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9日16:46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9月29日消息(記者 王雨馨)隨著制造業向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發展,“智能傳感器”這塊基石顯得越來越重要。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報告顯示,我國于2012~2020年迎來傳感器技術和產業快速發展期。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在2019年已超2000億元;預計2021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近3000億元。
28日,記者跟隨“潮涌長三角·共建進行時”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來到了位于嘉定區的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了解智能傳感器產業的發展情況,切身體會小器件如何撬動起千億級大市場。
(工作人員正介紹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概況 央廣網記者王雨馨 攝)
記者看到,在園區的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內,展示著感知醫療、智能駕駛、智慧家居、環境監測等多個領域的傳感器“硬核”應用產品,讓人眼前一亮。
(紅外溫度傳感器芯片展示 央廣網記者王雨馨 攝)
(感知機器人展示 央廣網記者王雨馨 攝)
(溫度傳感器芯片展示 央廣網記者王雨馨 攝)
(汽車毫米波雷達檢測器展示 央廣網記者王雨馨 攝)
據了解,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于2018年7月在上海正式落地,致力于先進傳感器技術創新,以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中試為目標,專注傳感器設計集成技術、先進制造及封測工藝,布局傳感器新材料、新工藝、新器件和物聯網應用方案等領域,聯合傳感器上下游及產業鏈龍頭企業開展共性技術研發,形成“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打造世界級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
(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區一角 央廣網記者王雨馨 攝)
記者還同時參觀了國家智能傳感器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由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組建。”園區工作人員表示,實驗室研發傳感器關鍵共性技術與行業應用傳感器融合系統解決方案,為傳感器的技術創新和標準化提供了高效研發實驗環境和產業合作環境。
“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和聯合實驗室的落地,進一步加速了傳感器產業的發展。”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董事長雷文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截至目前,嘉定區傳感器產業項目共計200個,總投資額超1625億元,已落地建設項目167個,總投資額逾1211億元,預計到2025年,產值將超過千億元。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科技創新資源豐富,目前正形成以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代表的產業集群,科創驅動力日益凸顯。當前,南翔精準醫學產業已形成集約創新和協同創新優勢,在細分產業多個領域填補國際國內空白。
6月3日,省長尹弘在鄭州同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一行舉行會談,就河南與融創拓展文旅、康養、會展等產業合作事宜,進行深入研討交流。孫宏斌表示,融創非常看好河南發展前景,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尋找合作機會,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加快在豫項目建設,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會上,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規劃正式發布,規劃提出: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2025年傳感器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具有較好基礎的:現代生物和生命健康環保裝備和服務尼龍新材料智能裝備新能源及網聯汽車 我省將重點突出開放合作、市場牽引、生態構建三個方面: 將開放合作作為培育新興產業的戰略路徑。
其實,這些智能產品中都有一個傳感器的硬件,它就像鼻子、眼睛等器官一樣,采集信息、感知世界。傳感器應用也十分廣泛,工業生產、宇宙開發、海洋探測、環境保護、資源調查、醫學診斷、生物工程等領域都有涉及,行業覆蓋極多。
伴隨智能社會的到來,萬億數量級的傳感器將被使用,幫助人們更好地生活。松下集團神視株式會社,德國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蘭寶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漢威科技集團等傳感器知名企業參會。
在互聯網大會8日舉行的一場分論壇上,與會代表就物聯網發展趨勢展開討論。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物聯網技術將更加智能,將從萬物互聯走向智慧互聯,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更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