運行效率持續提升,增強了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外匯局統計,近年來境外機構不斷增持我國債券和上市股票(含基金),持有的合計規模從2014年末的2192億美元上升到2018年末的4448億美元,增長103%。其中,持有的債券規模從1085億美元上升到2638億美元,增長143%。境外投資者8月份加倉中國債券1304億元,這已是外資連續第21個月增持中國債券。央行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境外機構投資者數量已增長至近900家,覆蓋全球60余個國家和地區,持有人民幣債券規模約2.8萬億元。
“入富”源于中國債券投資價值越發凸顯。截至9月24日,全球負利率債規模已達15.44萬億美元的歷史高位,占全球所有政府債券比例高達25%。相比之下,中國國債成為目前為數不多能夠提供較高票息的資產。比如,德國、瑞士、丹麥、芬蘭和荷蘭等國從1年到30年所有期限國債的收益率都為負;法國、日本等除超長期限外,收益率為負;英國盡管收益率仍然為正,但相對較低,關鍵期限收益率都降至1%以下;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處于歷史的低位水平。從目前的情況看,全球發達經濟體已進入“負利率時代”,全球資產配置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依托于穩健的經濟基本面,人民幣資產繼續保持較高收益率和安全性。在中國正致力于加快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大背景下,我國資本市場擴大開放,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中國債市以其相對較高的收益率和安全性,在全球資產配置中的價值將越發凸顯。(羅建華)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綜述:專家認為國際投資者“熱捧”中國債券源于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境外機構持續增持中國債券,目前境外機構持債總規模超過2.9萬億元人民幣。
監管高層近期密集發聲,釋放出新一輪金融開放信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透露,下一步,監管部門還將適時發布《宏觀審慎政策指引》,完善我國宏觀審慎政策的總體設計和治理機制。
題:債券市場規模突破百萬億元 國際投資者踴躍配置中國資產 在我國債券市場,市場化、法治化債券違約處置機制正在加快完善,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也正在開展互聯互通合作。
題:債券市場規模突破百萬億元 國際投資者踴躍配置中國資產 在我國債券市場,市場化、法治化債券違約處置機制正在加快完善,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也正在開展互聯互通合作。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 題:“疫考”下的黃金周愈顯中國經濟韌性與活力 美國景順投資公司亞太區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說,隨著中國經濟擺脫新冠疫情影響強勁反彈,亞洲經濟體勢必受益。
今年中國國慶中秋假期,取得疫情防控積極成效的中國人消費熱情高漲。不斷復蘇的消費,正有效助力中國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需要指出的是,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將使中國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更加緊密。
我國經濟的穩健發展使得人民幣資產成為全球投資者必不可少的資產配置內容,我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則滿足了國際投資者的需求,海外資金紛至沓來。今年以來,境外投資者累計凈增持境內債券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外資參與境內資本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正不斷拓展。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百年變局加速演進,走過75年不平凡歷程的聯合國,來到又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記者:陳杉、王雅晨、金正;編輯:郝薇薇、唐志強、孫浩、王豐豐;攝影:鞠鵬、劉衛兵、王迎、曹祎銘、胡超;視覺:金正、陳杉、王雅晨;新華社國際部 出品)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9月30日發布數據,9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5%,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采購經理指數是國際上通行的宏觀經濟先行監測和預警指標,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臨界值,高于50%反映經濟擴張,低于50%則反映經濟收縮。
汪文斌指出,此次中國國債被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體現了中國債券市場和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持續擴大的積極成果,反映的是國際投資者對中國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成效的信心,以及對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和投資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優化的信心。汪文斌強調,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