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9日07:44 來源:央視新聞
9月27日,航空工業研制的我國首款高原無人直升機AR-500C首次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海拔4411米的稻城亞丁機場成功開展試飛,創造了國產無人直升機起降高度新紀錄,驗證了AR-500C無人直升機基本具備全疆域飛行能力。
上午9點,高原科研試飛正式開始。現場一聲令下,機務對無人直升機上電,飛行操作員完成操縱檢查,指揮員發布開車指令并向型號總師匯報:“直升機狀態良好,是否可以起飛?”型號總師曾國貴下達起飛指令,隨即AR-500C拔地而起,起飛離地至10米穩定懸停,無人機先后完成懸停回轉,前后左右機動飛行,飛行約15分鐘后平穩落地,數據顯示無人直升機狀態良好,表明其具備良好的高原性能。
型號總師曾國貴介紹,這是該型高原型直升機的首次開展的高原科研飛行,試飛結果驗證了AR-500C在4411海拔高度攜帶80公斤載荷具備飛行5小時以上的能力。這意味著,如果該型機應用到高原地區應急救援中,一次飛行至少解決30人/天的口糧。
稻城亞丁機場位于我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中段,為4C級軍民合用支線機場、一類高高原機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由于高原機場海拔高,空氣密度和大氣壓力小,對無人直升機的發動機動力影響極大,且高原地區晝夜溫差大,地形復雜、氣象復雜多變,對對無人直升機的飛行控制、飛行安全和飛行性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針對高原的使用用途,直升機所科研團隊對AR-500C開展了高原型發動機選型、高原型旋翼系統設計、全新氣動外形重構、復合材料機身結構設計等核心內容研制,使AR-500C直升機的性能在原型機的基礎上獲得了巨大提升。
型號總設計師曾國貴介紹,AR-500C今年5月20日首飛后,科研團隊在制訂高原科研試飛計劃時,原本計劃按照從低高原、中高原、高高原的地形高度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考察無人直升機的性能指標。出于對該型直升機的性能的自信,直升機所無人機技術總監方永紅一錘定音,決定直接挑戰最高難度——稻城亞丁機場。試飛結果證明了該型機性能的優越性,也證明了直升機所在無人直升機領域的領先地位。
稻城亞丁機場負責人介紹,自機場正式投入運營以來,AR-500C不僅是首款飛越稻城亞丁機場的直升機型號,也是首款能在此地成功起降的無人直升機,刷新了稻城亞丁機場的歷史。
AR-500C無人直升機是航空工業研制的一款高原型無人直升機,主要以高原地區為主要應用場景,并實現全疆域覆蓋使用,它的最大起飛重量為500千克,使用升限7000米,在起飛高度5000米,載荷80公斤的條件下的續航時間約5小時,最大平飛速度170千米每小時,最大巡航速度165千米每小時;具備自動起降、自動懸停、超視距航線飛行功能等高級飛行功能;具備手動增穩飛行/指令飛行/自動航線飛行功能;具備三維程控飛行功能;具備預編程飛行、航線在線重規劃和無線上傳功能;通過邊界保護設計,具備安全飛行區域限制保護功能;具備無人直升機主要部件故障自動診斷識別功能。
AR-500C無人直升機具有廣泛的應用拓展能力,加裝相應設備可應用于應急救援、物資投送、安保消防、森林防火、海事監管、核輻射和化學偵察等領域。(總臺央視記者 李廈)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增城教研科學基地,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廣東農村科技特派員羅錫文團隊的水稻無人農場喜獲豐收。在無人農場,旋耕機、拖拉機等機械,按照設計好的程序,自己從機庫開到田間作業再回到機庫,輕松將農活完成,全程實現無人化。
陳良表示,我國現有森林面積33億畝,蓄積量175.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2.96%,是我國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但近年來,由于極端天氣等一系列原因導致森林火災頻發,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損失。
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10月11日,觀眾在數博會上體驗長城5G智能汽車。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10月11日,觀眾在數博會上參觀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展區。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10月11日,工作人員在數博會上展示一款柔性顯示智能可穿戴手機。